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790篇
  免费   739篇
  国内免费   1237篇
测绘学   1163篇
大气科学   413篇
地球物理   550篇
地质学   2693篇
海洋学   396篇
天文学   46篇
综合类   269篇
自然地理   236篇
  2024年   67篇
  2023年   223篇
  2022年   201篇
  2021年   256篇
  2020年   219篇
  2019年   243篇
  2018年   213篇
  2017年   190篇
  2016年   167篇
  2015年   255篇
  2014年   313篇
  2013年   254篇
  2012年   250篇
  2011年   229篇
  2010年   277篇
  2009年   214篇
  2008年   242篇
  2007年   244篇
  2006年   237篇
  2005年   198篇
  2004年   184篇
  2003年   140篇
  2002年   117篇
  2001年   102篇
  2000年   93篇
  1999年   84篇
  1998年   80篇
  1997年   78篇
  1996年   64篇
  1995年   49篇
  1994年   37篇
  1993年   49篇
  1992年   31篇
  1991年   32篇
  1990年   35篇
  1989年   17篇
  1988年   7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5篇
  1984年   6篇
  1983年   5篇
  1982年   10篇
  1981年   5篇
  1980年   5篇
  1979年   5篇
  1958年   3篇
  1957年   3篇
  1954年   3篇
  1935年   3篇
  193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576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71.
河道砂体内部结构已成为影响剩余油分布的决定因素。本研究旨在弄清三角洲平原高弯曲河道砂体内部结构,指导开发调整。解剖分为复合河道、单一河道、基本结构要素及要素内部结构等四个层次。基于三角洲平原上高弯河流的形成过程,依据河泛沉积分布及河道沉积体内部沉积特征识别单一河道。依据砂体厚度分布及砂体测井响应所体现的砂体所处的河道位置识别最终废弃河道,依据测井响应特征识别中间废弃河道,通过中间废弃河道及最终废弃河道位置关系,分析河道摆动特征,追踪河道迁移演化。按照河道演化过程识别点坝及其平面展布。在点坝内部通过岩芯、对子井分析确定侧积体的垂向厚度、倾向、倾角,进而获取侧积体平面发育频率,建立点坝内部的结构模型。研究基于河流演化过程,将河流过程与沉积结果统一起来,从过程角度解释了砂体形成,使解剖结果更合理更准确,可很好地指导剩余油预测分析。  相似文献   
972.
豆英状铬铁矿按其矿物化学组分分为高铝型(Cr#值为20~ 60)和高铬型(Cr#值为60~80)两类(Thayer,1970),在全球已报道的豆英状铬铁矿中普遍为在一岩体内只存一种类型的矿体,而在同一岩体内发现两种类型的铬铁矿体较少见.位于雅鲁藏布江缝合带西段普兰岩体中首次发现同时存在高铬型和高铝型铬铁矿,岩体由地幔橄榄岩、辉长辉绿岩、火山岩等组成.地幔橄榄岩主要为方辉橄榄岩、纯橄岩和少量二辉橄榄岩.在方辉橄榄岩中发现7处透镜状的铬铁矿矿体露头,矿石类型主要有致密块状、稠密浸染状和稀疏浸染状等.矿体长2~6m,厚0.5~2m,矿体的最大延伸方向为北西-南东向,与岩体的展布方向一致,矿石的Cr#=52~88,高铬型铬铁矿包括Cr-2~5矿体,Cr#值为63~89,高铝型铬铁矿有Cr-1和Cr-6矿体,Cr#=52 ~55.矿石中脉石矿物主要为橄榄石、角闪石、蛇纹石等.普兰地幔橄榄岩的矿物结构显示,岩体经历了强烈的部分熔融以及塑性变形作用,地幔橄榄岩的地球化学特征显示岩体形成于MOR,后受到SSZ环境的改造.并且依据铬尖晶石-橄榄石/单斜辉石的矿物化学成分,识别出普兰地幔橄榄岩至少经历了3次不同的部分熔融,包括早期部分熔融(~10%)、晚期部分熔融(20%~30%)和局部的减压部分熔融作用(~15%).对比其他铬铁矿矿体和地幔橄榄岩的矿物组合,矿物化学和地球化学等,显示普兰豆荚状铬铁矿矿体与典型高铬型、高铝型铬铁矿具相似性,并存在较大的找矿空间.  相似文献   
973.
任金峰 《地下水》2013,(3):103-104
作为德州市农村主要饮用水源之一的深层地下水氟化物含量超标,严重影响了当地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本文对德州市高氟深层地下水的分布及成因进行了分析,阐述了饮用高氟水的危害,结合当地做法对降氟改水措施做了探讨。  相似文献   
974.
