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46篇
  免费   288篇
  国内免费   487篇
测绘学   28篇
大气科学   1102篇
地球物理   126篇
地质学   121篇
海洋学   386篇
天文学   11篇
综合类   43篇
自然地理   204篇
  2024年   13篇
  2023年   42篇
  2022年   42篇
  2021年   64篇
  2020年   57篇
  2019年   71篇
  2018年   44篇
  2017年   46篇
  2016年   58篇
  2015年   44篇
  2014年   81篇
  2013年   70篇
  2012年   75篇
  2011年   60篇
  2010年   60篇
  2009年   70篇
  2008年   88篇
  2007年   75篇
  2006年   76篇
  2005年   74篇
  2004年   67篇
  2003年   71篇
  2002年   83篇
  2001年   62篇
  2000年   50篇
  1999年   39篇
  1998年   49篇
  1997年   50篇
  1996年   45篇
  1995年   45篇
  1994年   50篇
  1993年   40篇
  1992年   27篇
  1991年   40篇
  1990年   46篇
  1989年   32篇
  1988年   2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5篇
  1983年   1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1篇
  1943年   1篇
  1936年   1篇
  193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2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1.
利用2009—2018年冬季北京地区200多个自动气象站逐时10 m速、向观测数据,分典型区域(山区、山区与平原过渡区、平原区、城区)研究北京地区冬季近地面的精细特征,并使用有完整记录的2 a(2017和2018年)冬季延庆高山区不同海拔高度10 m逐时观测数据,多视角分析高山区不同海拔高度近地面的特征和成因,以深刻认识北京地区复杂地形条件下冬季近地面的特征和规律。结果表明:(1)北京地区冬季近地面平均受西部北部地形、城市下垫面粗糙度和冷空气活动共同影响,平均速沿地形梯度分布,山区高平原低,平原中又以城区速最小;盛行西北和北,在城区东、西两侧盛行出现扰流,在山区和过渡区一些地方还存在与局地地形环境明显关联的其他盛行向。(2)4个典型区域冬季近地面速日变化均表现为白天速大于夜间,午间速最大的“峰强谷平”单峰特征,这一特征的稳定性在城区高、山区低。(3)4个区域冬季弱(< 1 m/s)频率为31%—42%,城区较高、山区较低;强(> 10.8 m/s)频次则是山区多、城区少,强向主要表现为偏西—偏北,与冷空气活动密切关联;城区、平原区和过渡区偏南频率均为极小,暗示北京“山区—平原”模态在冬季是“隐式”的、不易被直接观测到。(4)近地面的水平尺度代表范围在延庆高山区高海拔处明显大于低海拔处,海拔1500 m附近(平均的边界层顶高度)是延庆高山近地面速日变化特征的“分水岭”,低于该海拔高度时近地面速日变化表现为前述“峰强谷平”单峰特征,而高于该海拔高度时近地面速日变化则呈现相反特征,即夜间大白天小、午间最小的“峰平谷深”特征,这是由边界层湍流活动的日变化及伴随的低层自由大气动量向边界层内下传所致。(5)延庆高山近地面速大体上随观测高度而增大,高海拔站点日平均速数倍于低海拔站点。白天—前半夜,海拔约2000 m的站点冬季盛行偏西,向变化不大,但速为2—12 m/s;1000 m左右的低海拔站则速比较稳定(< 6 m/s),向从午间至傍晚相对多变。   相似文献   
82.
博斯腾湖的湖陆风特征及其数值模拟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茜  杨军  高雅 《高原气象》2019,38(1):165-178
采用基本气象站和区域气象站观测资料分析了2013年6月至2014年5月期间博斯腾湖的湖陆日变化特征和季节特征,进而通过中尺度数值模拟分析博斯腾湖湖陆的发展过程及其与天山山谷的相互作用。结果表明,博斯腾湖北侧湖与中天山南侧谷叠加效应造成局地环流增强,从湖岸到山体,叠加效应造成的局地环流最大振幅表现出增大、减小、再增大的特点;湖岸区域湖开始时间与距离的关系不显著,当离岸距离增大到约20 km以上,距离每增加约6 km,湖开始时间推迟1 h;湖北侧湖锋穿透内陆距离比受天山主体影响较小的湖南侧远约11 km;随着湖北侧湖锋向天山靠近,湖与谷耦合作用不断加强。  相似文献   
83.
随着大规模的电并网,电所具有的间歇性与随机性对电力系统的稳定性产生了很大的影响,电功率预测成为当前解决该问题重要的方式之一.本文利用长短期记忆(LSTM)网络良好的时序记忆特性,将小波分解技术与LSTM深度网络结合,提出基于小波长短期记忆网络的电功率超短期概率预测模型.首先通过小波分解技术将原始时间序列进行平稳化处理,再建立各子序列样本的LSTM网络预测模型,借助最大似然估计法估计预测误差的高斯分布函数,最终实现对未来4 h时刻的电功率概率区间预测.最后,采用中国东北某电场数据对所提方法进行算例分析,结果表明,将小波分解与深度学习方法结合可以较好地提高预测的精度,提高概率预测的区间可靠性.  相似文献   
84.
赵克崴  王盛坤 《黑龙江气象》2019,36(2):41-42,46
迁站造成气象要素观测的不连续,对资料代表及资料使用带来影响,利用哈尔滨2009-2012年新旧站址同期对比观测数据,分析近地面观测资料的差异,新址速明显大于旧址,最大超50%,向也有较大改变。  相似文献   
85.
