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502篇
  免费   1750篇
  国内免费   2168篇
测绘学   77篇
大气科学   25篇
地球物理   188篇
地质学   9149篇
海洋学   318篇
天文学   4篇
综合类   572篇
自然地理   87篇
  2024年   103篇
  2023年   361篇
  2022年   377篇
  2021年   519篇
  2020年   396篇
  2019年   502篇
  2018年   393篇
  2017年   370篇
  2016年   348篇
  2015年   459篇
  2014年   618篇
  2013年   474篇
  2012年   457篇
  2011年   551篇
  2010年   431篇
  2009年   378篇
  2008年   316篇
  2007年   334篇
  2006年   297篇
  2005年   236篇
  2004年   205篇
  2003年   211篇
  2002年   189篇
  2001年   182篇
  2000年   162篇
  1999年   181篇
  1998年   127篇
  1997年   169篇
  1996年   141篇
  1995年   153篇
  1994年   142篇
  1993年   117篇
  1992年   124篇
  1991年   109篇
  1990年   104篇
  1989年   117篇
  1988年   25篇
  1987年   18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7篇
  1982年   4篇
  1980年   1篇
  1979年   1篇
  1977年   1篇
  1972年   1篇
  1958年   1篇
  1944年   1篇
  1943年   2篇
  1923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991.
【研究目的】黔中开阳地区清水江组是新元古代在扬子地块边缘形成的一套浅变质陆源碎屑岩夹火山碎屑岩组合,本文通过对陆源碎屑岩沉积特征和火山碎屑岩年代学的研究,旨在准确厘定其沉积时限、物源及其古地理格局。【研究方法】本次在详实的野外地质调查基础上,采用LA-ICP-MS分析方法对其顶部沉凝灰岩碎屑锆石进行U-Pb年龄测定,并进行区域地层对比。【研究结果】测得锆石U-Pb年龄主要分为两组,即古元古代2488~1821 Ma和新元古代838~779 Ma,最小年龄组的加权平均值为(802±24)Ma,火山碎屑含量的统计结果显示该时期的岩浆活动存在明显的幕式分布特征和周期性;区域地层对比结果显示黔中开阳地区出露的清水江组与铜仁江口、印江地区所出露的相似,可能相当于黔东南地区清水江组的底部。【结论】黔中地区清水江组最晚的沉积时限为800 Ma左右,物源主要来自扬子陆块西缘的川滇黔地区,其丰富的火山碎屑可能来自新元古代中期超大陆裂解过程中构造-岩浆活动的第二幕至第三幕,并在随后的雪峰运动中发生海陆转换,形成了南高北低、呈北东向延伸的古陆,奠定了新元古代中期南华纪的古地理格局。  相似文献   
992.
涪陵地区五峰组-龙马溪组底部发育一套富有机质页岩,依据页岩品质、含气性将该套页岩储层纵向上细分为9个小层,并明确下部(1)~(5)小层优质含气页岩段为主力开发层系.2017年,焦石坝区块针对龙马溪组一段上部中低品位页岩气层((6)~(9)小层)启动了分层开发调整工作并取得了较好成效,但是上部气层页岩品质及厚度在平面上具备较强的非均质性,影响了分层开发调整工作的正常推进.通过对海底古地貌、水动力条件等开展系统研究,明确了上部气层的平面非均质性特征及其发育主控因素.上部气层自涪陵地区南部和北部向中部梓里场-白涛地区由混合页岩相(粘土和陆源石英二元混合)转变为长英质页岩相(岩矿以陆源长英质为主)和粘土页岩相,页岩品质略有变差,中部梓里场-白涛地区的北缘和南缘(7)小层出现明显减薄,普遍缺失上半段;同时在部分井区缺失(7)~(9)小层,缺失区呈现北东向条带状展布.构造火山活动、海平面升降、海底古地貌、陆源供给及底流沉积作用共同控制了上部气层的平面非均质性展布特征.  相似文献   
993.