鄂尔多斯盆地中部三叠系延长组长6段是石油勘探开发的重要层位,该段普遍发育高自然伽马砂岩,但对其相关研究却很薄弱。一般认为,该区长6段砂岩自然伽马异常高是与长石、黑云母、粘土含量及火山凝灰岩有关。文中通过对高伽马砂岩及邻近常规砂岩的显微镜薄片观察、X光衍射及粘土矿物分析、电子探针及质谱仪化学元素分析以及沉积与分布特征分析,认为与常规砂岩相比,高伽马砂岩具有以下特点:钾长石、绿泥石、铁泥质粘土杂基含量明显上升,石英含量明显减少,长石高岭石化强烈,岩屑含量较高,且岩屑假杂基化较为普遍。Th、U、K放射性元素含量较高,其中Th元素含量上升最为显著,主要存在于独居石、金红石、铁泥质粘土、钾长石及部分锆石、磷灰石、黑云母、岩屑中;U元素主要存在于大多数的锆石、部分磷灰石、黑云母及含镁方解石中;K元素主要存在于钾长石、黑云母、金红石、铁泥质粘土、部分钠长石及岩屑中。高伽马砂岩不受沉积相的控制,火山凝灰岩与高伽马砂岩的形成无必然联系,高伽马砂岩与来自于盆地东北方向的物源有一定的亲缘性。综合分析认为,深部热液活动可能导致了高伽马砂岩的形成。  相似文献   
975.
SHK4孔揭示了晚白垩世含盐系勐野井组(K2me)地层, 根据岩性特征将该孔划分为三个粘土矿物单元, 依次反映了从淡化期到成盐期再到淡化期的转换过程。单元Ⅰ粘土矿物主要为伊利石(70.6%)和高岭石(26.7%), 以及极少量的绿泥石(2.7%)。处于高盐度环境下的单元Ⅱ沉积物粘土矿物主要为伊利石(53.6%)和绿泥石(46.4%)。而这一时期物源区面积的急剧减小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粘土矿物的输入类型。单元Ⅲ的粘土矿物主要为伊利石(44.5%)、绿泥石(41.8%)和高岭石(10.7%)。另外粘土矿物组合与沉积过程中的卤水演化程度有着良好的对应关系, 表明富K、Mg的高盐度环境对粘土矿物的形成转化应具有一定的制约作用。考虑到含盐系地层发育时研究区的地质构造背景, 以及SHK4孔伊利石结晶度(平均0.35°Δ2θ)与化学指数(>0.5)的特征, 认为埋藏成岩作用对SHK4孔粘土矿物的形成也具有一定程度的影响。  相似文献   
976.
针对露天矿边坡的工程实际,对影响边坡稳定的结构面进行实测和统计分析。同时对边坡优势结构面产状进行赤平极射分析,指出倾向于坡内的两组结构面与近似坡面产状的结构面构成不利边坡稳定的结构面组合,在后续开采中应重视这类不利结构面组合诱发的边坡失稳。  相似文献   
977.
2017年夏季(6—8月)大气环流特征为:北半球极涡仍呈单极型位于北极上空,但强度较春季明显减弱。6月,我国近海北部有弱冷空气活动。7—8月,中高纬度槽脊活动进一步减弱,副热带高压西伸北抬,热带气旋活动频繁。我国近海海域主要有15次8级以上大风过程,其中热带气旋大风过程有8次,入海温带气旋过程有5次,强对流导致雷暴大风过程2次。有11次范围较大的2 m以上的大浪过程。仅出现1次范围较大的海雾过程。西北太平洋和南海共生成15个台风,其他各大洋共有热带气旋18个,分别为:大西洋7个、东太平洋11个。海表温度整体呈上升趋势。  相似文献   
978.
红外高光谱大气探测仪IASI可提供高精度的大气垂直温度和湿度信息,能够探测台风结构特征,有效弥补台风影响区域观测资料稀缺的不足。以WRFDA三维变分同化系统为基础构建IASI同化试验平台,实现McNally提出的MW云检测方法,并调整参数形成大阈值的LMW云检测方法,以超强台风“红霞”(1506)和“莫兰蒂”(1614)为试验个例,对IASI观测资料进行同化对比试验。对于台风“红霞”,MW云检测方案对于高层通道299保留的观测数目仅为大阈值LMW云检测的16.2%和WRFDA系统默认的MMR云检测的9.2%,对于底层通道921分别为3.3%和2.6%。但是MW试验分析场强度最强,获得的72 h台风路径预报最接近真实路径,路径误差最小。两个台风个例试验结果相似,表明有效的云检测过程能提高IASI资料同化分析场的准确性,同化IASI资料有利于改善台风预报技巧。   相似文献   
979.
条码标尺作为水准测量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经常受到复杂环境和不利条件的影响,水滴、灰尘及树叶等遮挡条码尺时有发生,对测量结果产生影响.测绘工作者曾对此进行了研究,但多数成果仅为定性结论.以国产CL04A数字水准仪为研究对象,对视场内条码标尺控制不同比例和不同位置遮挡后进行实测分析.实验数据表明:条码遮挡对视距测量结果无影...  相似文献   
980.
以锡林郭勒草原典型的羊草、针茅、日阴菅、隐子草为研究对象,测量4种草地光谱,利用光谱微分法对原始光谱数据进行处理,在提取草地光谱7个特征参数的基础上,采用相关性分析和主成分分析方法精选红边斜率、绿峰位置、绿峰值和红谷位置4个参数。基于所选的4个光谱特征参数,采用多层感知神经网络模型对草地种类进行识别,精度达到80.3%,同时对比7个特征参数与4个特征参数对草地种类识别精度的影响,发现草地种类识别精度从69.0%提高到80.3%。本研究可为大面积草地物种资源的遥感调查和监测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