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63篇
  免费   28篇
  国内免费   44篇
测绘学   12篇
大气科学   64篇
地球物理   21篇
地质学   176篇
综合类   13篇
自然地理   149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22篇
  2022年   17篇
  2021年   14篇
  2020年   16篇
  2019年   18篇
  2018年   17篇
  2017年   7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16篇
  2014年   38篇
  2013年   16篇
  2012年   25篇
  2011年   18篇
  2010年   12篇
  2009年   22篇
  2008年   18篇
  2007年   32篇
  2006年   29篇
  2005年   16篇
  2004年   15篇
  2003年   19篇
  2002年   8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7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2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3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61.
两个时期若尔盖高原沼泽湿地景观格局的对比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若尔盖高原为研究区,选择1977年的Landsat MSS影像、2007年的Landsat TM影像和研究区90m分辨率的数字地形图为数据源,利用景观生态学方法及遥感和地理信息系统技术,对若尔盖高原1977年和2007年两个时期的沼泽湿地(包括沼泽和沼泽化草甸)景观格局进行了对比研究。结果显示,与1977年相比,2007年研究区沼泽与沼泽化草甸的面积比(沼泽面积/沼泽化草甸面积)发生了明显变化,沼泽与沼泽化草甸的面积比由1977年的1/3减少到2007年的1/7;2007年沼泽面积明显减少,其面积只占沼泽湿地总面积的13%;两个时期,研究区沼泽湿地景观都集中连片分布,聚集度均高于90;与1977年相比,2007年沼泽湿地景观的斑块数减少,景观类型趋于单一,而平均斑块面积和聚集度都在增加;研究区沼泽湿地90%以上分布在坡度小于5°的空间范围内,随着坡度的增大,沼泽湿地的退化程度显著增高;与1977年相比,2007年研究区沼泽湿地景观分布质心发生了一定的空间位移,沼泽质心向西南偏移了3.88km,沼泽化草甸质心向东北偏移了12.35km。  相似文献   
62.
高寒沼泽湿地是青藏高原重要的水源涵养地,其沉积物是研究过去环境变化的重要载体.在三江源区果洛州(GLS)和青海湖北岸(QHHS)选取典型高寒沼泽湿地作为研究样地,调查其植被群落特征,并根据湿地沉积剖面的光释光年代和孢粉数据,分析湿地的古植被和古环境状况.结果表明:优势种(藏嵩草)在三江源区湿地群落和青海湖流域湿地群落中所占的优势度分别是24.43和14.74;从土壤孢粉信息表现出两个沼泽湿地自发育以来植被优势种以莎草科为主. GLS剖面显示,0~50 cm深和80~140 cm深的孢粉浓度显著高于50~80 cm深处的浓度;20 cm以下的沉积物中,花粉浓度与有机质含量呈正相关趋势,与δ13C呈负相关趋势.高寒沼泽湿地中,孢粉数据能较好地反映植物群落中莎草科的优势地位,与现生植物群落具有较好的一致性.  相似文献   
63.
王增如  王成  董晓红  高丙民 《冰川冻土》2016,38(6):1710-1717
生物多样性与生产力的关系是生态学领域争论不休的重要科学问题。调查了青藏高原疏勒河上游高寒草甸典型植物群落物种丰富度、生物量及环境因子,分析了不同植物群落物种丰富度与生物量的关系及其差异性,并探讨了影响两者间关系的关键环境因子。结果表明:1)以莎草科或毛茛科物种为主要建群种的植物群落物种丰富度与生物量不存在显著的相关性(P>0.05),如高山嵩草+苔草群落、线叶嵩草+黑褐苔草群落、唐松草+矮火绒群落、草苔草+昆仑蒿群落;而以禾本科为建群种的植物群落(紫花针茅+紫菀群落、紫花针茅+沙生风毛菊群落)两者间存着显著正相关性(P<0.05).2)CCA排序中,环境因子对植物群落分布格局的累计解释量为83.4%,这说明环境异质性是影响植物群落空间格局的主要原因,其中冻土上限埋深是影响植物群落特征及分布的关键环境因子。冻土上限埋深小于-4m时,丰富度与生物量间存在着显著的正相关;冻土上限埋深大于-4m时,两者间无显著相关性。这有助于深刻认识生物多样性与高寒草甸生态系统功能的关系。  相似文献   
64.
