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79篇
  免费   78篇
  国内免费   107篇
测绘学   4篇
大气科学   7篇
地球物理   50篇
地质学   399篇
海洋学   78篇
天文学   1篇
综合类   35篇
自然地理   90篇
  2023年   9篇
  2022年   18篇
  2021年   18篇
  2020年   20篇
  2019年   19篇
  2018年   14篇
  2017年   9篇
  2016年   12篇
  2015年   18篇
  2014年   23篇
  2013年   23篇
  2012年   26篇
  2011年   25篇
  2010年   22篇
  2009年   19篇
  2008年   23篇
  2007年   26篇
  2006年   26篇
  2005年   32篇
  2004年   16篇
  2003年   16篇
  2002年   20篇
  2001年   27篇
  2000年   24篇
  1999年   14篇
  1998年   23篇
  1997年   23篇
  1996年   11篇
  1995年   26篇
  1994年   15篇
  1993年   10篇
  1992年   15篇
  1991年   9篇
  1990年   11篇
  1989年   8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2篇
  1975年   1篇
  1972年   1篇
  1965年   1篇
  194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6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91.
风尘堆积的物源研究对于揭示物源区的环境演化状况、重建古风场强度和古大气环流格局等都具有重要的意义。目前长江下游地区下蜀土的物质来源问题仍然存在争议。为了解决这一争议问题,本文以南京泰山新村下蜀土剖面为研究对象,开展了系统的地球化学研究。通过对南京下蜀土的常量元素、微量元素、Nd同位素进行测试,并与黄土高原同期黄土进行对比分析,探讨其对长江下游下蜀土的物源指示意义。南京下蜀土与北方黄土具有相似的常、微量元素UCC标准化曲线和稀土元素球粒陨石标准化曲线,但是它的Zr、Hf含量较高,Tl、Pb含量较低,且具有较高的SiO2/Al2O3、TiO2/Al2O3、Nb/Ta和GdN/YbN,较低的SiO2/TiO2、Zr/Hf、Y/Ho、Lu/Hf和εNd(0)值,说明南京下蜀土的物质来源明显有别于黄土高原黄土。南京下蜀土与长江中游下蜀土在地球化学特征方面有较多的相似性,指示其物质来源与中游下蜀土的物质来源相似,主要来源于长江中下游地区的松散沉积物。  相似文献   
92.
长江三角洲东延海域嵊山岛屿风尘堆积地层是记录晚更新世晚期东亚季风演变的重要载体。采用漫反射光谱(DRS)法、柠檬酸钠-重碳酸钠-连二亚硫酸钠(CBD)浸提法结合标准赤铁矿、针铁矿建立标准铁氧化物含量与反射率之间的校准方程,定量重建了东部岛屿风尘堆积的赤铁矿、针铁矿含量的变化特征。结果显示,东海嵊山岛风尘堆积中赤铁矿的含量为0.18%~0.40%,平均值为0.31%,针铁矿的含量为0.7%~1.19%,平均值为1.11%。根据赤铁矿、针铁矿含量特征结合地球化学和环境磁学参数,分析其记录的古环境信息:54~46 ka B.P.时期内气候相对干燥,季风降水减弱,46~39 ka B.P.时期内气候相对潮湿,季风降水增强;46±4 ka B.P.时期的高值可能指示了一个冷事件。  相似文献   
93.
受全球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影响,青藏高原上的土地沙漠化正呈现加速发展态势。沙漠化产生的风沙堆积势必改变地表辐射和能量平衡状况,对较为敏感和脆弱的多年冻土环境造成影响,并可能影响青藏铁路路基的稳定性。因此,研究积沙对多年冻土的影响对于高原沙害防治、多年冻土保护和道路工程建设都具有重要的理论及现实意义。目前,前人已在青藏高原地表能量平衡研究方面取得了一些成果,并开始关注积沙对冻土温度影响问题。然而,由于已有观测资料的连续性、同步性和可比性等局限,对积沙地表辐射和能量平衡方面的研究还比较薄弱,积沙对冻土温度过程影响的研究结果尚不一致,而积沙对路基影响的问题也亟待开展研究。为此,本文提出了加强定位观测、开展室内低温实验以及数值模拟等建议,以期对今后的深入研究起到抛砖引玉作用。  相似文献   
94.
鲁西地区馒头组下部滑塌堆积的地质特征及其意义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华北地台馒头组以干热气候条件下的陆源细碎屑岩为主夹碳酸盐岩组成,角度不整合于太古宙泰山群之上。济南仲宫镇的馒头组底部,为厚度约 4m的滑塌堆积。岩块由灰岩和细碎屑岩组成,基质为粉砂岩。岩块内部的构造变形样式及基质中的斜层理表明,寒武纪华北地台曾存在古斜坡和构造隆升作用是诱发成岩作用过程中滑塌堆积形成的重要机制。馒头组中滑塌堆积的发现和研究,有利于进一步认识华北地台古生代古地貌、沉积环境以及古潜山的形成和演化,从而为华北地台古生代含油气盆地和古潜山的研究以及油气资源勘探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95.
