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44篇
  免费   83篇
  国内免费   230篇
测绘学   1篇
地球物理   12篇
地质学   663篇
海洋学   2篇
综合类   64篇
自然地理   15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2篇
  2022年   10篇
  2021年   15篇
  2020年   9篇
  2019年   25篇
  2018年   14篇
  2017年   22篇
  2016年   26篇
  2015年   42篇
  2014年   75篇
  2013年   58篇
  2012年   81篇
  2011年   78篇
  2010年   65篇
  2009年   69篇
  2008年   40篇
  2007年   28篇
  2006年   18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8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2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5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8篇
  1990年   9篇
  1989年   6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5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681.
半拉山斑岩钼矿床是大兴安岭南段中生代西拉沐伦钼矿带中重要的钼矿床之一。矿床产于晚侏罗世火山岩中,矿区发育中生代侵入杂岩,侵入岩主要包括花岗闪长岩、闪长岩及花岗斑岩。矿床形成与侵入杂岩岩浆演化晚期岩浆活动有关。花岗斑岩锆石SHRIMP U-Pb定年表明,与成矿有关的晚期花岗斑岩侵位于(132.1±1.8) Ma。这表明,半拉山钼矿化发生在早白垩世,形成于中国东部岩石圈减薄构造环境。结合已有资料分析,认为大兴安岭南段除铅锌银铁铜等矿床之外,在白垩纪发生过重要的钼矿成矿作用,与白垩纪花岗斑岩有关的钼矿化是今后重要的找矿方向。  相似文献   
682.
沙坪沟钼矿位于安徽省金寨县西南部,是大别山东段新发现的一个特大型隐伏斑岩钼矿床,是我国乃至世界上最大的单体钼矿床。近几年,通过沙坪沟整装勘查项目实施,在其外围发现了构造蚀变岩型铅锌矿,该类铅锌矿明显受近东西向构造破碎带控制,其成因与燕山晚期中酸性小岩体有关,具有走向、倾向延伸大、品位富等特点,找矿前景良好,是进一步找矿的重要方向。  相似文献   
683.
董立军 《地质与资源》2017,26(2):171-175
根据矿区内铜钼矿体与磁铁矿共生关系,采用高精度磁法测量,间接寻找铜钼矿体赋存有利部位;结合矿区岩(矿)石磁场特征圈定岩性界限,划分构造分布特征;采用可控源音频大地电磁法(CSAMT),根据区内不同深度岩层的电性特征,圈定岩体与老地层的接触带位置;并根据岩(矿)石电性差异,寻找矿致低阻异常,为深部找矿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684.
685.
686.
陕西洛南县石家湾钼矿Re-Os同位素年龄及地质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陕西石家湾钼矿床位于东秦岭成矿带西段黄龙铺地区,钼矿化呈细脉-网脉状分布于花岗斑岩体及其围岩中,与矿化有关的围岩蚀变有钾长石化、硅化、绢云母化,属斑岩型矿床.在矿床中选取不同矿化类型的辉钼矿样品,进行了Re~Os同位素定年,获得模式年龄变化范围为143.1±2.1~145.1±2.2 Ma之间,其加权平均年龄(144.0±1.1 Ma,MSWD=0.91)、等时线年龄(145.4±2.1 Ma,MSWD=0.83)与石家湾斑岩体的成岩年龄(141.4±0.6Ma)相近,说明成岩成矿作用发生在晚侏罗世一早白垩世.综合辉钼矿中Re的含量、硫同位素以及相关岩体的源区特征等多方面证据认为,石家湾斑岩型钼矿的成矿物质主要来自于下地壳,并混有少量幔源成分.  相似文献   
687.
在千斤乡西钼矿区,运用土壤地球化学测量圈出6处综合异常,其中位于矿区南部的Ⅵ号异常规模最大,强度最高,有多个浓集中心,推测与深部隐伏花岗岩体引起的矿化有关.在Ⅵ号异常处采用激发极化法圈定了3个幅频率异常区,大致推断出极化体的埋深、产状,并利用EH4连续电导率测量推断出隐伏岩体埋深、产状及有利的矿化部位,经钻孔验证见到了品位高、厚度大的钼矿体.本次工作表明,千斤乡一带具有寻找斑岩型(钨、铜)钼矿的良好前景;土壤地球化学测量配合激发极化法、EH4连续电导率测量在该地区寻找斑岩型(钨、铜)钼矿床,具有成本低、效率高等优点,值得进一步推广.  相似文献   
688.
内蒙古半干旱草原区隐伏矿地球化学勘查方法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内蒙古半干旱草原区准苏吉花隐伏铜钼矿上方开展了土壤细粒级全量测量和金属活动态测量两种地球化学勘查方法的试验工作,结果显示,两种方法圈定的成矿元素主体异常分布范围与深部隐伏矿体的分布较为一致,表明土壤细粒级全量测量和金属活动态测量可以有效地指示隐伏铜钼矿体,可作为该景观区寻找隐伏铜钼矿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689.
通过对原生晕的统计分析可研究出地球化学元素在成矿中的演化特征,从而为预测、找矿提供有力的依据。文章通过对有关元素的聚类分析、因子分析及轴向分带序列的研究,揭示了养马甸钼矿区内Mo与Au,As的相关性较好,Au和As可以作为找钼的近程指示元素,而Ag对钼的寻找也有一定的指示意义。Ag和Sb的关系表明,Sb对钼的寻找具有一定的远程指示意义。通过轴向分带的研究,结合ZK5地球化学变化曲线可知,ZK5的地球化学参数值于250m左右由升到降,表明了下部隐伏矿体存在的可能。  相似文献   
690.
河北省涞水县安妥岭钼矿是一个大型斑岩钼矿,有望成为超大型钼矿床.文章以安妥岭斑岩钼矿EH4测深剖面所揭示的深部精细电阻率结构为基础,结合钻孔(ZK1004和ZK1403)岩心编录成果分析,认为物性结构的分布型式与透岩浆流体的自组织行为有关,见矿深度位于电阻率急剧变化的位置,进而提出地质体地质结构的地质学完整性+地球物理学不完整性可作为找矿标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