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18篇
  免费   16篇
  国内免费   27篇
测绘学   4篇
大气科学   18篇
地球物理   3篇
地质学   44篇
海洋学   3篇
综合类   9篇
自然地理   180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13篇
  2022年   12篇
  2021年   10篇
  2020年   8篇
  2019年   9篇
  2018年   9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10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11篇
  2011年   22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11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9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11篇
  2004年   16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10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12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5篇
  1990年   3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6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43 毫秒
41.
毛乌素沙地植被覆盖率与风蚀输沙率定量关系   总被引:54,自引:2,他引:54  
基于毛乌素沙地不同植被覆盖条件下的风蚀输沙率实地观测数据,借鉴国外最新的建模思想,采用Matlab5.3软件对数据进行非线性回归,建立毛乌素沙地植被覆盖率与风蚀输沙率之间的定量关系模型,比较系统地考察了植被覆盖对沙粒起动风速和风蚀输沙率的影响,确定了不同风速下的有效植被覆盖率。结果表明,在毛乌素沙地要有效减少和防治风蚀,植被覆盖率必须达到40-50%的水平,而要保证在最高风速下风蚀输沙得到有效控制,植被覆盖率必须达到60-70%的水平。  相似文献   
42.
刘慧涛  朱平 《中国沙漠》1997,17(4):453-455
严重风蚀穴(群众称之为风剥板)不均匀分布于流动沙地中,坚硬紧实,单一生物措施难以治理。经采取环坡深耥大垄,运用豆科牧草沙打旺与禾本科谷子混播的方法,使风蚀穴得到了治理,方法简单易行,并取得明显的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43.
一句话新闻     
据扫描电镜对辽东湾晚更新世末期沉积物石英颗粒表面微结构观察,发现具有与现代柴达木、腾格里、库有齐,毛乌素沙漠中石英砂相似的大型蝶形坑、新月型坑、硅质鳞片,沉淀裂纹等明显的风蚀特征.系风成或受风动力改造而成.  相似文献   
44.
景泰老龙湾砂砾岩峰林是世界罕见的地貌景观,时至今日,对老龙湾砂砾岩地貌的形成演化特征研究尚显薄弱。本文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通过多次现场考察和研究,探讨了老龙湾砂砾岩峰林地貌的形成演化过程。认为老龙湾砂砾岩峰林地貌是青藏高原东北缘边界地带对青藏高原隆升、黄河演化和气候变化响应的直接产物,老龙湾盆地沉积的上新世—早更新世砂砾构成了物质基础,海原断裂带是砂砾岩峰林形成的构造基础,黄河水系切割及风蚀作用是其外动力塑造条件。地貌、地层学证据表明,晚新生代以来老龙湾砂砾岩的形成演化可划分为物质基础形成阶段、流水地貌形成阶段、峰林地貌塑造成型三个阶段。老龙湾砂砾岩峰林发育演化过程的构建,为黄河石林国家地质公园的建设提供了新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45.
干旱区盐碱尘暴的形成、输送及其环境效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盐碱尘暴是富含细粒硫酸盐和氯化物的化学尘暴,是大气颗粒物PM10的重要来源之一。盐碱尘暴的产生、输送和沉降对区域甚至全球生态环境和气候变化具有重大影响。本文分析了盐碱尘暴的化学组成及其危害,对盐碱尘暴的形成、输送及其环境效应作了研究综述。结果表明:干旱区干涸湖床是盐碱尘暴的发源地,风蚀作用下干涸湖床盐粒和粉尘的扩散过程主要受风场、区域气候特征和地下水埋深的影响。构建综合风动力和下垫面因子的盐粒风蚀物扩散模型,加强盐分风—水两相运移耦合作用及其与流域景观变化的关系研究是盐碱尘暴的突破方向。  相似文献   
46.
中国风蚀起沙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存忠  牛生杰  周悦 《气象》2009,35(11):107-116
风蚀起沙是开展沙尘气溶胶和沙尘天气研究的基本问题.从风蚀起沙的机制、粒子运动形态、起沙条件、沙尘通量等几个方面,回顾了我国在风蚀起沙方面的主要研究结果,对开展这方面研究的难点问题开展讨论.介绍了计算临界摩擦速度的不同方法,并对不同研究者在不同地点观测到的临界摩擦速度进行比较.针对提高观测精度和观测研究结果的可比较性问题,提出了三点建议:一是要建立比较详细的地理、地貌和土壤信息系统;二是要利用卫星观测的优势,建立地面对比观测系统,标校卫星遥感结果;三是要规范观测方法和流程,充分利用业务化的观测资料,提高观测的可对比性.  相似文献   
47.
论沙粒两种起动关系与沙粒跃移的双重性   总被引:2,自引:8,他引:2  
研究沙粒两种起动关系是深入认识沙粒两种起动效能的继续和发展。文章分析了沙粒两种起动的不同性质,首次把流体起动界定为风蚀性起动,把跃移质冲击起动界定为置换性起动。认为流体起动具有主动分异性,而冲击起动只有随机分异性。根据这些特性对沙粒两种起动效能和沙粒连续移动提出了新义。认为沙粒跃移具有双重性,跃移质有其冲击地表的一面,也有其大量耗能的一面。沙粒两种起动具有兴衰与共的不可分割关系。地表风蚀是沙粒两种起动优势互补相互促进的结果;而地表堆积有时是跃移质耗能过多引起两种起动互相制约的结果。通过多方论证,将沙粒两种起动效能之由传统的19:1,初步改为4:1乃至3:1。  相似文献   
48.
高安 《中国沙漠》1993,13(4):57-62
研究了沙地风蚀的成因、危害及防治措施,为鲁西北平原沙地农业开发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49.
河北坝上地区脆弱生态环境特征   总被引:23,自引:1,他引:23  
坝上地区为典型的脆弱生态环境地带,这种地带易发生环境退化,但也存在着逆转的可能性。由于全球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的影响,近几十年来生态环境严重退化。土地风蚀沙化调查研究表明,影响风蚀沙化的因素很多,尤其是外部环境因素相互关系更为复杂,如大风和尘暴日、风速、降水、植被生长状况、土地封冻与融冻、土地耕翻等。但重要因素仍是风日、风速和地表物质。由于气候干旱,降水少等原因,本区最大的湖淖──安固里淖,在不断萎缩,该湖历史上比现在大十几倍,并且萎缩一直是自东向西进行,可能与新构造运动有关。坝上地区生态环境的退化是可以逆转的,近几年,一系列生态建设工程的实施,已初步收到了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50.
坝上高原土壤不可蚀性颗粒与耕作方式对风蚀的影响   总被引:20,自引:3,他引:20  
哈斯 《中国沙漠》1994,14(4):92-97
对河北省坝上高原农田土壤风蚀及其三个主要影响因素(土壤不可蚀性颗粒、土壤微地形和作物残余物)的野外观测和研究结果表明,在棵露平坦的秋翻地,土壤风蚀量随不可蚀性颗粒含量的增加而减少;春翻地土垄高度(犁沟深度)和留茬地作物残余物盖度的增加使土壤风蚀量大大减少,而且土壤微地形作物残余物和土壤不可蚀性颗粒的综合影响,对降低土壤风蚀量更为有效。据此认为,在防护林体系很不完善的坝上高原,只要实行合理的耕作方式,即秋季留茬、增加作物残余物,春季深翻,增高土垄(或加深犁沟深度)可有效地控制土壤风蚀、减轻风蚀危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