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31篇
  免费   58篇
  国内免费   71篇
地球物理   31篇
地质学   289篇
海洋学   12篇
综合类   17篇
自然地理   11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11篇
  2022年   12篇
  2021年   20篇
  2020年   12篇
  2019年   9篇
  2018年   12篇
  2017年   10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19篇
  2013年   19篇
  2012年   14篇
  2011年   21篇
  2010年   14篇
  2009年   17篇
  2008年   16篇
  2007年   9篇
  2006年   10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14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10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7篇
  1997年   7篇
  1996年   7篇
  1995年   9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6篇
  1989年   3篇
  1986年   2篇
  1982年   1篇
  1980年   1篇
  1979年   1篇
  1972年   1篇
  1958年   1篇
  1951年   1篇
  1950年   1篇
  1949年   3篇
  1948年   3篇
  1947年   2篇
  1946年   3篇
  1945年   2篇
  1944年   1篇
  1943年   1篇
  1941年   1篇
  193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6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71.
武夷山覆盖区马坑式铁矿层位及找矿方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马坑式铁矿床是永梅晚古生代坳陷次一级北东向龙漳基底断裂凹陷带内的大型铁矿床.其赋矿层位并不是很清楚, 这影响了找矿工作.在野外地质调查和认真总结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 探讨了马坑式铁矿的控矿因素, 认为马坑式矿区的褶皱主体为倒转背斜, 而不是背斜的一翼; 经畲组-栖霞组(C2j-P1q)及其与上覆文笔山组(P1w)之间的界面才是马坑式铁矿的赋矿层位, 而不是林西组(C1l)与上覆经畲组-栖霞组(C2j-P1q) 之间的界面; 认为逆冲推覆构造也是重要的控矿因素, 并指出了找矿方向.燕山期逆冲推覆构造是Izanagi板块自南东向北西方向向欧亚板块之下俯冲所产生的结果.   相似文献   
172.
黄陵背斜、秭归向斜是三峡地区构造地质研究热点之一,前人将其划归于秦岭造山带的组成部分,认为是东西向构造后期改造的结果;分布于此区的仙女山断裂是否穿越长江也是争论的焦点问题之一.这些问题的解决对澄清研究区地质灾害分布特征具有重要意义.笔者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从沉积学、构造地质学角度,在大量野外地质研究工作的基础上,提出了新的看法:黄陵背斜、秭归向斜、当阳向斜、仙女山断裂同属统一的构造体系,其形成和演化与中国东西部构造格局的变迁一致,黄陵背斜具有断层相关褶皱的特点,秭归向斜具有前陆挠曲型盆地构造属性;仙女山断裂形成之初具有传递断层的属性,后期又经历了引张、挤压演化过程,不存在跨越长江向北延伸的问题;受秭归向斜沉降幅度以及东西向构造与南北向构造复合影响,在研究区形成3个滑坡聚集区,分别为贾家店滑坡聚集区、八字门向家店滑坡聚集区、兴山县城附近滑坡聚集区.  相似文献   
173.
机载LiDAR技术为描绘活动构造相关构造地貌和最新的地表形变提供更精确的基础数据。如何将LiDAR新技术、新数据应用于活动构造填图和活动断层地震危险性评价等方面,是今后活动构造研究领域的一个重要的发展方向。文中以新疆天山北麓的独山子背斜-逆冲断裂带为试验区,开展了基于LiDAR数据的活动构造填图实验研究。首先,采用机载LiDAR技术进行数据采集,获得点云密度为6.6个/m2、平均点间距为0.39m的LiDAR原始数据;其次,利用试验区内12个测量精度可达mm级的GPS静态测量点评估LiDAR的相对垂直精度为0.12m、均方差值为0.078m;最后,对密度为6.4个/m2的地面点云数据进行DEM最佳分辨率评估,利用反距离权重算法获得0.5m分辨率的数据高程模型(DEM)。该分辨率的DEM数据足以完成独山子背斜-逆冲断裂带的精细构造地貌特征的确定以及高精度的空间解译。文中仅使用DEM可视化工具从不同虚拟的视角、不同色度或其他处理方式来识别微构造地貌、划分地貌面和确定断层位置等,宏观上获得与前人通过航片解译和野外调查一致的断裂分布特征,微观上较前者具有更高的精细程度。此外,数据采集、数据质量检验、数据处理及数据应用等技术和方法适用于其他能够获得LiDAR地形数据的活动断裂研究工作。  相似文献   
174.
杨益芳 《地理教学》2012,(19):25-27
自2001年起,我校每年秋学期都要举行一次很大规模的同课异构活动。由于参加活动的老师都精心设计教学环节,敢于创新教学方式,所以每次活动后的收获很多。2009年,我和江苏省常熟中学的邵俊峰老师,上海延安中学的华平生老师共同上了一节课,内容是人  相似文献   
175.
