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7篇
  免费   26篇
  国内免费   61篇
测绘学   1篇
地质学   249篇
综合类   40篇
自然地理   4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5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8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7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9篇
  2014年   28篇
  2013年   16篇
  2012年   13篇
  2011年   10篇
  2010年   23篇
  2009年   29篇
  2008年   32篇
  2007年   28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13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11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6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9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40 毫秒
91.
随着采煤机械化的不断发展,对地质工作要求的越来越高,如何做好地质超前工作,为高产高效矿井建设提供地质保障作用至关重要。文章通过多年配合高产高效矿井地质工作的体会,在不同阶段需要开展的地质工作,论述高产高效矿井地质保障体系.  相似文献   
92.
在总结井田块煤特征、分布情况的基础上,对构造、火成岩及放射性元素与块煤形成的相关性进行分析后,得出形成有价值的块煤只能与沉积环境及本区得天独厚的放射性元素有关2、7煤层形成于上三角洲环境,3煤层形成于三角洲间湾环境,前者比后者块率高;而且成煤时放射元素加速了泥炭化进程,对形成块煤起到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93.
通过对北阳庄井田综合勘探所获得的构造成果的归纳总结,探讨和分析了井田内褶皱及断层的发育规律、分布特征及其成因机制。对今后的矿井设计、建设和生产均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94.
淮北煤田矿井充水因素与防治水措施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邵军战 《中国煤田地质》2006,18(3):43-45,49
淮北矿区矿井突水的主要充水水源是老窑积水、新生界松散层底部含水层(组)水、煤层顶、底板砂岩裂隙水、太原组与奥陶系灰岩水。矿井众多重大突水事故表明,加强太原组、奥陶系石灰岩含水层和断层破碎带的探测与疏放工作,是降低煤矿突水风险的必要条件。  相似文献   
95.
陈练武 《西北地质》1998,19(1):50-53
本文以3#煤层底板等高线和底板标高4次趋势剩余图为依据,探讨了桑树坪井田褶皱构造的展布规律,根据规模和成因将其分为三级,并对该区构造应力场演变及主要构造的形成顺序与复合关系进行了相应的探讨。  相似文献   
96.
本文以大同煤田区域地质构造特征为基础, 对门帘石的定义、岩性特征、形态与产状、分布和成因进行了分析研究, 指出其与井田发育的准同生岩溶陷落柱具有成生联系。因此, 门帘石的存在具有重要的地质与生产意义。  相似文献   
97.
潞安矿区屯留井田断裂构造研究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屯留井田以逆断层发育为特色,本文讨论了了井田断层形态特征和断层展布规律,指出基底构造格局是控制本区煤田构造变形的基本因素,由此推断井田西部同样发育南北走向的逆断层。  相似文献   
98.
趋势面分析在山西朔州王坪井田构造研究中的应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马田生  张林山 《新疆地质》2004,22(1):107-110
针对王坪井田3号煤层底板起伏变化大.严重影响开拓及采煤巷道布置的现状.利用趋势面分析的方法.分析了井田内的构造展布规律.研究表明.井田在主向斜的基础上.存在次级背斜和NE和NW两组断裂.与本区受到多期次的构造应力场作用相吻合.得出的3号煤层底板高程二次趋势面方程.可为3号煤层开拓及采煤巷道的设计提供地质依据.  相似文献   
99.
李运山  魏尔林 《安徽地质》2003,13(2):108-110
在闸河矿区张庄井田钻探施工过程中,在早二叠世晚期石盒子组下段上部发现浅海相碳酸盐岩沉积。这在闸河矿区、两淮煤田乃至华北石炭二叠系聚煤区都是首次发现,其地质意义重大。笔者通过对碳酸盐岩沉积特征的观察和研究,尝试对其沉积环境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00.
青海省西海柴达尔井田因形成多个推覆体,提出造成煤层顶、底板及煤层厚度在局部范围内变化较大的原因是由于推覆体的作用,并提出采煤方法由原来的斜切分层改为水平分层采煤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