2019年3月,利用相干多普勒测激光雷达首次在辽东湾西部绥中地区进行了廓线测量试验。根据研究区域海岸线走向采用向的十六分位法定义局地海和陆,分析和提取海陆特征验证了多普勒测激光雷达在春季季间断期间观测海陆的可行性,并计算和分析了大气边界层湍流能量的变化以及回流水平变化等特性。结果表明:1)绥中地区春季存在明显的海陆环流特征,测激光雷达观测海陆出现的时间与地面自动气象站观测的数据较为一致,符合海陆日的定义。2)海陆日发生时,水平局地回流指数(RF)较小,1.2 km以下的RF值小于0.5,使得污染物循环累积,较易形成雾霾天气;但是海时大气边界层的高度可达1 km以上,有利于低层大气污染物向高层扩散,减轻低层大气污染。研究结果为该地边界层参数化方案的设计和污染的防治提供了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86.
利用自动气象站、高空探测和NCAR/NCEP再分析资料,对2017年5月1-3日河西走廊西部极端大天气的影响系统、3次速波动和动力条件等方面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在阻塞高压发展加强和冷涡的异常南压作用下,冷平流和动量下传是河西走廊西部持续大形成的关键因素;第一次大波动主要与地面变压有关,动量下传在第二、三次大波动中起重要作用;在高空急流入口区中心及左侧伴生的下沉运动能有效将高空动量下传到500 h Pa,低层不稳定层结发展的动量交换作用和热力、动力条件下所产生的垂直运动使中低空动量下传至近地面;前倾槽所形成的涡度平流上负下正结构极有利于动量下传,垂直方向上涡度平流梯度越大、梯度大值中心越低,越容易引发河西走廊西部近地面极端大。  相似文献   
87.
利用CLC-11-D型边界层廓线雷达的5波束观测数据,对比分析了晴空、稳定性降水和对流性降水等不同类型气象条件下边界层廓线雷达测的准确性,并对2016年3月1日—2017年2月28日共计7300时次的晴空观测资料进行了测质量评估,得出结论如下:在晴空条件下大气均匀稳定,水平速和向测量精度要优于稳定性降水和对流性降水天气,降水出现前后环境大气扰动较大是导致稳定性降水和对流性降水天气下测精度较差的原因;150 m以下近地层高度的测质量较差,与地杂波干扰较强有关;夏季有效探测高度最高可达6300 m左右,春秋季有效探测高度比较接近,分别为2000 m和2500 m左右,冬季有效探测高度最低,仅为1100 m左右;4个季节测质量评估达标高度分别为900、4000、2200 m和1100 m,大气环境的湿度条件和水平速、向标准差的波动是影响测质量评估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88.
Since the early or late onset of the South China Sea summer monsoon (SCSM) has a large impact on summer monsoon rainfall in East Asia, the mechanism and process of early or late onset of the SCSM are an worthy issue to study. In this paper, the results analyzed by using the observed data show that the onset date and process of the SCSM are closely associated with the thermal state of the tropical western Pacific in spring. When the tropical western Pacific is in a warming state in spring, the western Pacific subtropical high shifts eastward, and twin cyclones are early caused over the Bay of Bengal and Sumatra before the SCSM onset. In this case, the cyclonic circulation located over the Bay of Bengal can be early intensified and become into a strong trough. Thus, the westerly flow and convective activity can be intensified over Sumatra, the Indo-China Peninsula and the South China Sea (SCS) in mid-May. This leads to early onset of the SCSM. In contrast, when the tropical western Pacific is in a cooling state, the western Pacific subtropical high anomalously shifts westward, the twin cyclones located over the equatorial eastern Indian Ocean and Sumatra are weakened, and the twin anomaly anticyclones appear over these regions from late April to mid-May. Thus, the westerly flow and convective activity cannot be early intensified over the Indo-China Peninsula and the SCS. Only when the western Pacific subtropical high moves eastward, the weak trough located over the Bay of Bengal can be intensified and become into a strong trough, the strong southwesterly wind and convective activity can be intensified over the Indo-China Peninsula and the SCS in late May. Thus, this leads to late onset of the SCSM. Moreover, in this paper, the influencing mechanism of the thermal state of the tropical western Pacific on the SCSM onset is discussed further from the Walker circulation anomalies in the different thermal states of the tropical western Pacific.  相似文献   
89.
西北太平洋热带气旋强度与环境气流切变关系的气候分析   总被引:5,自引:4,他引:1  
采用NCEP/NCAR再分析资料和JTwC(美国关岛联合台警报中心)资料,对1974~2004年5~10月西北太平洋热带气旋(TC)强度和环境垂直切变进行了趋势特征、振荡周期和空间结构分析.结果表明:西北太平洋热带暴强度以上TC的最大速和环境垂直切变在时间上有相反的变化趋势,弱的环境垂直切变有利于TC强度的增大;前12 h的环境垂直切变对TC强度的发展影响最大.环境垂直切变在两北太平洋TC最强的年份表现为环境切变值小,TC发生密集;最弱的年份表现为环境切变值大,TC发生稀疏.  相似文献   
90.
敦煌-格尔木铁路沿线地形复杂、起沙因素多变、沙源丰富,沙害问题日益严重。目前对其沙活动规律还未有研究,不利于防沙工作的开展。为此,通过对自北向南的5个观测点(S1、S2、S3、S4、S5)速和向的观测、计算和分析,利用平均速、起沙况及输沙势对敦格铁路沿线的动力环境特征进行研究。结果表明:S5、S4和S3的况对铁路沙灾害防治意义较大。S5年平均速、起沙频率和输沙势最大,春季沙活动最为强烈,且向单一、力强劲,沙运动方向基本与铁路垂直,沙粒易在铁路附近堆积。S4夏季沙活动最为强烈;S3春季沙活动最为强烈,且向单一,S4和S3的沙运动方向与铁路夹角小于90°,附近沙源广阔,铁路易受沙侵蚀,阻碍交通运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