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53篇
  免费   266篇
  国内免费   199篇
测绘学   1029篇
大气科学   208篇
地球物理   290篇
地质学   474篇
海洋学   168篇
天文学   51篇
综合类   140篇
自然地理   58篇
  2024年   15篇
  2023年   53篇
  2022年   69篇
  2021年   88篇
  2020年   70篇
  2019年   93篇
  2018年   91篇
  2017年   97篇
  2016年   91篇
  2015年   116篇
  2014年   137篇
  2013年   116篇
  2012年   139篇
  2011年   117篇
  2010年   116篇
  2009年   110篇
  2008年   120篇
  2007年   97篇
  2006年   86篇
  2005年   57篇
  2004年   61篇
  2003年   66篇
  2002年   49篇
  2001年   45篇
  2000年   34篇
  1999年   42篇
  1998年   31篇
  1997年   21篇
  1996年   29篇
  1995年   24篇
  1994年   23篇
  1993年   21篇
  1992年   30篇
  1991年   18篇
  1990年   22篇
  1989年   8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4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4篇
  1984年   1篇
  197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41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961.
提出一种基于高程拟合的数据处理方法,充分利用GPS高精度的三维观测,实现了将三维空间坐标转换为二维平面坐标.通过与传统椭球投影的结果对比,两者平均点位偏差为0.6 mm,结果表明了方法的正确性.由于无需椭球投影,这为平面坐标的数据处理提供了一种简单可行的方法.  相似文献   
962.
为全面探索河流溶解性有机碳(DOC)与二氧化碳(CO2)动态及驱动因素的相关关系,以我国三峡库区河流——澎溪河为对象,于雨季和旱季采集表层水体水样,分别通过原位和室内测定,明确水文参数(水温、pH、碱度和流速)、DOC浓度和营养元素(总氮(TN)和总磷(TP))浓度,并计算水体CO2分压(pCO2)、水—气界面CO2交换通量和营养元素化学计量比(DOC:TN、DOC:TP和TN:TP)。以河流CO2、DOC和营养状态动态变化为基础,通过对DOC、TN、TP、营养元素化学计量比和荧光峰(B、T、A、M、C、D和N)与河流pCO2的多维分析建立及评估潜在的耦合关系,从而揭示特定区域河流CO2的来源与驱动因素特征。结果显示,澎溪河水—气界面CO2交换速率在3.75~22.9 m/d范围内,雨季((9.91±4.93)m/d)>旱季((6.69±4.30) m/(d),pCO2在65.95~2...  相似文献   
963.
将B样条曲面拟合算法引入到地面气温观测资料的质量控制当中,考虑到区域内各参考站与目标站观测值之间的空间相关性,提出了一种基于空间相关性和B样条曲面拟合的地面气温观测资料质量控制算法(Spatial Correlation and B-spline Surface Fitting,BSF)。选择2012—2014年南平站、南京站、太原站、拉萨站、景洪站和长春站以及周围300 km内参考站的02:00、08:00、14:00、20:00定时气温作为观测资料,结合平均绝对误差(Mean Absolute Error,MAE)、均方根误差(Root Mean Square Error,RMSE)、一致性指标(Index of Agreement,IOA)和纳什系数(Nash-sutcliffe Model Efficiency Coefficient,NSC)这4种评价参数对目标站地面气温资料进行质量控制分析。将BSF算法的质量控制效果分别与传统的反距离加权法(Inverse Distance Weighted,IDW)和空间回归检验法(Spatial Regression Test,SRT)进行对比,试验结果表明:在不同案例下,BSF算法的质量控制效果均优于IDW算法和SRT算法,能更有效地标记出气温观测数据中的可疑值。  相似文献   
964.
随着GPS测量精度的不断提高,其平面测量已经在多种领域得到应用,成为测量工作的一个全新的手段与工具,但在GPS测高方面需要改善和研究。Kriging方法是地统计学的基本方法,其理论核心是变异函数,它是一种最好的线性无偏估计法,在地理学、生态学、环境科学等领域都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取得了很好效果。本文在详细介绍kriging法的基础上,建立了Kriging法的GPS高程拟合模型,利用该模型对两个实例的GPS高程数据拟合,得到了正常高,结果表明Kriging法在GPS高程拟合中的应用精度达到厘米级,且得出了一些有益的结论,为以后GPS高程的应用提供一些参考。  相似文献   
965.
