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73篇
  免费   254篇
  国内免费   633篇
测绘学   82篇
大气科学   35篇
地球物理   152篇
地质学   1118篇
海洋学   326篇
天文学   2篇
综合类   63篇
自然地理   82篇
  2024年   15篇
  2023年   58篇
  2022年   72篇
  2021年   81篇
  2020年   82篇
  2019年   90篇
  2018年   86篇
  2017年   63篇
  2016年   72篇
  2015年   83篇
  2014年   92篇
  2013年   67篇
  2012年   76篇
  2011年   81篇
  2010年   84篇
  2009年   85篇
  2008年   75篇
  2007年   50篇
  2006年   64篇
  2005年   52篇
  2004年   50篇
  2003年   31篇
  2002年   41篇
  2001年   34篇
  2000年   31篇
  1999年   35篇
  1998年   22篇
  1997年   35篇
  1996年   23篇
  1995年   21篇
  1994年   10篇
  1993年   25篇
  1992年   20篇
  1991年   17篇
  1990年   8篇
  1989年   9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3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3篇
  1982年   2篇
  1979年   2篇
  1977年   1篇
  194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6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构建起双向耦合的液固两相流动旋涡动力学模型与数值方法;应用离散涡方法,计算非定常不稳定水流场;采用Lagrange方法模拟颗粒运动,颗粒对流体的反作用通过修正涡泡运动速度来实现。利用所建模型,计算了两种St数的泥沙粒子在圆柱绕流场中的运动。结果证明了液固两相流动中颗粒运动与旋涡存在着明确的相关结构:(1)当水沙混合物中的泥沙颗粒碰上旋涡时,泥沙颗粒被卷入旋涡中,被卷入旋涡中的泥沙颗粒在运动过程中始终分布于旋涡区;(2)均匀水沙混合物绕圆柱流动,由于流体流过圆柱时产生剧烈分离流动,使得在尾迹流内中等St数 (St~o (1))的泥沙颗粒从均匀水沙混合物中分离出来而往旋涡区聚集。  相似文献   
102.
土壤水分特性曲线的分形模拟   总被引:23,自引:1,他引:23       下载免费PDF全文
应用Menger海绵结构模型,推导出包含有分形维数的土壤水分特征曲线的解析模型,该模型与Brook Corey (1964)及Campbell (1974)经验模型的结构相似。通过对不同地区所采集的10种土壤样本利用压力薄膜仪实测得到水分特性曲线资料反求得到相应的分形维数,分析了分形维数与土壤质地、结构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分形维数随土壤粘粒含量的增大而增大,随砂粒含量的增大而减小。同时对土壤水分特性曲线模型的分形维数与基于质量的土壤颗粒分布分形维数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两者十分接近,而且具有良好的线性相关关系。根据上述关系,利用易测得的土壤粒径分形维数结合所推导的解析模型,对土壤水分特性曲线进行了预测,预测值与实测值具有良好的一致性。  相似文献   
103.
大气环境中汞污染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2,自引:2,他引:12  
总结了大气环境中汞污染的研究进展,包括大气环境中汞的来源、汞在大气环境中的化学演化和环境效应;介绍运用环境地球物理方法在大气颗粒汞研究的初步结果,并就我国汞污染研究提出有关建议。  相似文献   
104.
西安地区黄土含水率变化特点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徐芹选  赵景波 《现代地质》2002,16(4):435-438
通过对西安地区黄土剖面的野外观察、颗粒分析和含水率的测定 ,系统地研究了黄土层含水率的变化特点 ,初步认识到在同一黄土剖面上 ,黄土含水率从上到下呈波动变化 ,其峰值位于古土壤层内 ,而波谷处于黄土层内 ,并呈波动增加的趋势。在具有结核层的黄土层中 ,其含水率从上部到下部呈由大变小再变大的趋势 ,其峰值位于结核层之上 ,CaCO3 结核层具有隔水作用 ;在古土壤层中 ,从上向下 ,其含水率呈由小变大再变小的规律 ,其峰值出现在古土壤的中、下部位 ,即粘土化最强的部位。土壤质地是决定含水率大小的重要因素 ,在包气带中 ,黄土含水率的变化与粘土颗粒含量具有明显的正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105.
