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928篇
  免费   1393篇
  国内免费   2374篇
测绘学   118篇
大气科学   1381篇
地球物理   416篇
地质学   5170篇
海洋学   372篇
天文学   1篇
综合类   185篇
自然地理   52篇
  2024年   28篇
  2023年   147篇
  2022年   137篇
  2021年   183篇
  2020年   175篇
  2019年   195篇
  2018年   182篇
  2017年   146篇
  2016年   164篇
  2015年   220篇
  2014年   294篇
  2013年   250篇
  2012年   296篇
  2011年   289篇
  2010年   292篇
  2009年   384篇
  2008年   388篇
  2007年   327篇
  2006年   382篇
  2005年   343篇
  2004年   333篇
  2003年   301篇
  2002年   269篇
  2001年   275篇
  2000年   276篇
  1999年   210篇
  1998年   216篇
  1997年   199篇
  1996年   155篇
  1995年   159篇
  1994年   123篇
  1993年   102篇
  1992年   63篇
  1991年   80篇
  1990年   44篇
  1989年   34篇
  1988年   8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4篇
  1985年   2篇
  1981年   2篇
  1980年   1篇
  1979年   1篇
  1964年   1篇
  1955年   1篇
  1954年   2篇
  1944年   1篇
  1926年   1篇
  1924年   3篇
  1923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769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海洋在天气、气候及大气环流变化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海洋热源的异常分布是造成长期天气异常的重要原因。海洋对大气的作用主要是通过海气界面的热量交换来实现的,因此,直接运用海气热量交换来考虑海洋对大气的加热作用,分析海洋加热异常对长期天气、气候及大气环流的影响,具有更明确的物理意义。 西北太平洋副热带高压是造成我国旱、涝及天气变化的主要副热带天气系统,对我国夏季气温、雨带位置及强度影响很大。西北太平洋中、低纬副热带地区是海洋向大气提供热量和水汽较多的地区,也是海气相互作用最强烈的海域,这一地区的海洋加热对西北太平洋副热带高压的变化将有直接影响。本文分析了冬季西北太平洋副热带海域海洋加热主要场的分布特征,指出了海洋加热与西北太平洋副热带高压的关系。结果表明,冬季该海域海洋加热较常年偏多时,冬、春至初夏副高偏弱,位置偏东、南(6月副高脊线位置除外);反之,海洋加热较常年偏少时,副高偏强,位置偏西、北(6月副高脊线位置除外)。该海域海洋加热对副热带地区大气环流,尤其是副热带高压环流的变化有着重要作用。本结果对预测西北太平洋副热带高压的变化,研究中纬度海洋加热对西北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及其大气环流的影响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22.
不同软基处理方法适用性比较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总结分析了国内外现有的软土地基处理的各种方法。通过对采用不同方法进行软基处理的工程实例处理效果的定量对比,发现不同软基处理方法的适用性差异很大,多数工程中仅用一种方法很难达到设计要求,而两种或多种方法联合则可望取得更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23.
港口靠船桩工作性状计算的双参数法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谢耀峰 《海洋工程》2002,20(2):38-42,48
港口靠船桩是承受重复性荷载或多循环荷载的一种横向承载桩。双参数法能较好地描述靠船桩 (单桩、群桩 )的桩土工作性状。用双参数法进行计算时 ,所给的地面条件必须由重复荷载或多循环荷载作用下实测出来。根据现场试桩资料 ,标定桩土参数 ,即k =mx1/n的指数l/n、桩土相对柔度系数α、桩土综合刚度EI等值 ,可以用来设计试桩附近局部地区同类条件下的其它长桩。对于没有进行试桩的某些工程 ,可以联合运用双参数法和p -y曲线法进行桩的分析  相似文献   
24.
小直径组合桩的波浪力实验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本文给出小直径孤立桩、两个桩和2×2个桩的波浪作用力实验结果。在波浪水槽中以0°,45°,90°三个波浪方向测量了各桩所受的纵向力和横向力,文中讨论了组合桩之间的干扰效应,给出了干扰系数随KC数和桩距的变化。  相似文献   
25.
