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12篇
地质学   17篇
  2016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西藏马攸木金矿床金矿化晚阶段含金硫锑铅矿脉石英样品40Ar/39Ar快中子活化法坪年龄为22.46±1.20Ma,坪年龄代表石英的结晶年龄.测试结果表明,马攸木金矿床金的成矿作用可能延续到喜马拉雅中晚期.  相似文献   
12.
对雅鲁藏布江成矿带西段松托嘎花岗斑岩中黑云母样品进行40Ar/39Ar快中子活化法测年,其坪年龄为19.67 Ma±0.52 Ma和15.66 Ma±0.31 Ma,等时年龄为19.84 Ma±0.40 Ma和14.29 Ma±0.29 Ma。测试结果及区域研究表明,冈底斯—雅鲁藏布江成矿带存在晚喜马拉雅期的岩浆活动,并可能为这一地区的铜金矿化提供热源和物源。  相似文献   
13.
青藏高原地区广泛出露地幔橄榄岩体,但对其显微构造特征和矿物结构水的研究仍很缺乏。本文以马攸木地区雅江南带方辉橄榄岩为研究对象,采用光学显微镜、电子背散射衍射(EBSD)及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对其进行系统分析。研究结果表明:(1)马攸木地区雅江南带方辉橄榄岩中橄榄石发育扭折带和波状消光,并具有显著的结晶学优选方位(A型组构),指示其主导变形机制为位错蠕变;(2)红外光谱测试表明,马攸木方辉橄榄岩中橄榄石几乎没有明显的结构水吸收峰,推断其经历了明显的H丢失。斜方辉石含水量处于85wt ppm~209wt ppm之间,代表地幔源区含水量或其下限值;(3)该区橄榄岩中橄榄石含水量低于包体和造山带橄榄岩中橄榄石含水量,斜方辉石结构水含量则与包体和造山带橄榄岩中斜方辉石的可以比较。我们的研究结果为了解青藏高原地幔橄榄岩中橄榄石的结构水和变形机制提供了初步资料。  相似文献   
14.
西藏马攸木金矿松托嘎岩体锆石SHRIMP年龄及其地质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攸木岩金矿床是在西藏普兰县境内发现的大型独立岩金矿床。对矿区西北部规模较大的松托嘎英云闪长斑岩体进行SHRIMP锆石U-Pb同位素年龄测定,所得岩浆结晶锆石的年龄为18.4±1.3Ma(1σ),表明该岩体形成于中新世早期。年轻锆石所包裹的残留锆石核给出两组206Pb/238U年龄值分别为555±25Ma(1σ)和1894±83~1335±56Ma(1σ)。根据野外地质证据,并结合上述同位素年龄数据可以推测北喜马拉雅地区西段在早寒武世经历了一次重要的岩浆热事件,相比之下,松托嘎岩体可能起源于下地壳中—新元古界变质基底的深熔作用。松托嘎岩体成岩时代与雅鲁藏布江东段含矿斑岩成岩年龄(18~12Ma)的一致性表明两者可能受统一的深部地球动力学背景控制。  相似文献   
15.
西藏马攸木金矿成矿背景与成矿阶段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基于地层、构造、地球化学、同位素年龄等证据,认为马攸木金矿形成于雅江洋盆的消减俯冲-碰撞以来直至现代的地质构造环境,其成矿可分为3个成矿阶段,即古近纪俯冲碰撞期成矿阶段、中新世碰撞后伸展期成矿阶段和晚上新世以来的碰撞后快速隆升成矿阶段。  相似文献   
16.
西藏马攸木金矿床的矿床类型讨论   总被引:10,自引:3,他引:7  
位于青藏高原西段的马攸木金矿床,是由西藏地热队于2001年新发现的岩金矿床。通过对马攸木金矿床开展的野外实地调查和初步的室内研究,结果表明:①马攸木金矿床产于绿片岩相以上的变质地体;②其成矿年龄约为(59·34±0·62)Ma,反映成矿作用发生于青藏高原碰撞造山的高峰期;③金矿体呈脉状产于超地壳断裂带附近的韧性剪切带内;④矿石类型主要为构造蚀变岩型和石英脉型,含金石英脉呈较为致密的块状,并未见在低温石英脉中常见的皮壳状、条带状等结构构造以及玉髓等低温矿物;⑤初步的石英流体包裹体研究表明,成矿流体主要为富CO2的低盐度NaCl-H2O流体,成矿温度介于240~280℃间,峰值为270℃;⑥初步的氢氧同位素资料表明,成矿流体主要为变质流体与天水的混合产物。上述这些特征总体符合造山型金矿床的基本特征,因此认为马攸木金矿床可能属于造山型金矿床,而不是曾被认为的热泉型金矿床。  相似文献   
17.
西藏普兰县马攸木砂金矿床的发现及其意义   总被引:8,自引:3,他引:8  
1999年在雅鲁藏布江缝合带西段马攸木地区首先探查到砂金异常,进而通过预查、普查和详查,发现了砂金储量居目前西藏之首的马攸木砂金矿床。该矿床Ⅰ号矿体长为14196.3m,平均宽度为126.61m,平均厚度为11.25m.加权平均品位为0.5116g/m,砂金资源总量属大型。介绍了Ⅰ号矿体砂金的形态与粒度、成分和成色。马攸木砂金矿床的发现,对西藏地区及古地中海—喜马拉雅成矿域的找矿与成矿理论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