构造物理模拟对构造反转机制分析和地震资料的构造解释和模型建立至关重要.作者在深入研究松辽盆地的基底、形成发育和改造史的基础上,对松辽盆地进行6次能再现可重复性的三维构造物理模拟,探讨了断陷盆地晚期反转变形的动态过程,表明在同一构造应力场作用下因受基底中构造边界的制约而可能产生多组方向的背斜构造带.先存的边界条件还决定了晚期变形的产状:断面缓的一侧率先变形,对应的背斜带翼部陡且褶皱幅度大;它还制约了呈雁列式展布的正断层的发育.松辽盆地不同方向的正向二级背斜构造带均为明水组沉积后(白垩纪末)同一挤压应力场作用的结果,该期反转变形控制了新生代松辽地区的沉积发育.  相似文献   
176.
冀北坳陷双洞背斜为一被破坏了的古油藏:铁岭组灰岩中广泛分布的油苗、沥青和油气包裹体指示地质历史时期本区大规模的油气活动.灰岩中发育多期含油气包裹体的方解石脉,说明本区经历过多期构造运动,且每次构造运动都伴有较大规模的油气活动,构造运动使古油藏发生调整和破坏.冀北坳陷中-上元古界勘探的关键是有否好的盖层和保存条件,中-上元古界上覆地层古生界和中生界均未遭受严重破坏的地区为勘探远景区.  相似文献   
177.
滇东罗平县雄武镇地区遥感蚀变信息提取及成矿预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含铁矿物和含羟基矿物在ETM数据的可见光-短波红外波段所具有的特征光谱为依据,在滇东雄武镇地区采用主成分分析的方法,选择适宜的主分量图像,对其进行均值滤波、密度分割等处理,获得了高值级、中值级和低值级3种级别的铁化和泥化蚀变异常信息。结合成矿地层、成矿构造、地球化学异常、重砂异常等多元信息,进行遥感成矿预测,提出铜钼汞和铜钼Ⅰ级成矿预测区各1个、铜锌Ⅱ级成矿预测区1个、锌砷锑和铁铜Ⅲ级成矿预测区各1个,从而为该区进一步开展普查找矿指出了方向。  相似文献   
178.
灰家堡背斜构造蚀变体(SBT)为产出于茅口租(P_2m)和龙潭组(P_3l)之间不整合面上的一套强硅化灰岩、灰岩角砾岩、硅化粘土岩角砾岩组合。分析采自构造蚀变体样品的岩石地球化学特征,对区内钻孔揭露SBT及赋存于其中的Ⅰa矿体厚度及品位进行统计并绘制等值线图,探讨SBT地质地球化学特征对金成矿的制约。结果显示,SBT以角砾状构造和强硅化蚀变为显著特征,具有普遍较高的硅含量(54.02%92.24%),钙、铝、镁、钾、钠等主量元素的含量较低;而SBT及其围岩微量元素对大陆地壳标准化图解具有相似的曲线型式,呈显著的Au、As、Sb、Hg富集,表明在热液蚀变过程中热液流体与角砾岩的水岩反应对其微量元素组成未造成明显的改变;通过相关性分析,Cd、Te、Sr与Au关系密切,显示Cd、Te具有明显的富集,而Sr亏损。Cd、Te、Sr的异常对金矿化有指示意义;SBT中矿体的品位和SBT厚度呈正相关性,但矿体厚度和SBT厚度关系不甚明显,表明一定厚度的SBT可能更有利于Au的富集成矿。  相似文献   
179.
通过解析灰家堡金矿田地质和地球物理等资料,建立该矿田成矿构造模式,并应用构造地球化学研究方法了解Au和其他微量元素在不同构造部位分布情况,最后将研究结果应用于找矿勘探实践。灰家堡背斜是龙潭组及其之上地层由弯滑褶皱作用形成的。背斜中Au元素在垂向上主要沿着构造蚀变体和背斜轴分布,在横向上背斜核部越紧闭金矿化越强,显示了明显的背斜控矿特征。微量元素因子分析显示成矿元素组合为Au、As、Sb、Hg和Tl。对应分析表明构造蚀变体中的角砾岩主要富集Sb和Tl,龙潭组和长兴组的生物碎屑灰岩主要富集Au,龙潭组的黏土岩、粉砂质黏土岩等主要富集Hg和As。原生晕垂向分带序列自下而上为Tl-Sb-Hg-Au-As。在综合成矿构造模式和构造地球化学研究的基础上,认为黔西南二叠系-三叠系浅海碳酸盐台地相区的背斜/穹窿及相关的逆断层构造组合区是重要的找矿区域,Au、As、Sb、Hg和Tl元素异常套合最好的地段为找Au有利靶区,高As/Tl比值地段深部找矿潜力大,且碳酸盐岩和黏土岩组合部位是有利的富Au部位。  相似文献   
180.
五里坨水厂勘察区位于八大处背斜中—西部山区,两翼地层为早侏罗系和三叠系,核部为奥陶系灰岩地层,富水性较好。但是,八大处背斜规模巨大、产状复杂多变,岩溶含水层埋藏深,地下水位埋深较大,受地形限制地面物探勘察手段不便在山区展开,给野外勘察和井位确定及水井设计增加诸多风险。本文针对山区深部岩溶水探采结合井实施技术难点,通过地质、水文地质调查,确定了探采结合井的井位,探讨了深部岩溶水的成井技术,制定了实施技术方案。探采结合井的成功实施,查明了奥陶系岩溶含水层及八大处背斜深部储水构造,为五里坨水源地合理开采、布局提供了有力的依据,为今后基岩山区岩溶水勘探和开发积累了经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