馒头组是华北地台盖层的重要组成之一,以陆源细碎屑岩为主夹碳酸盐岩。前人研究认为馒头组是滨海沼泽相、潮坪—泻湖相和沿岸滩坝相沉积组合。我们首次在济南和新泰地区馒头组中发现浊积岩和滑塌堆积组合,表明华北地台早寒武世沉积组合形成于深海半深海浅海中,曾存在古斜坡和构造隆升作用。详细研究浊积岩和滑塌堆积的基本地质特征,不仅对于进一步认识华北地台古生代古地貌特征以及古潜山的形成和演化具有重要意义,而且可为渤海湾盆地中古潜山成因以及潜山油气资源勘探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96.
贵州茂兰峰丛草地洼地小流域侵蚀产沙的137Cs法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在贵州茂兰峰丛洼地区的工程碑草地洼地典型小流域进行了洼地沉积泥沙^137Cs示踪分析研究。研究结果表明:(1)草地洼地土壤剖面属于堆积土壤剖面,土壤剖面中^137Cs浓度分布特征反映了泥沙堆积与表层土壤侵蚀的信息。受岩土分布、微地形的影响,^137Cs初始沉降后出现不均匀再分布,面积活度的空间变化较大,变异系数为1.35,不能表征土壤侵蚀状况。(2)根据草地洼地典型堆积农耕地土壤剖面A-1的^137Cs浓度分布特征,1963年以来的流域平均堆积泥沙数量是16.6t/km^2.a,流域平均土壤侵蚀速率为45.95t/km^2.a,约占侵蚀产沙数量63.88%的泥沙以地下流失的形式散失;(3)草地洼地小流域内地面土壤流失与地下土壤流失的相对贡献率分别是70.13%和29.87%;(4)以茂兰地区最大成土速率为依据推算出的允许土壤侵蚀量是13.51t/km^2.a,草地洼地的土壤侵蚀危险程度极高。  相似文献   
97.
陕西西安翠华山地质景观遗迹成因探析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翠华山国家地质公园位于西安市南郊,包括水湫池、甘湫池和大坪三个景区。新的实地调查发现,甘湫池景区是一座罕见的古基岩滑坡,具有古滑坡可观察的景观形态特征,甘湫池不足堰塞湖,而是古滑坡形成的拉张洼地;水湫池堰塞坝的沉积物具有典型的“泥砾”结构,在形态特征上属于粘性重力流的碎屑流堆积;其坝体的形成与景区现有崩塌堆积无关;从空间分布和层序关系来看,景区内现有的崩塌砾石均堆积在古滑坡和泥石流堆积之上,由于各处具有不同的形态和结构特征,应具有成因的多样性和时间的多期性。  相似文献   
98.
广西岩溶堆积型铝土矿矿床特征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岩溶堆积型铝土矿床是我国华南特有的一种新的铝土矿矿床类型,该类型矿床与其他铝土矿床相比存在较大的特殊性,其特殊性的表现随着勘探阶段的深入,得到了不断的归纳、论述,文章根据矿床地质勘探工作和矿山建成后多年生产(基建)勘探成果和矿山生产实际,就该矿床表现出的特殊性进行了分析研究,提出了新的认识.  相似文献   
99.
重庆武隆羊角镇的区域地壳环境是基本稳定的.羊角镇后山大斜坡不是一个完整的崩滑堆积大斜坡,不具备大规模整体深层滑动的条件,不存在统一的大滑坡问题.长期崩滑堆积作用和持续降雨影响,斜坡区多期多区域的局部蠕动、滑移作用和零星的小规模滑坡是存在的.斜坡后部的云子山是一处构造单斜山经长期侵蚀后的“残留峰”,不是基岩滑动、变位岩体或滑裂岩体问题.羊角镇的地质危险主要来自南山危岩的变形开裂和崩塌,其引发因素主要是南山陡崖下长期开采煤矿、硫铁矿形成的采空区.危岩体目前主要表现小规模危岩崩塌,在停止继续采矿或没有地震、强烈暴雨等外力干扰下,近期可能不会产生大规模崩塌.羊角区域地质安全对策包括停止南山陡崖带下的采矿活动,开展监测预警和群测群防,主动清除危石或危岩,加固云子山体,搬迁避让危险区段的居民等.羊角斜坡区应停止新的工程建设活动,对已有居民点和工程设施实施地质灾害风险管理.  相似文献   
100.
具有辐射纹的撞击坑是一种特殊的撞击构造,只形成于某些区域一定规模的撞击事件.由于大部分撞击事件都是斜撞击,本文以Messier复合撞击坑为例研究并模拟了斜撞击抛射和辐射纹形成物理过程.Messier复合撞击坑包含Messier撞击坑和Messier A撞击坑,是月球上典型的小角度斜撞击形成的撞击坑.对Messier复合撞击坑的对称性分析发现,Messier A撞击坑对称轴相对于Messier撞击坑对称轴存在一个逆时针小角度偏转,这个小角度偏转说明Messier复合撞击坑起源于一次非理想斜撞击.基于对辐射纹形成过程的认识,本文建立了斜撞击抛射模型,合理解释了Messier复合撞击坑的南北方向辐射纹以及朝西方向辐射纹成因;并利用蒙特卡洛方法数值模拟了斜撞击产生的辐射纹分布,为Messier复合撞击坑的形成提供了一种新的合理解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