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78篇
  免费   79篇
  国内免费   106篇
测绘学   4篇
大气科学   7篇
地球物理   50篇
地质学   398篇
海洋学   78篇
天文学   1篇
综合类   35篇
自然地理   90篇
  2023年   8篇
  2022年   18篇
  2021年   18篇
  2020年   20篇
  2019年   19篇
  2018年   14篇
  2017年   9篇
  2016年   12篇
  2015年   18篇
  2014年   23篇
  2013年   23篇
  2012年   26篇
  2011年   25篇
  2010年   22篇
  2009年   19篇
  2008年   23篇
  2007年   26篇
  2006年   26篇
  2005年   32篇
  2004年   16篇
  2003年   16篇
  2002年   20篇
  2001年   27篇
  2000年   24篇
  1999年   14篇
  1998年   23篇
  1997年   23篇
  1996年   11篇
  1995年   26篇
  1994年   15篇
  1993年   10篇
  1992年   15篇
  1991年   9篇
  1990年   11篇
  1989年   8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2篇
  1975年   1篇
  1972年   1篇
  1965年   1篇
  194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6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1 毫秒
121.
散粒体斜坡俗称“溜砂坡”,对其运动和堆积特征的研究是溜砂坡防治的关键.在斜坡模型架上模拟碎块石的运动过程和堆积过程,探索其颗粒大小、形态与斜坡角的关系.通过堆积体纵剖面取样发现,溜砂坡堆积呈现分形结构,其颗粒质量粒径分布分维数随黏粒含量的增大而增大.  相似文献   
122.
吴良士 《矿床地质》2012,31(5):1132-1134
菲律宾属于太平洋板块向欧亚板块俯冲形成的岛弧构造体中的一环。它在地质构造演化历史上,前中生代为地槽区,可能在三叠纪末受构造变动影响(有人认为受全球性特提斯运动影响)构成了岛弧初形,晚中生代至古近纪末受太平洋构造变  相似文献   
123.
文章结合构造演化、成矿过程及控矿因素,分析了广西崇左地区堆积型铝土矿特殊的分布特征及成因。  相似文献   
124.
三眼峪特大泥石流堆积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野外勘查与试验,认为三眼峪泥石流沟是一个高频泥石流沟,历史上发生多次重大泥石流灾害事件,多期泥石流堆积物在沟道及沟口上下超覆叠置。结合泥石流发生前后遥感影像对比,采用ArcGIS平台进行分析,“8.8”特大泥石流一次最大冲出固体物质总量达152.18×10^4m^3,所到之处房毁江堵,并形成长约1.9km的狭长堆积,堆积量110.58×10^4m^3,最大堆积厚度达10.8m。因泥石流堆积特征是泥石流发生、发展、活动过程的客观记录,分析了三眼峪早期和“8.8”泥石流在不同部位的堆积特征和破坏程度,为泥石流综合整治和灾后重建规划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5.
通过对南京汤山葫芦洞内部东侧地质雷达勘探资料的分析,根据经验值计算,东部洞穴基岩埋深在10m左右,可能为水平状的红色岩系。特殊的地质基础导致葫芦洞成为汤山地区已知规模最大的洞穴。其上的洞穴埋藏堆积可以分为上、中、下三个角砾层,可能反映了该洞穴曾经历过三次较大的崩塌堆积过程。上角砾层可能含有动物化石,是今后古人类考古值得关注的堆积层。  相似文献   
126.
在内蒙古1:5万蘑菇山幅、柴河源幅、苏河屯幅、兴安幅四幅区域地质调查中,研究人员通过详细的野外地质调查,首次在中侏罗统满克头鄂博组下部发现木瑞组,二者为整合接触关系。该组岩石类型为紫红色泥质粉砂岩夹灰白色砾岩,出露不完整,从而证明大兴安岭中段在中侏罗世历经陆相山间盆地堆积,具快速堆积特点。该组可作为一个区域性的标志层,对研究大兴安岭中段在中侏罗世期间地质演化史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27.
科甲地区铝土矿是由多阶段、多因素形成的岩溶堆积型铝土矿,矿源层为上石炭统都安组底部的沉积铝土矿层或铁铝岩层。通过对科甲铝土矿地质特征及矿源层特征分析,初步探讨了矿区铝土矿成因,认为岩溶作用是堆积型铝土矿形成的必要条件,矿源层及其上下岩层经长时间岩溶而发生崩解、坍塌,形成初始堆积体,在地表再经淋滤、富集,形成具有工业价值的岩溶堆积型铝土矿床。  相似文献   
128.
土体发生坍塌破坏不是偶然的现象,受控于多种因素,而这些因素均为变量,不能精确地知道它们的数值.土体颗粒的大小和形状、表面特征、排列形式及它们之间的连接特征,是影响土体坍塌破坏的因素.通过干燥细砂在3种密实度下的物理模型试验,对试验破坏过程及破坏形态进行分析,找出影响细砂堆积稳定性的因素及内部破坏机理.  相似文献   
129.
中国大陆边缘构造属性与超巨量金属工业堆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大陆边缘的形成与演化,以中国大陆已存在的3条陆壳对接消减带为界,划分了5个大陆边缘构造带、13个次一级的边缘构造区及其内部的58个时空配置结构,并据区内现有金属矿产地计算了其发现几率。依据大陆边缘的形成、演化及其动力学特征,将中国大陆边缘划分为离散型、汇聚型、对接碰撞型和转换型4类,并总结了其成矿专属。大陆边缘虽然有利成矿,但是超巨量金属工业堆积应取决于其成矿有利因素是否达到最佳耦合。提出了最佳耦合应是异常地质事件激发正常成矿作用发生“引潮共振”①的结果。  相似文献   
130.
塔里木盆地中的大气环流及昆仑山北坡的黄土堆积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通过分析塔克拉玛干沙漠风积地貌形态所揭示的风向及盆地边缘25个气象站40 a的盛行风,我们恢复了盆地中沙尘暴形成时的风场。对大气环流分析表明,在暖季(春、夏)由于地面对大气感热加热作用强烈,形成了浅薄的热低压。当冷空气入侵时,在和田—于田—民丰一带形成强大的辐合上升区,使这个地区成为中国沙尘暴发生频率最高的地区,其扬起的粉尘沉降在昆仑山北坡而形成黄土堆积。由于冷空气入侵的强度不同,粉尘的扬升高度也不同,昆仑山北坡黄土厚度表明平均扬升高度在海拔2 900~3 400 m左右,最强的沙尘暴可将粉尘扬升到5 500 m的西风急流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