长江源区高寒退化湿地地表蒸散特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青藏高原作为“亚洲水塔”,对东亚乃至全球大气水分循环都有非常显著的影响.高寒退化湿地是高原上生态多样性的保证,也是水汽循环和地表径流的重要源地,其地气之间水分交换不但可以反映气候变化,而且也对生态环境保护具有重要意义.以长江源区隆宝滩湿地连续一年、每10分钟一次的观测资料为基础,利用FAO Penman-Monteith方法分析了长江源区高寒退化湿地蒸散量的变化特征及其与环境因子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1)牧草生长期,潜在蒸散量日、月变化特征显著;实际蒸散量整体表现为冬小、夏大,夏季蒸散贡献最大.2)观测期间,蒸散量远大于降水量,水分亏损严重,局地蒸散对降水的贡献较高.3)土壤温度对蒸散发过程影响显著,尤其是表层5 cm地温与蒸散发相关性较好,土壤湿度变化表明其为蒸散发过程提供了充足的水分.4)全年变化中,气温是影响蒸散的主要因素.晴天中,高寒退化湿地实际蒸散量与辐射具有几乎相同的变化趋势,气温对蒸散量影响较小,蒸散量与相对湿度呈现显著的反相关.  相似文献   
65.
依据措莫隆锡多金属矿区高山稀疏灌丛草甸下,花岗岩外接触带中2个矽卡岩(透辉符山矽卡岩和萤石透辉矽卡岩)残积风化壳垂向剖面系统取样、分析成果,揭示了高寒湖泊区矽卡岩残积风化壳中元素的表生活动性序列,探讨了其表生地球化学共性、个性及主要控制因素.在这些矽卡岩风化壳中大量地淋失了CaO和F,强烈地集聚了K2O、Na2O、SiO2、P2O5、Sr、TFe,和母岩中具有很高含量的Bi、Cu、As;TMn在多数风化层中被淋失;TFe从富有机质风化层中淋出,在低含有机质风化层中被强烈氧化析出;Al2O3、TiO2、Sn、Be等两性元素表生活动能力很大,Sn被较强烈淋失.Al2O3、MgO、Zn、B、Hg等在其含量很高或很低的母岩上覆残积风化壳中分别被淋失或被集聚,呈现出不同的表生性状.母岩中具有很高含量的Ag、Mo,在低含有机质的上覆残积风化壳中表生活动能力比富有机质的上覆残积风化壳中表生活动能力小得多.  相似文献   
66.
通过踩踏实验研究香格里拉高寒草甸植被对于踩踏干扰的耐受能力。以盖度为主要指标,先运用方差分析界定导致草甸植被相对盖度发生显著变化的踩踏强度范围,再结合GM(1,1)模型分析确定植物群落盖度不发生显著改变时能承受的最大踩踏强度。结果表明:(1)草甸植被相对盖度随踩踏强度增加而降低,且相对盖度减少程度和踩踏强度之间呈正相关但非线性的关系;(2)研究区草甸植被在踩踏强度介于200~500次和500~700次,相对盖度有两次显著的改变,(3)结合GM(1,1)模型的分析表明:生长季将踩踏强度控制在220人次/m2以内,可保持景区草甸植被景观无显著变化,即植被盖度仍达到未受干扰状况下的80%。  相似文献   
67.
高寒草原水热交换的季节性特征显著,土壤冻融过程对地-气水热交换有着重要的影响.本文利用黄河源区汤岔玛小流域2014年5月至2015年5月陆面过程观测数据,将土壤冻融过程划分为完全融化(TT)和完全冻结(FF)两种状态与融冻(T-F)和冻融(F-T)两个过程,并分析了期间高寒草原下垫面净辐射、感热通量、潜热通量和地表热通...  相似文献   
68.
青藏高原多年冻土区沼泽草甸土壤CH_4产生速率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用实验室培养法对青藏高原多年冻土区沼泽草甸土壤不同温度条件下的CH4产生速率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CH4产生速率与温度之间呈现显著的指数关系,整个土壤剖面平均CH4生成速率和CH4生成速率初始值随温度的变化具有显著的相似性,都表现出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加规律,0℃、5℃、18℃时的CH4生成速率分别是-18℃时的5.7、1...  相似文献   
69.
通过对长江源北麓河流域多年冻土区热融湖塘及湖塘影响周边条件下高寒草甸土壤理化性质的比较研究,结果表明:热融湖塘的形成对高寒草甸土壤环境产生了明显影响,热融湖塘形成对土壤质地、含水量、容重以及土壤养分等产生强烈改变,尤其表层土壤;土壤机质(SOM)、全氮(N)等化学物质和其他养分成分在不同退化的土壤中都有所改变.有机质和...  相似文献   
7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