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74篇
  免费   147篇
  国内免费   220篇
测绘学   34篇
大气科学   31篇
地球物理   66篇
地质学   652篇
海洋学   133篇
天文学   1篇
综合类   39篇
自然地理   85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24篇
  2022年   27篇
  2021年   34篇
  2020年   20篇
  2019年   32篇
  2018年   30篇
  2017年   29篇
  2016年   33篇
  2015年   35篇
  2014年   46篇
  2013年   49篇
  2012年   54篇
  2011年   48篇
  2010年   39篇
  2009年   30篇
  2008年   38篇
  2007年   29篇
  2006年   33篇
  2005年   38篇
  2004年   36篇
  2003年   27篇
  2002年   23篇
  2001年   21篇
  2000年   32篇
  1999年   32篇
  1998年   20篇
  1997年   22篇
  1996年   26篇
  1995年   22篇
  1994年   15篇
  1993年   13篇
  1992年   19篇
  1991年   15篇
  1990年   21篇
  1989年   7篇
  1988年   4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2年   3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1篇
  1977年   1篇
  194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4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朱明善 《沉积学报》1988,6(3):78-88
本文据东海五口探井的559个碎屑矿物样资料,用主要重矿物的含量及其组合特征编绘了含量变化图,试图进行分层比较。位于西湖凹陷的平湖一井和玉泉1井重矿组合特征可比性较好;龙井2井三潭组以下与上两井缺少可比特点;灵峰1井除东海群外,其余地层与上列3井相比,差异是大的。  相似文献   
42.
43.
辽宁凤城白云金矿床元素组合规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44.
田明中  曹伯勋 《现代地质》1993,7(4):421-427
本文对周口店新发现距今11~1.9万年的东岭子洞穴堆积物进行了成因研究,认为该套堆积物并非全属岩溶堆积物,其中也有风成黄土沉积。应用古地磁、热发光及铀系法等年代学方法测定,认为这套堆积为距今11~1.9万年间沉积,弥补了周口店地区近5万年的晚更新世洞穴地层空缺,是一个含有丰富地质事件的晚更新世洞穴地层剖面。  相似文献   
45.
昌黎海岸风成沙丘的形态与沉积构造特征及其成因初探   总被引:18,自引:1,他引:18  
傅启龙  沙庆安 《沉积学报》1994,12(1):98-105
本文论述了昌黎海岸风成沙丘的分布与形成特征、层理构造及其沙丘表面沙波发育情况.并对其成因进行了探讨.沙丘迎风坡表面普遍发育有风成沙纹,层理构造非常发育,有低角度交错层理、大型板状交错层理。海岸沙丘沉积物主要来自滦河.滦河入海泥沙在偏风浪的作用下向北搬运并堆积在海滩上.强劲的向岸风使海滩沙向陆搬运建造成海岸沙丘。目前.沙丘仍在活动之中。  相似文献   
46.
本文使用PC-1500计算机,选用华亭煤产地主要可采煤层煤_8层原煤煤岩、煤化学指标和α值(煤与二氧化碳分解率),应用R型因子分析方法,讨论影响该煤煤化学活性的内在因素。其分析结果表明:该煤原煤V_(daf)、V+BV、CaO、MgO含量偏高,有利于煤与二氧化碳的热分解反应,而原煤Ad、SiO_2、Al_2O_3、矿物含量偏高,抑制煤与二氧化碳的热分解反应。  相似文献   
47.
江苏谏壁电厂粉煤灰物质组分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慧敏 《地质实验室》1990,6(4):239-243
  相似文献   
48.
1.实验场区地质构造及水文地质条件概述滇西实验场位于北纬24°.5—28°,东经98°.5—101°.5,其面积约80000km~2。在我们进行水化学前兆灵敏组分及灵敏穴位研究的地区主要分布有以下几组构造(图1): (1)北西向构造:这组构造是区内主要活动构造,以红河断裂带为代表。  相似文献   
49.
地球原地圈外层(包括原地壳)的组分、结构和演化途径涉及两方面相关的内容:宇宙化学和地球化学。宇宙化学是通过大多数地球形成的假说对原地圈的组分和结构进行模拟。作者采用“地球的多阶段多相增生模式”这一假说。原地圈组分的宇宙化学计算基于下列假设和约束条件:①地球的组分取决于残留物与“次生”宇宙物质的混合程度;②在原太阳星云内的宇宙物质增生遵循重力分异定律;③地核组份取决于铁陨石和铁石陨石的成分;④构成原地幔与原地壳的宇宙物质成分与石陨石的成分一致,并与石陨石的宇宙丰度和最初混合时降落在地球的比例大小有关;⑤超新星物质占地球物质的比例为2~3%,并趋向于在地表富集,在常量元素方面与宇宙丰度的平均值一致;⑥在原地壳和原上地幔中,由于产生元素时短期的放射和K(超新星物质组份)而产生  相似文献   
50.
东太平洋海盆沉积物间隙水地球化学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研究了东太平洋海盆沉积物间隙水中元素的变化趋势及组合特征。结果表明,经过成岩改造的间隙水化学组成相对于海水发生了较大的变化。其中K、Sr、B趋于亏损,Ca、Mg、Li则表现出亏损和富集两种不同的变化趋势:Si、Ba、Rb富集,Mn、Fe、Zn、Pb、Cu、Ni、Co则高度富集。R型聚类分析结果表明,间隙水中金属元素可分成K、Sr、Mg、Li、Ca和Mn、Fe、Rb、Co,Zn、Cu、Ni、Pb两组。影响间隙水元素组成变化的主要因素有火山物质的海解作用,硅质生物组分和岩成碎屑组分的成岩作用及有机物的分解作用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