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51篇
  免费   401篇
  国内免费   304篇
测绘学   144篇
大气科学   478篇
地球物理   210篇
地质学   948篇
海洋学   319篇
天文学   1篇
综合类   243篇
自然地理   413篇
  2024年   59篇
  2023年   153篇
  2022年   176篇
  2021年   195篇
  2020年   123篇
  2019年   130篇
  2018年   87篇
  2017年   66篇
  2016年   99篇
  2015年   109篇
  2014年   196篇
  2013年   135篇
  2012年   182篇
  2011年   200篇
  2010年   141篇
  2009年   101篇
  2008年   127篇
  2007年   75篇
  2006年   75篇
  2005年   60篇
  2004年   41篇
  2003年   37篇
  2002年   35篇
  2001年   33篇
  2000年   24篇
  1999年   20篇
  1998年   17篇
  1997年   13篇
  1996年   13篇
  1995年   9篇
  1994年   11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5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75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961.
辽西北地区农业干旱灾害风险评价与风险区划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以辽西北29个农业县(市、区)为研究区域,选取辽西北最主要的玉米作物作为研究对象,从造成农业干旱灾害的致灾因子危险性、承灾体暴露性、脆弱性和抗旱减灾能力4个方面着手,利用自然灾害风险指数法、加权综合评价法和层次分析法,建立了农业干旱灾害风险指数(ADRI),用以表征农业干旱灾害风险程度;借助GIS技术,绘制辽西北农业干旱灾害风险评价区划图,将风险评价区划图与2006年辽西北受干旱影响粮食减产系数区划图对比,发现两者可以较好的匹配。研究结果可为当地农业干旱灾害预警、保险,以及有关部门的旱灾管理、减灾决策制定提供理论依据和指导。  相似文献   
962.
基于GIS的中国西南地区覆冰气象条件评估   总被引:4,自引:3,他引:1  
赵晓萌  李栋梁 《冰川冻土》2012,34(3):547-554
采用中国西南地区(95°~110° E、 25°~35° N) 96个常规气象观测站1961年1月1日至2009年12月31日逐日气象要素资料提取覆冰相关要素, 利用1 km×1 km DEM资料通过GIS技术建立经度、 纬度、 海拔高度3个宏观地形因子以及坡度、 坡向和开放度3个微观地形因子的数据库, 通过三维二次趋势面的逐步回归方法, 在ArcMap/Info中进行与覆冰有关的气象要素栅格空间化, 在此基础上按照轻、 中、 重三个级别建立了各级覆冰模型并划分了覆冰风险分布. 结果表明: 满足覆冰条件日数序列在2000年以来呈显著上升趋势, 覆冰灾害发生的可能性增大. 一般来说, 宏观地形因子对气象要素的分布影响较大, 相对湿度模型和日照时数模型通过微观地形因子订正后, 精度有所提高. 通过模型得到的西南地区覆冰风险分布图能够较为精确的模拟出西南地区覆冰的风险分布, 与实际情况相符.  相似文献   
963.
基于PSR模型的区域生态持续性评价概念框架   总被引:15,自引:2,他引:13  
区域可持续发展是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基础, 生态持续性则是实现区域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前提与基本途径, 但目前仍缺乏普遍认可的生态持续性目标分解方案;而在人类活动对自然生态影响日益显著且不断增大的背景下, 生态系统健康、风险、安全与可持续性评价已成为当前宏观生态学的研究热点, 虽然在各类评价之间普遍存在概念混淆、指标体系雷同等问题。本研究在系统梳理生态持续性相关概念逻辑关联的基础上, 将区域视为人类自然-经济复合生态系统, 强调人类活动的主导性, 基于“压力-状态-响应(PSR)”模型, 从生态胁迫、生态系统健康和生态可持续能力3 方面构建了一个具有鲜明生态意义的区域生态持续性评价概念模型, 并对评价模型、评价指标筛选及其阈值与权重展开了深入探讨。研究认为:系统工程的综合评价法是区域生态持续性评价的基本方法;不存在绝对的评价标准, 区域生态持续性评价的终极目标, 不在于静态的评价某时某地人类-自然复合生态系统可持续与否, 而在于定量表征时空尺度上系统可持续性的动态变化与空间分异。  相似文献   
964.
