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59篇
  免费   18篇
  国内免费   36篇
测绘学   21篇
大气科学   54篇
地球物理   20篇
地质学   85篇
海洋学   5篇
天文学   3篇
综合类   46篇
自然地理   79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2篇
  2022年   7篇
  2021年   15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11篇
  2014年   25篇
  2013年   12篇
  2012年   15篇
  2011年   21篇
  2010年   14篇
  2009年   16篇
  2008年   20篇
  2007年   18篇
  2006年   12篇
  2005年   14篇
  2004年   14篇
  2003年   12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7篇
  1997年   3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1篇
  1950年   1篇
  1948年   1篇
  1945年   1篇
  1944年   1篇
  1943年   1篇
  1942年   1篇
  1941年   1篇
  193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1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随着矿产资源需求的不断加大,我国西部高山区利用高精度航磁技术开展矿产勘查的需求越来越高,本文以东昆仑、阿尔金等多个高山区实测资料为基础,通过对不同型号飞机性能进行对比,选择适合高山区航磁测量的飞行平台;结合理论模型计算与不同高度飞行试验,确定了高山区有效飞行高度;并在基础上开展了航地磁测量效果对比.在航磁资料精细解释方面尝试了曲面位场转换处理,对比了转换前后局部异常强度变化;针对高海拔地区弱小磁异常选编,开展了弱缓异常提取技术研究;并针对起伏地形条件下航磁异常2.5D/3D精细反演解释技术手段进行了尝试,就如何提高航磁资料找矿效果进行了积极的探索.  相似文献   
72.
为分析海拔高度大于1 300m的中高山地区地形地貌因子对滑坡发育的敏感性程度,运用基于因子综合贡献率的敏感性分析方法,研究黔东北中高山地区坡面形态、地形坡度、相对高差三类影响因子对滑坡发育的影响程度.在各类影响因子对滑坡发育频数、面积及体积分量贡献率的基础上,利用顺序赋值法量化各分量贡献率的贡献指数,并以各分量贡献指数的几何平均数构建敏感性系数,定量分析三类地形地貌影响因子对中高山地区滑坡发育的敏感性.研究结果表明,阶梯形和凸形坡面形态的斜坡中后部为地貌演化堆积区,能提供较大重力势能,属滑坡发育的敏感性坡面形态因子;地形坡度在18°~22°之间的较陡坡和相对高差在40~80m之间的矮坡常分布于受地表水强烈冲刷的地带,在一定重力势能和强烈地下水共同作用下,极易诱发浅层小规模滑坡;地形坡度大于27°的极陡坡和相对高差大于120m的高坡由于具备较大重力势能,常诱发深层大规模滑坡.  相似文献   
73.
通过对贵州龙里高山草原泥炭进行加速器(AMS)14C测年和有机碳的测定,获得泥炭层底部0.90 m和0.55 m处年龄分别为(7 933±33)a B.P.和(7 733±28)a B.P.,计算出泥炭层堆积速率为1.75 mm/a。获得泥炭层δ13C为-28.9‰~-26.6‰,平均为-27.8‰,说明植被以C3植物为主,与现在坪台沼泽上苔藓繁盛相似。结合其他地区的气候记录推断,研究区泥炭发育于相对温暖湿润的气候环境,是全新世大暖期的第一个暖湿期形成的产物。  相似文献   
74.
超低仰角扫描改进高山雷达降水估测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徐八林  刘黎平  王改利 《高原气象》2011,30(5):1337-1345
利用2004年5月云南大暴雨过程的26次昆明雷达超低仰角对比观测体扫资料,分析了昆明雷达0°和0.5°仰角数据以及对比了定量估测降水的情况。结果表明:0°仰角探测到的降水分布范围更大;与0.5°仰角相比,通过定量计算,探测降水范围能提高约9.96%,估测的降水总量约为11.6%。从探测到的降水量和范围来看,0°仰角较0...  相似文献   
75.
《地球》2011,(7):52-52
西藏自治区以独特的地理位置和地质构造,孕育了丰富的矿产资源。 同时,雪域高山峡谷的地貌,极为独特的气候和环境,导致了西藏可利用土地不多,人均耕地少,给西藏国土资源管理工作带来了挑战。  相似文献   
76.
建立了高山峡谷场地的动力计算模型,分析了攀枝花地震动作用下场地水平峰值加速度(HPA)的衰减效应,研究了不同参数对场地HPA传播特性的影响。数值分析结果表明:HPA随深度增加而衰减,HPA在坡脚处比在峡谷处要低一些;在山顶处有放大效应,但放大系数比实际震害要小一些;HPA衰减程度随着阻尼比和模型深度的增加而增加,随着坡比增加而减小,且不受输入地震动峰值加速度影响;在不同频谱特性地震动作用下,当地震波的卓越频率接近计算模型的自振频率时,场地衰减程度会随之增大。  相似文献   
77.
本文对地处我国南方高山的峨眉山自动气象站自2002年10月运行8年来出现或遇到的各种因雷暴、雨雾凇冻结、连续高湿等天气引起的问题进行分析,提出保证高山自动气象站正常运行的一些方法和思路。  相似文献   
78.
利用FY-2E卫星TBB资料、NCEP 1×1全球分析资料、常规观测资料、中小尺度加密自动气象站网资料及南岳高山站逐时风场资料,对2010年6月18—20日即当年入汛后湖南最强一次大暴雨过程MCS的环境场特征和动力条件进行诊断分析。结果表明:此次大暴雨过程由典型的MCS直接影响造成,高低空影响系统有效配置为MCS的发生...  相似文献   
79.
从亚高山森林到高山林线,逐渐严酷的生长环境影响了生物量的积累和分配.本研究采用相对生长法和样方收获法估算了藏东南色季拉山急尖长苞冷杉林在禾同海拔(4 190 m,4 270 m和4 326 m)的地上生物量,分析了群落中不同层次地上生物量、各器官生物量及其分配比例随海拔的变化格局.结果表明:1.急尖长苞冷杉群落地上生物量在181~284 t/hm2之间,其中,乔木层在11~-248 t/hm2,灌木层为35~62 t/hm2,草本层为0.9~1.5 t/hm2;2.群落地上生物量随海拔升高急剧降低,降低的平均幅度为73.1 t/(hm2·100 m);3.随海拔升高,群落地上生物量分配到非光合器官(树干和枝条)的比例显著降低,分配到叶的比例呈增加趋势.随海拔的增加,急尖长苞冷杉群落通过增加叶生物量所占比例(高叶寿命)以延长养分在植物体内的存留时间,提高生态系统的养分利用效率,从而适应高海拔地区的低温胁迫环境.  相似文献   
80.
《中国地名》2011,(11):43-43
高加索山,东西走向,在黑海与里海之间,是亚洲和欧洲的地理分界线,同时也是俄罗斯和格鲁吉亚、阿塞拜疆等国的国界线。是欧洲第一高峰。高加索山脉,其名来源于梵文,意为“冰雪闪耀的山脉”。高加索山脉又称大高加索山脉。山脉北侧称前高加索或北高加索,山脉南侧称外高加索或南高加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