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30篇
  免费   58篇
  国内免费   72篇
地球物理   31篇
地质学   289篇
海洋学   12篇
综合类   17篇
自然地理   11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11篇
  2022年   12篇
  2021年   19篇
  2020年   12篇
  2019年   9篇
  2018年   12篇
  2017年   10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19篇
  2013年   19篇
  2012年   14篇
  2011年   21篇
  2010年   14篇
  2009年   17篇
  2008年   17篇
  2007年   9篇
  2006年   10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14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10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7篇
  1997年   7篇
  1996年   7篇
  1995年   9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6篇
  1989年   3篇
  1986年   2篇
  1982年   1篇
  1980年   1篇
  1979年   1篇
  1972年   1篇
  1958年   1篇
  1951年   1篇
  1950年   1篇
  1949年   3篇
  1948年   3篇
  1947年   2篇
  1946年   3篇
  1945年   2篇
  1944年   1篇
  1943年   1篇
  1941年   1篇
  193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6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81.
五里坨水厂勘察区位于八大处背斜中—西部山区,两翼地层为早侏罗系和三叠系,核部为奥陶系灰岩地层,富水性较好。但是,八大处背斜规模巨大、产状复杂多变,岩溶含水层埋藏深,地下水位埋深较大,受地形限制地面物探勘察手段不便在山区展开,给野外勘察和井位确定及水井设计增加诸多风险。本文针对山区深部岩溶水探采结合井实施技术难点,通过地质、水文地质调查,确定了探采结合井的井位,探讨了深部岩溶水的成井技术,制定了实施技术方案。探采结合井的成功实施,查明了奥陶系岩溶含水层及八大处背斜深部储水构造,为五里坨水源地合理开采、布局提供了有力的依据,为今后基岩山区岩溶水勘探和开发积累了经验。  相似文献   
182.
柴达木盆地内部发育有丰富的基底和浅层断裂,二者之间的成因机制目前还存在较大争议。文章基于高精度三维地 震反射数据和钻井资料,对柴达木盆地北缘南八仙背斜的深、浅断裂系统的几何形态和相互耦合关系进行了分析。南八仙 地区主要发育两条近EW走向的高角度基底断裂,分别为南倾的马仙断裂和北倾的仙南断裂,都是中生代晚期就开始发育 的老断裂,并在新生代重新活化。在新生界内部还发育NW走向和近EW走向两组浅层正断层体系,断距都很小。NW走向 正断层主要位于马仙断裂南侧(上盘),呈雁列式排列。近EW走向正断层范围较小,仅局限在南八仙背斜核部、仙南断裂 上部,由一系列近平行的正断层组成,在仙南断裂上部形成一个小型的地堑构造,切割了NW走向的正断层体系。分析认 为NW走向正断层与马仙断裂左旋走滑导致的尾端拉张有关,而近EW走向正断层体系与高角度仙南断裂逆冲活动导致的 浅层剪切拉张有关。综合前人研究成果认为柴达木盆地广泛存在的浅层断裂成因多变,深、浅断裂耦合关系十分复杂,先 存断裂在新生代构造活动中起到了一定的控制作用。  相似文献   
183.
王道德 《地球化学》1972,(3):i001-i009
锡矿区位于某中生代拗陷带内。区内三迭纪地层(以石灰岩为主,白云岩次之)广泛发育,并普遍受到不同程度褶曲作用。锡矿区一级褶皱构造有背斜与向斜,褶皱轴方向为北东。一级背斜构造又为次一级背斜构造(走向北西)所复杂化。同时在隐伏花岗岩体之  相似文献   
184.
黄敦义  雷文礼 《云南地质》1997,16(4):377-385
矿床为一典型的单锑层控矿床。矿体赋存于下泥盆统被脚组中段燧石岩层内,明显地受背斜转折端控制。矿物成分简单,原生金属矿物只有辉锑矿和黄铁矿,脉石矿物有石英、方解石及少量重晶石,它们均充填在岩石的缝洞中。围岩蚀变微弱,具中低温热液矿床的特征。矿床的形成经历了源(矿源层的形成)——运(矿液的生成及运移)——储(金属硫化物在有利的容矿构造内结晶)的全过程。  相似文献   
185.
