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890篇
  免费   428篇
  国内免费   339篇
测绘学   191篇
大气科学   481篇
地球物理   298篇
地质学   1343篇
海洋学   49篇
天文学   1篇
综合类   173篇
自然地理   1121篇
  2024年   36篇
  2023年   109篇
  2022年   111篇
  2021年   133篇
  2020年   101篇
  2019年   121篇
  2018年   103篇
  2017年   100篇
  2016年   82篇
  2015年   123篇
  2014年   230篇
  2013年   146篇
  2012年   193篇
  2011年   183篇
  2010年   157篇
  2009年   168篇
  2008年   196篇
  2007年   160篇
  2006年   145篇
  2005年   112篇
  2004年   115篇
  2003年   105篇
  2002年   105篇
  2001年   82篇
  2000年   76篇
  1999年   59篇
  1998年   46篇
  1997年   50篇
  1996年   44篇
  1995年   43篇
  1994年   37篇
  1993年   42篇
  1992年   41篇
  1991年   25篇
  1990年   35篇
  1989年   20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1篇
  1984年   3篇
  1951年   2篇
  1948年   2篇
  1943年   1篇
  1942年   1篇
  1941年   4篇
  1937年   1篇
  1936年   3篇
  193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65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31.
132.
黄河流域暴雨洪水特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史辅成  易元俊 《水文》1990,(4):50-53
  相似文献   
133.
134.
受水利水电工程影响流域径流预报方法的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雒文生  王祥三 《水文》1991,(3):13-20
  相似文献   
135.
本文分析了广西主要江河流域汛期(5—8月)因大面积降水造成洪涝的气候规律;探索了汛期同期和前期大气环流特征、前期中国各区地温特征;探讨了汛期洪涝的月长期预报方法;给出了可供长期预报业务使用的准确的微机预报业务程序。  相似文献   
136.
太湖流域营养物质输移模拟评估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赖格英  于革  桂峰 《中国科学D辑》2005,35(Z2):121-130
基于以太湖流域作为研究区,利用分布式机理性模型SWAT,对1995~2002年太湖流域营养物质输移进行了初步的模拟.模拟综合考虑了地形、土壤、气象、土地利用等流域自然特征并结合流域内工业点源排放、农业化肥流失、城镇农村居民生活与牲畜养殖排污等因素作为边界条件.利用2001~2002年流域的水文水质实测资料对模型的有效性进行了验证.结果表明太湖流域入湖的营养负荷,总氮每年在40000t左右,总磷在2000t左右.湖西区是太湖营养物质的主要来源地.非点源(面源)污染是湖泊总氮总磷流域输入的主要形式,其入湖量分别占外源入湖的53%和56%左右.工业点源排放的总氮总磷分别占入湖总量的30%和16%;生活污水以点源和非点源的形式提供了总氮31%和总磷47%的外源输入.农业化肥流失和养殖排污是值得注意的非点源形式的营养来源.此外还表明,SWAT是流域尺度营养物质输移时空演化模拟和趋势评估的一个有效模型.  相似文献   
137.
图们江流域中更新世火山泥石流仅分布在残留的Ⅲ阶地上,碎屑物的粒级范围很广,具正粒序层理,分选差,是在冰川作用或冰雪融化作用下快速搬运、沉积形成的,具有浊积岩的沉积模式。  相似文献   
138.
喀斯特生态脆弱区猫跳河流域土地利用/覆被变化研究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LUCC是当前国际全球变化研究的前沿和热点领域,喀斯特生态脆弱区的土地利用/覆被变化是国际LUCC研究中的薄弱环节。以贵州中部的典型喀斯特流域——猫跳河流域为例,通过详实的地面调查,以1973年的Landsat-MSS影像、1990年和2002年的Landsat-TM影像为数据源,在RS、G IS、GPS为核心的"三S"集成技术支撑下,应用单一土地利用动态度、单一土地利用转入率和转出率、综合土地利用动态度、土地利用度以及土地覆被变化空间指数等指标,定量研究了该流域在过去30 a间的土地利用/覆被的变化特征。研究表明:(1)研究区的土地覆被类型主要以耕地、灌草地、灌木林以及有林地为主;(2)1970年代以来,土地利用/覆被变化剧烈,各地类之间的变化幅度存在较大差别,水田、灌木林、其他林地、灌草地等地类先减后增,旱地和裸岩地先增后减,有林地、水域、城镇建设用地、农村居民点、交通工矿用地等持续增加;⑶1973~1990年的土地利用动态度和土地利用度均比1990~2002年大,前一时期的裸岩地明显增加,土地利用具有明显的不可持续性,进入1990年后,裸岩地缩减,流域生态环境质量趋于好转;⑷伴随着分布面积在平面空间上的张缩,各地类的平均分布高程和坡度在垂直方向上也出现了相应的变化。  相似文献   
139.
金沙江下游云南小江流域山地灾害综合区划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谢洪  钟敦伦  何一平  崔鹏 《山地学报》2007,25(5):622-628
在分别完成云南小江流域泥石流危险度区划、滑坡危险度区划和土壤侵蚀强度分区的基础上,对小江流域山地灾害进行综合区划。结果为,共分为三个不同等级的山地灾害综合区:(1)一级(高危险度)山地灾害综合区,(2)二级(次高危险度)山地灾害综合区和(3)四级(低危险度)山地灾害综合区;无三级(中危险度)山地灾害综合区。其中一级(高危险度)区面积1 425.34 km2,有泥石流沟84条,占区划区域泥石流沟总数的60.0%,有滑坡137个,占区划区域滑坡总数的77.4%,土壤侵蚀强度以轻、中度为主;二级(次高危险度)区面积756.79 km2,有泥石流沟35条,占区划区域泥石流沟总数的25.0%,有滑坡34个,占区划区域滑坡总数的19.2%,土壤侵蚀以轻、中度为主;四级(低危险度)区面积863.20 km2,有泥石流沟21条,占区划区域泥石流沟总数的15.0%,有滑坡6个,占区划区域滑坡总数的3.4%,土壤侵蚀以轻度为主。  相似文献   
140.
千河流域水资源开发利用现状及存在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明 《地下水》2007,29(4):15-16
千河为渭河左岸一级支流,地处宝鸡市西北部,流域总面积 3 493.9 km2,河长 152.6 km.干流建有段家峡、冯家山、王家崖三座水库.冯家山坝址以上多年平均天然径流量 4.44亿 m3,全流域人均地表水量 1 100 m3,耕地亩均地表水量 510 m3.地下水资源量1.7 亿m3,可开采量 0.75 亿 m3.2005年流域内总用水量约 0.63 亿 m3,农业占总用水量的 80%.针对流域水资源开发利用存在的问题,对流域水资源开发利用提出几点设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