深水钻井中浅水流灾害问题及其地球物理识别技术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在深水钻井中,浅水流是一种常见的地质灾害。中国正在进行深水油气勘探,十分有必要开展这方面的地质灾害研究。介绍了浅水流的形成机制及地球物理特性。目前用于识别和预测浅水流的手段有测井和反射地震两大类方法。主要介绍了几种用于参数提取的地震反演方法,如传统Dix反演、叠后振幅反演、层析反演、叠前振幅反演等。  相似文献   
26.
El Niño对东亚气候年际异常影响的数值模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根据1949~1998年期间8次显著El Niño事件合成的24个月年际海温异常(SSTAs)和气候平均的海温(SST),利用CCM3分别进行了3个包含10次积分的集合试验,即控制试验(CTRL),热带太平洋海洋全球大气试验(TOGA)以及整个太平洋海洋全球大气试验(TOGA-NP),通过对比分析这3个试验之间的集合模拟结果,揭示了在El Niño不同演变阶段东亚气候年际异常响应结构以及北太平洋年际SSTAs在此过程中的调制作用.结果表明:El Niño发展阶段夏季,东亚地区大气环流异常呈显著的负PJ波列,副热带高压减弱、偏东,东亚夏季风增强,东北和江淮流域降水偏多,华北和长江流域及其以南地区降水偏少;El Niño成熟阶段冬季,东亚大槽加强,东亚北部冬季风加强,西太平洋副热带地区低层有显著的反气旋式异常风场,华南地区降水显著增多;El Niño衰亡阶段夏季东亚气候年际异常型与其发展阶段夏季几乎相反.同时,北太平洋年际SSTAs对El Niño影响东亚气候年际异常有一定的调制作用,使模拟的我国降水异常分布更符合观测.  相似文献   
27.
张韧 《海洋通报》1997,16(1):15-19
结合夏季东亚大陆季风雨带强对流降水过程中局地凝结热强迫作用的天气实际,从动力学上探讨了这类局地热源扰动的强迫作用对该地区位势场和风场的影响及其可能出现的天气系统的响应模态。研究结果表明,局地“狭窄”的准孤立子型的热力强迫作用可以激发出较为“宽广”的准孤立子型的位势场和风场的响应,从而对夏季东亚大陆梅雨期间局地范围内副高单体的生成和增强机制提供了一种可能的动力学途径,同时也对分析和预报夏季西太平洋副  相似文献   
28.
影响本调查区的天气系统十分复杂,而且随季节而变化。冬半年冷空气的活动,夏半年的热带气旋,台风以及四季对该区都产生影响的温带气旋都可能给该区带来灾害性天气。随着季节的变化太平洋高压的南北移动、西进东退更增加了天气变化的复杂性。  相似文献   
29.
在港口工程建设中,快速加固超软弱的吹填地基,采用真空预压法是一个经济有效的方法,再联合以碎石桩加固则能进一步提高地基的承载力、减少地基工后沉降.通过真空预压联合碎石桩加固地基的现场试验以及观测资料的分析,得出真空预压联合碎石桩加固后地基的承载力特征值由原天然地基的60 kPa左右提高到220 kPa,计算结果表明打碎石桩后的地基变形模量Esp与真空预压后的Ea相比提高了1倍,联合碎石桩加固后的地基沉降量比仅经过真空预压的地基减少1/3.  相似文献   
30.
胡胜利 《海洋预报》1994,11(3):68-72
本文对1991年4月9日南极中山站强风暴分析表明,这次强地气旋影响出现强风暴天气的主要原因是由澳大利亚南部压脊发展,阻塞高压坝建立,使东移极地气旋长时间被阻后南移,在原地稳定少动。而东移小系统云系进行补充合并,是气旋第二次加强重要因素,东移极地气旋影响中山站时,日平均温比日常要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