<正> 非背斜油气成藏可以说是一个广义的概念,指它有别于构造成藏而言,既包含由于地层尖灭或不整合面有关的各种油气藏,也包含地层中一些特殊沉积体所构成的油气藏,如生物礁、河流砂体、三角洲砂体、成岩作用造成的储集空间异常体,以及由于地貌等因素造成的圈闭成藏等等。随着勘探技术的不断改善,在世界各地发现的地层、岩性油气藏愈来愈多,它们不仅数量多、分布广,而且往往是储量较大或特大型的。据统计,这类油气藏已占世界油气藏总数的1/3以  相似文献   
186.
褶皱控矿,是地质找矿勘探中经常能碰到的问题,尤其是背(向)斜对内生热液、变质改造型矿床的控矿作用。 我国许多大中型矿床是以褶皱的形式赋存。这些矿区的勘探和不断开发,在一定意义上看,就是对褶皱控矿规律本身的揭示和研究。许多矿山在开发过程中,逐渐突破了找矿勘探阶段非褶皱控矿这一认识之后,才使矿床由小变大,储量大增,最终才搞清了矿床的构造形态。 沉积矿床和其褶皱之间虽也存在着翼部、鞍部矿物质流动造成鞍、翼厚度等变化,但一般地说并不改变原有沉积的基本特征。而热液和沉积改造型矿床,褶皱除了成为赋矿空间并  相似文献   
187.
汪仁勇 《地球化学》1982,(1):96-102
As is evidenced from the occurrence, mineral composition, asbestos minerals, the type of veins and fibrous characters it is recognized that the origin of the asbestos deposit studied in this paper in Shaanxi is different from either the serpentine type resulted from ultrabasic rocks or that originated from dolomitic limestones or dolomite.It can be considered as a gradation between the two types mentioned above.  相似文献   
188.
长江三峡黄陵背斜段地质时期结晶岩风化剥蚀速率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在长江三峡东段黄陵背斜核部结晶岩分布区, 选择6条有代表性的地质地形剖面, 恢复了古地形, 通过古今地形对比, 计算出不同地貌部位的剥蚀厚度. 又根据剥蚀沉积相关原理, 在黄陵背斜相邻沉积区——江汉平原的沉积地层中, 确定了黄陵背斜结晶岩初始剥蚀的层位和年代为56.5 Ma. 大面积的强烈剥蚀大约发生在2.4 Ma左右. 以地形极点、流域系统、地形层面及整体平均四种体系, 计算出了不同点、河流上中下游、各地形层面及整体平均剥蚀速率. 最大点剥蚀速率为49.56 mm/ka, 平均剥蚀速率为16.97 mm/ka.  相似文献   
189.
本文通过实地调查、园梁山地区地层、构造及水文地质特征综合分析,对园梁山隧道桐麻岭隧道段背斜涌水机制进行了探讨。研究结果表明,背斜区层状碳酸盐岩岩溶发育具有层控特点,降水在地表阶梯状洼地汇聚,通过连接洼地落水洞口与地下暗河的顺层发育地近垂直管道向麻旺河排泄,隧道正洞正好穿过上述垂直管道,因此,背斜涌水是连续降雨后,垂直管道突水所致。  相似文献   
190.
杨福新 《西北铀矿地质》2005,31(1):12-16,33
通过十红滩铀矿床聚矿空间的研究,证明背斜两翼、凹陷构造、隆起区边缘次级凹槽等构造洼地是区中主要的构造控矿空间,中上游主辫状河中、与次级河道交汇部位及低洼汇水区是南矿带的聚矿空间,中游主辫状河及扇形河漫滩紊流沉积区是北矿带的聚矿空间。聚矿空间中砂体是成矿的基本条件,层间氧化带的发育是铀元素能够在聚矿空间中成矿的重要条件。低位砂体、层间氧化带前锋线和凹陷构造的吻合部位是聚矿的定位空间。这些聚矿空间和控矿因素,对于深化找矿有其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