在连霍高速公路运营时间不同的湾刘和小王庄断面, 按照距离公路的远近不同布设采样点, 对路旁土壤重金属(Cd、Cu、Pb、Zn、Ni、Cr)的空间分布特征及土壤重金属潜在生态风险展开研究。结果表明:运营时间较长的湾刘断面(处于中等生态风险状态)路旁土壤重金属含量高于小王庄断面(总体处于轻微生态风险状态)。随着距公路路基距离的增加, 多数重金属含量及潜在生态风险呈不规则偏态分布。湾刘断面的RI峰值出现在距路基50~100m之间, 小王庄断面出现在距路基35 m处。土壤Cd是最主要的风险因子, 对RI的贡献率平均为61.39%。土壤污染物潜在生态风险评价应根据所研究污染物种类和数量对H?kanson 潜在生态风险指数分级标准进行适当调整。  相似文献   
965.
基于沉积物重金属污染风险评估系统的不确定性和随机性,采用Monte Carlo模拟技术定量刻画沉积物重金属含量数据分布特征,并通过与潜在生态风险指数法的综合集成,评估了独山港海域表层沉积物重金属(Cu、Pb、Zn、Cr、Cd、Hg和As)的潜在生态风险水平。结果表明,港区中Cu、Pb和Zn为中等污染,Cd、Cr、Hg和As为轻微污染;综合污染指数Cd处于轻微污染的概率为38.32%,处于中等污染的概率为61.68%。所有7种重金属污染程度以及潜在生态风险指数RI均为轻微级。敏感性分析表明,Cu、Zn和Cr对CdRI起主导作用。  相似文献   
966.
手足口病是一种常见的传染病,多见于5岁以下儿童。近年来,中国手足口病发病人数逐年上升,疾病疫情也越来越受到公共卫生部门与社会大众的关注。虽然已有不少手足口病相关的研究,但对其时空变化及影响因素驱动效应的研究仍然较少。本文采用贝叶斯时空模型,对2008年山东省手足口病高发时间段(5-8月)的发病时空演变特征进行系统分析,并探究影响手足口病发病风险的气象因素。结果表明:① 空间上不同区县的手足口病发病风险存在一定差异,且区县间的发病风险随时间变化趋势也各不相同;② 5月和6月手足口病发病风险明显高于整个研究阶段(5-8月)平均发病风险;③ 对手足口病发病风险影响较大的气象因素依次是:周平均温度、平均风速和平均气压。本文针对山东省手足口病时空演化特征及气象影响因素的研究,能为高发时间段内手足口病的区域化防控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967.
赵丹阳  曾永年 《中国沙漠》2016,36(4):1190-1197
以位于青海高原东部河湟谷地的海东市为研究区,在土地利用变化分析的基础上构建生态指数,利用移动窗口法获得区域空间连续的生态风险指数,再结合GIS空间分析获得与土地利用空间尺度相一致的生态风险评价结果。结果表明:1999-2009年,青海高原东部农业区土地利用变化明显,有林地、灌木林地、建设用地面积迅速增加,耕地、水浇地、草地面积持续大幅减少,土地利用变化区域占总面积的42.04%;生态高风险区面积增加显著,增长率达27.11%,主要位于未利用地和建设用地区域;生态中风险地区面积减少,主要位于旱地、水浇地、草地分布区域;生态微、低风险区域主要位于林地、灌木林地区域。  相似文献   
968.
大伙房水库是辽河流域典型水库饮用水源地。由于汇水区周边工矿废水的排放,重金属污染问题一直比较突出。为研究水库受重金属污染影响的情况,采用Hakanson潜在生态风险指数法对大伙房水库表层沉积物中重金属Cr、Cu、Zn、Cd、Pb的含量及分布进行分析,并对其污染程度及潜在生态风险危害进行评价,评价结果用地累积指数法进行验证。结果表明:大伙房水库表层沉积物中潜在生态危害最大的重金属元素为Cd,5种重金属元素潜在生态风险危害程度由大到小的顺序为Cd>Cu>Pb>Cr>Zn。  相似文献   
969.
近年来,特别是“5.12”汶川特大地震后,四川省农村气象防灾减灾成效显著,但形势依然严峻。进一步加强农村气象防灾减灾能力建设,是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的要求,是关系四川农村改革发展和农民切身利益的大事。本文就四川省农村气象防灾减灾能力建设和风险防范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970.
市县之窗     
《华北国土资源》2013,(3):23-24
北京市国土资源局召开国外矿产资源风险勘查2011年度专项检查工作预备会近日,北京市国土资源局组织召开北京市国外矿产资源风险勘查专项检查工作预备会。根据工作安排,北京市国土局将会同市财政局组织专家进一步对各有关单位专项自查情况进行实地核查。会上,局相关部门传达了国土资源部日前召开的南京会议精神,通报了2010年年度专项检查情况,进一步部署了本次专项检查工作。同时,检查组成员对本次专项迎检工作提出具体要求:一是各专项实施单位要高度重视,认真做好迎检工作,以检查为契机,推进专项各项工作发展;二是认真核对财务、项目自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