目的:应用高分辨CT(HRCT)扫描方法,增加对头颅腔隙梗塞诊断的可靠性,材料和方法:对临床疑有腔隙的病人,在基底节区及可疑部位加用HRC扫描,遇到腔隙病灶与像素颗粒难以区分时在相同层面或上下1-2mm处做HRCT扫描。结果,有489例常规CT正常的病例哪现了腔隙灶,在遇到的502例不易诊断的可疑病灶中,经HRCT确诊的真正腔隙灶300例,伪腔隙(像素)202例,同时发现HRCT对正常脑组织结构的显示要较常规CT越得多,结论HRCT不仅能提高腔隙性梗塞的检出率,还能辨伪腔隙,是弥补常规CT对腔隙诊断不足的较好手段。  相似文献   
106.
新疆塔北低阻油气储层导电模型--双水泥质骨架导电模型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对前人提出的泥质分布型、双水型、岩石骨架等导电模型的剖析,发现有的模型没有区分微孔隙水与地层水的性质和导电路径;有的模型没有区分微孔隙水和粘土水的导电路径;有的模型没有考虑泥质分布形式和泥质数量等.为此,吸取了这些模型的优点,克服其不足,结合新疆塔北地区泥质砂岩低阻油气储层的特征及成因,建立了一个新的泥质砂岩导电模型--双水泥质骨架导电模型(Dual-Water Clay Matrix Conductive Model,缩写为DWCMCM),双水是自由水和微孔隙水,泥质骨架是含有粘土水的粘土颗粒.DWCMCM区分不同水的性质和导电路径,并考虑了泥质分布形式和泥质数量,因此DWCMCM评价新疆塔北地区泥质砂岩低阻油气储层的结果与实际储层情况相符.  相似文献   
107.
我们根据前人岩石标本模拟实验和10种震源孕震模式的研究成果及近14年唐山,澜沧,丽江,大同等78次5.0~7.8级地震的486个孕震凹形图与175个短临突跳孕震图,以倾斜凹形和地应力凹形为骨架,以流体运动为脉胳,经综合分析构建成孕震凹形模式。  相似文献   
108.
南海北部1987年9月~1988年10月沉积物捕获器中颗粒物质和硅藻通量的季节性变化受到季风气候的控制.颗粒物质与硅藻在东北和西南季风盛行期增加,在季风转变期减少.浅层和深层的颗粒总通量、蛋白石通量、碳酸钙通量、蛋白石/颗粒总通量比值、碳酸钙/颗粒总通量比值、有机碳/磷的比值以及浅层硅藻Thalassionema nitzschioides、Coscinodiscus excentricus、Coscinodiscus nodulifer、Nitzschia marina和Rhizosolenia bergonii的通量在东北季风期间明显地增加了,这些变化可能与1987年~1988年发生的EINino事件相关.  相似文献   
109.
西藏羌塘基底变质岩系的解体和时代厘定   总被引:26,自引:2,他引:26  
通过对分布于羌塘地块上茶布-查桑一带变质岩系的岩石组合、变质砾岩物源分析、变质变形特征和单颗粒锆石207Pb/206Pb年龄的综合研究表明, 除其中的硅质岩段属于三叠系外, 它的主体属于中元古界变质基底. 基底地层分别为果干加年日群和戈木日群, 它们具有不同的变质变形历史. 单颗粒锆石207Pb/206Pb年龄指示出研究区附近可能存在太古代陆核的新线索, 在戈木日群中发现有1016~929和548~509 Ma的热事件年龄.  相似文献   
110.
本文介绍120kg动力触探试验作为成都热电厂工程勘察重点手段使用,通过动力触探击数(N120值)与颗粒分析数据对比关系,结合动探贯入曲线形态建立标准,依据N120值大小对场区碎石土进行密度度划分,评价碎石土地基力学特征,查清砂夹层分布,解决了地基设计的一些关键问题,提高了勘察质量,取得了良好的社会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