灯影组白云岩是四川盆地超深层油气勘探的重点领域,但目前人们对该套白云岩成因争议仍较大,且缺乏系统研究.通过对四川盆地灯影组白云岩C-O-Sr同位素和稀土元素数据的系统分析来研究白云石化流体的化学性质和成因,进而约束白云岩的差异性成因机制.研究表明:(1)灯影组白云岩碳同位素值较均一,δ13C值基本分布在0‰~+5.0‰之间,而氧同位素值变化较大.近地表环境基质白云岩和早期白云石胶结物δ18O均大于-8.0‰,埋藏环境白云石胶结物δ18O均小于-8.0‰,而热液白云石化胶结物δ18O均小于-10.0‰.(2)基质白云岩和早期白云石胶结物具有与同期海水相似的87Sr/86Sr值(0.708~0.709),指示其继承于海水流体;而埋藏环境白云石胶结物87Sr/86Sr比值明显大于同期海水,指示其为地层流体和深部热液流体来源.(3)灯影组白云岩稀土元素均亏损轻稀土元素、富集重稀土元素.基质白云岩和早期白云石胶结物可见Ce负异常、未见Eu明显异...  相似文献   
994.
【研究目的】拉萨地块作为构成青藏高原的最主要陆块之一,其构造格局的划分对深入理解特提斯洋的时空分布格局具有重要科学意义。一般来说,拉萨地块可进一步划分为北拉萨、中拉萨和南拉萨地块,但关于各地块基底属性、漂移历史、增生过程及构造亲缘性等仍不明确。【研究方法】本文报道了笔者等在北拉萨地块北拉地区开展1∶50000专题地质调查期间,在原划定的中—上侏罗统拉贡塘组中发现了大面积出露的典型冰碛岩与震积岩。【研究结果】它们与中拉萨地块申扎地区的上石炭统—下二叠统拉嘎组可对比,是冈瓦纳大陆北缘晚古生代冰期事件的记录。冰碛岩中可见明显冰筏作用形成的冰海相砾石稀散分布在砂质、粉砂质和泥质基质中,具坠石构造。震积岩以震褶岩和震裂岩为主,发育微褶皱、砂(泥)岩脉、同震节理、内碎屑副角砾岩、阶梯状断层和火焰构造等同生或准生地震沉积记录。【结论】北拉地区拉嘎组冰碛岩的发现表明,北拉萨地块与中拉萨地块具有类似的基底,它可能是在陆壳基础上逐渐形成的增生型微陆块,其形成与班公湖—怒江洋的俯冲消减密切相关,这为深入理解北拉萨地块的构造属性提供了关键证据。  相似文献   
995.
黔西北大方地区龙潭组以泥页岩、煤层与砂岩交替互层发育为特点,具有典型的海陆过渡相特征。文章在剖面实测和样品采集的基础上,结合全岩和黏土矿物XRD分析、总有机碳(TOC)含量测定、岩石热解、干酪根显微组分及镜质体反射率(RO)等分析,对研究区龙潭组烃源岩发育特征进行了研究和评价。结果表明: ① 龙潭组矿物以黏土矿物为主,具有较强的吸附能力,但黏土矿物含量与石英含量呈明显的负相关关系(R>0.8),尤其是泥页岩中70%以上的黏土含量以及较低的脆性指数增加了压裂开发的难度。 ② 龙潭组有机质丰度受岩性变化控制明显。煤层具有最高的TOC含量(平均值42.9%)和生烃潜量(平均值为2.68 mg/g),显示强大的煤层气生烃潜力;泥页岩生烃潜量均小于2 mg/g,但约有80%样品的TOC含量超过2%,页岩气资源潜力不及煤层气;粉砂岩生烃潜力最差,生烃潜量平均值为0.13 mg/g,TOC含量为1.4%~5.6%,显示一定的致密气潜力。 ③ 龙潭组有机显微组以壳质组和镜质组占主导,干酪根以Ⅲ型为主,Ⅱ2型为辅,热演化程度高,处于高-过成熟的生干气阶段。 ④ 煤层更为发育的龙潭组中段是大方地区煤层气、页岩气和致密砂岩气联合勘探的有利层段。  相似文献   
996.
