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7篇
  免费   26篇
  国内免费   61篇
测绘学   1篇
地质学   249篇
综合类   40篇
自然地理   4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5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8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7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9篇
  2014年   28篇
  2013年   16篇
  2012年   13篇
  2011年   10篇
  2010年   23篇
  2009年   29篇
  2008年   32篇
  2007年   28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13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11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6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9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76 毫秒
51.
山东省单县煤田张集井田主采煤层为3煤,该煤层结构简单,煤质优良,为低灰、低硫、强黏结性、成焦率较高的焦煤(JM25),次为肥煤(FM26)和1/3焦煤(1/3JM35),是山东省稀缺的优质炼焦用煤。煤质的综合研究表明,为达到珍惜和合理利用资源,并使其效益最大化,该煤层应以冶金和铸造用焦为主要加工利用方向。  相似文献   
52.
青海木里三露天天然气水合物钻孔岩心构造裂隙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三露天井田天然气水合物钻孔岩心观察与统计分析,从线密度、倾角、充填程度等方面对裂隙的特征进行讨论,明确研究区天然气水合物赋存类型以及构造裂隙的基本特征,最后讨论了裂隙对天然气水合物形成的作用。结果表明:井田内 天然气水合物绝大多数赋存于粉砂岩、暗色泥岩、油页岩中,其中62.5%赋存于构造裂隙中;研究区构造裂隙以低倾角(占50.37%)、未被充填裂隙为主(占73.68%),且水合物上覆地层裂隙 密度均不同程度减小。研究区裂隙的发育特征对天然气水合物成藏起到重要的作用:研究区73.68%的裂隙为未充填,为烃类气体的运移和聚集提供了空间;50.37%的裂隙为低倾角,垂直方 向上的渗透率值较小,不同层位的连通性差,极大地限制了烃类气体向上扩散,使其得以聚集保存;最后,裂隙发育程度的降低,同样抑制了烃类气体向上扩散,起到了相对“盖层”的作用 。  相似文献   
53.
三露天井田具有断层发育、地层缺失和重复明显、岩性种类较多等特点,岩性识别难度较大。为此,专门利用测井资料对三露天井田地层岩性进行了岩性识别研究。通过对14个天然气水合物钻孔不同岩性的测井响应特征分析,优选了自然伽马、中子和密度测井作为岩性识别敏感参数,并采用交会图技术制作了岩性识别图版,建立岩性划分标准,对三露天井田地层岩性进行识别与划分。利用测井资料能够识别7种主要岩性,包括砂岩、粉砂岩、泥质粉砂岩、粉砂质泥岩、泥岩、油页岩和煤等。根据岩性测井识别结果,三露天井田岩性分布特征在横向上表现为东部砂岩物性好,西部地区泥岩较为发育;纵向上表现为木里组地层砂泥比为4.48,含有煤层204.5 m;江仓组地层砂泥比为0.84,泥岩和油页岩较为发育,更有利于水合物赋存。测井岩性识别结果为寻找三露天井田天然气水合物有利储层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54.
根据武所屯煤矿煤16井下钻探和物探等资料,通过分析、对比地层岩性和厚度,对武所屯断层存在与否及其性质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在武所屯下组煤16101工作面以西至井田边界,所探查范围内未见武所屯逆断层。对此存在三种解释:该断层垂向上自三灰向下逐步尖灭,未切割至煤16;原断层的走向不正确或前人认识有误;武所屯逆断层不存在。通过进一步查阅以往资料,并经过物探对比和剖面分析等手段,综合分析认为,在赵坡井田与武所屯井田之间的武所屯逆断层不存在,原地质资料认识有误。该研究结果对矿井增储、延长服务年限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5.
刘勇  程怡 《江苏地质》2009,33(2):187-190
现代科技发展带来了物探装备和技术新飞跃,探测能力、性能以及准确性有了大幅度提高,使物探方法应用于找矿初期成效非常明显。以发现山东省韩岗煤田为例,说明在找矿方法上要采用物探先行、钻探验证、物探指导钻探的勘查方法,还应在整个井田勘探中均坚持物探在先、钻探验证的勘探原则,减少了钻探盲目性,提高找矿和开发矿产的效率。  相似文献   
56.
我国煤层气地质条件复杂,针对不同地质条件,选择合理的煤层气开发方式,对煤层气抽采非常重要。分析研究芦岭井田煤层气开发地质条件显示:芦岭井田构造及水文地质条件较复杂;目标煤层发育层数多,厚度大,煤层埋藏较深,且分布较稳定;煤层主要为构造软煤,渗透性较差,气含量较高。通过对目前煤层气不同开发方式的适用性分析,结合芦岭井田的煤层气开发地质条件,在目前经济技术条件下,优选出地面垂直井为本区煤层气的首选开发方式。   相似文献   
57.
以七五井田为研究对象,通过对区内地质构造展布特征、岩浆岩分布特征进行分析研究,总结得出七五井田岩浆侵入规律,进一步弄清了岩浆侵入对煤层的破坏程度,并对岩浆岩对煤层煤质的影响程度进行了评价,为矿井生产过程中的开拓布置工作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58.
通常情况下,地温会随深度增加而呈线性增加,地温影响着井下采掘工作面的环境温度。随着矿井深度的变化,空气所受到的压力状态也随之发生改变。当风流沿井巷向下流动时,空气的压力值增大。空气的压缩会出现放热(或吸热),从而使矿井温度升高。随着矿井向深部开采,井下作业环境条件恶化,岩层温度将达到摄氏几十度的高温。新汶孙村煤矿-800 m水平部分工作面温度高达30~33℃,巨野矿区龙固矿井-850 m水平所有工作面温度高达34~36℃,已严重影响了工人劳动效率。黄河北煤田潘店井田东部有燕山期岩浆岩活动,含煤地层的上中下部均有岩浆岩侵入,针对岩浆岩侵蚀地区采用钻孔简易测温和近似稳态测温等手段,详细查明地温分布规律,通过区内地温资料对比发现,该区有岩浆岩侵蚀影响的地段比没有岩浆岩侵蚀的地段地温高2.6~7.2℃。  相似文献   
59.
通过采用地面物探、钻探和井下巷探、钻探相结合的综合勘探方法,对鲁村井田深部进行了补充勘探,并对井田以往地质资料进行了重新对比分析,发现该井田-400~-1 300 m的埋深范围内不但存在以往认为已被剥蚀缺失的太原组上部地层,还保存了较完整的山西组,尤其是在该段地层中新发现了5个局部可采煤层,为井田增加了资源储量、延长了服务年限。填补了沂源煤田太原组上部和山西组含煤地层资料的空白。  相似文献   
60.
邢台隆东井田煤变质情况复杂,直接影响煤的工业利用。利用X-射线衍射(XRD)法探讨了区内不同变质程度煤的基本结构单元特征及煤变质规律。结果显示:垂向上,随着煤层埋藏深度的增加,层片间距d002值逐渐减小,层片堆积高度Lc和层片直径La值逐渐增大;平面上,离岩浆侵入体越近,煤层的层间距d002值越小,反之d002值越大。在煤种分布上,因受岩浆热源的影响,井田内煤种以旧城为中心向外呈带状分布,旧城附近为无烟煤,向外逐渐过渡为贫煤、瘦煤、焦煤、肥煤和气煤。区内煤变质作用主要受区域变质作用影响,并叠加了岩浆热变质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