韦艳  陈华根 《海洋测绘》2010,30(3):16-19
坐标转换是GPS定位显示中重要的环节,论述了在未知坐标系统的G IS底图数据情况下,通过高斯投影、二次多项式拟合方法,将GPS位置信息在含有G IS底图的设备上进行定位显示的过程,讨论了误差的原因及提高精度的思路。通过验证,证明该方法是快捷有效的。  相似文献   
966.
改进小波阈值收缩法在去噪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小波硬阈值法去噪是图像去噪的有效方法之一,但其产生的估计信号会有附加振荡。提出了一种基于多项式拟合的方法,将阈值函数连接成为一连续函数,振荡现象得到了明显减弱,达到了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967.
地震活动"密集—平静"现象的混沌特性探讨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罗灼礼  李志雄  王伟君 《地震》2007,27(4):1-17
把概率论方法与Logistic方程结合起来,采用随机变量(X)分布的统计参量:即变异系数Cv、偏态系数γ1、峰态系数2γ、信息熵H(X)和h*量值以及分数维维数D0*和D1*等参量,探讨了定量描述"密集—平静"不均匀分布现象和判断系统处于平衡状态和非平衡状态的方法。研究认为:地震活动性异常的实质是X的概率分布由单峰型(平衡状态)转为双峰型或多峰型(非平衡状态)分布,可以由上述参量尤其是γ2和h*量值的综合分析来区分。对于"密集—平静"的前震序列和强余震发生前的序列,这种转变可以由"时间分支行为"来解释;并且提出了根据有震(X≥1)和无震(X=0)两种定态的时段之比,来判断前震序列的一种简易方法。中国大陆M≥7.0地震年频度分布存在双峰型分布特征,可能说明中国大陆M≥7.0地震活动处于远离力学平衡状态。一个大地震在其发生演化过程中,地震活动及前兆现象经历了从弹性应变积累阶段的无序状态(表现为单峰型的泊松过程)到非弹性应变中期阶段的有序状态(有序的自组织结构,表现为双峰或多峰型),再到短临阶段的无序状态。这时出现各种异常现象的同步变化被显著破坏为特征的混沌状态,系统不可逆转地被推向失稳状态;触发因素在这时起重要作用,将引发大地震发生,使系统进入应变能大释放和长期衰减的新状态,而后开始新一轮孕育过程。对于地震及其前兆所具有的这种现象,似乎不可能在纯力学的基础上探索研究,而应该视为在远离平衡条件下非线性动力学体系一般性问题的组成部分。这种认识本身的深化可能就是地震预报研究领域一个重要的突破点。  相似文献   
968.
969.
地震断裂带深部破碎的非均匀程度对于该地震断裂带滑动特性至关重要,而对于地震断裂带深部的破碎非均匀程度研究是目前地震地质比较薄弱的环节.本研究以美国新马德里地震带的Reelfoot断层为例,采用震源机制求解应力场的方法来揭示断层的破碎程度.首先采用小震位置拟合出地震断裂的几何形态,然后沿断裂走向,利用中微震震源机制求解非均匀应力场的应力形因子R值和应力方向,并分析了应力形因子在空间的不均匀性,得到如下结论:(1)Reelfoot断层受到近水平方向上的NEE-SWW向挤压应力作用为主,而断层中部张应力轴方位出现较大的随机性,表明断层中部的构造应力得到较为充分的释放,介质松散度和破碎程度较高;(2)Reelfoot断层两端张应力轴接近垂直方向,跟周围的逆冲型应力场一致,表明断层端部的破碎程度相对较低,能够承担加载于其上的构造应力;(3)Reelfoot断裂带的非均匀应力方向和应力形因子表现为由断层中部向两端逐渐过渡的结果,表明了应力场反演结果的连续性.本研究提供了揭示断层破碎程度的一种研究思路,并且实例结果对进一步研究该区域的断层活动特性和地震动力学过程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970.
京津冀城市群在快速城市化进程中,"高耗能、高污染、高排放"的粗放型经济发展模式带来了一系列大气污染问题,亟需协调经济发展与大气环境质量之间的关系.本文基于2004—2017年北京市、天津市、石家庄市的大气环境质量与城市化各指标数据,运用熵值法多维度研究了城市化进程中大气环境质量的演化规律.选取城市空气主要污染物SO2、...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