塔河油田奥陶系鹰山组岩溶缝洞是该地区主要的碳酸盐岩储层,弄清岩溶缝洞充填物特征有利于寻找最优储集体,对该区石油地质研究具有重要意义。通过对塔河油田31口钻井岩心观察、描述和充填物类型统计,选取7口典型钻井奥陶系鹰山组岩溶缝洞充填物取样,并对充填物样品δ13C和δ18O进行测试分析。结果表明:(1)充填物碳氧同位素变化范围较大,δ13C为0.75‰~-10.14‰,δ18O为-5.94‰~-14.14‰。(2)奥陶系鹰山组岩溶缝洞充填物存在4中不同类型的形成环境:同生期或早期成岩岩溶环境、风化壳岩溶环境、埋藏岩溶环境、较晚期岩溶环境。该研究成果对古岩溶型油气储层研究及油气勘探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97.
秦敏 《江苏地质》2023,47(2):129-134
内陆封闭湖泊的盐度与湖平面具有同步反向变化的特点,通过古盐度研究可推测沉积时期的古气候状况。通过Sr/Ba、Th/U含量比值及C、O同位素的含量变化分析,对沧东—南皮凹陷孔店期各层序古盐度的变化进行系统研究,结合孢粉及岩性组合,推断该区孔店期的水体性质及各层序间古环境的演化。综合认为孔店期整体水体性质为半咸—微咸水,水体深度呈浅→深→浅的变化规律,古气候变化特征为半干旱→湿润→半干旱→干旱气候。  相似文献   
998.
内蒙古自治区呼伦贝尔市陈巴尔虎旗莫勒格尔河地区位于德尔布干断裂带东侧,区内北东和北西向构造发育,为矿床形成提供容矿空间及导矿通道。笔者通过野外地质调查,结合元素综合异常特征、激电异常特征、地表槽探工程,在该地区圈定Mo矿体4条,Mo矿化体9条。其中,工业矿体2条(Ⅰ号和Ⅱ号)、低品位矿体2条(Ⅲ号和Ⅳ号),赋矿岩性为满克头鄂博组蚀变流纹质晶屑凝灰岩。借助Mo元素异常特征将莫勒格尔河地区划分为4个成矿潜力区,其中1、2、3号区寻找热液型矿产,4号区寻找斑岩型钼及多金属矿产,1号和2号区成矿潜力巨大,3号和4号成矿潜力区有望成矿,并对4个成矿潜力区下一步找矿指明方向。  相似文献   
999.
柴达木盆地北缘地区是否存在早二叠世沉积记录依旧是一个悬而未决的问题。现有区域地质资料普遍认为二叠系并未沉积或已完全被剥蚀。这分歧起源于对现有的古生物化石形成年代认识的不同。此次研究对柴达木盆地北缘东段旺尕秀地区的石炭系克鲁克组和扎布萨尕秀组开展详细的野外地质调查和剖面实测工作,在东大沟剖面扎布萨尕秀组底部鉴别出数层凝灰岩,并采集锆石U-Pb年代学样品。通过锆石LA-ICP-MS U-Pb测年,首次获得295±2 Ma(MSWD=0.035)的高质量年代学数据。此次发表的数据,明确了柴达木盆地北缘早二叠世沉积地层的存在。该研究成果为后续柴达木二叠系含油气系统勘探提供了重要的基础地质资料支撑,并为今后开展石炭纪—二叠纪全球气候变化、海平面升降等方面的研究工作提供了重要的年代学约束。  相似文献   
1000.
四川盆地川中地区须家河组储集砂岩中发育大量自生绿泥石,本文通过绿泥石胶结相砂岩样品的薄片观察、扫描电镜以及压汞等实验分析,发现绿泥石胶结相的砂岩储层中绿泥石与孔隙之间存在密切关系,随着绿泥石含量增加,孔隙度相应提高,绿泥石与面孔率呈明显正相关关系。绿泥石在岩石孔隙中以包膜或孔隙衬里的形态产出,绿泥石环边在成岩过程中抑制石英的次生加大,可提升储层岩石的机械强度和抗压能力,造成储层岩石的原生孔隙在复杂的地质作用中得以保存。然而,随着绿泥石含量增加,渗透率明显降低,表现出负相关关系,因此,绿泥石对须家河组致密储层影响表现为两方面,它虽能提高面孔率却降低了储层渗透率,在储层评价过程中应分别描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