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81篇
  免费   42篇
  国内免费   104篇
测绘学   16篇
大气科学   34篇
地球物理   30篇
地质学   538篇
海洋学   4篇
天文学   4篇
综合类   24篇
自然地理   77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37篇
  2022年   28篇
  2021年   36篇
  2020年   19篇
  2019年   18篇
  2018年   24篇
  2017年   18篇
  2016年   12篇
  2015年   21篇
  2014年   56篇
  2013年   41篇
  2012年   20篇
  2011年   38篇
  2010年   30篇
  2009年   50篇
  2008年   33篇
  2007年   21篇
  2006年   34篇
  2005年   24篇
  2004年   22篇
  2003年   29篇
  2002年   23篇
  2001年   11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10篇
  1998年   7篇
  1997年   12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11篇
  1994年   6篇
  1993年   10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4篇
  1988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72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21.
高海拔多年冻土区坡向差异可引起两坡面的温度场不对称,进而造成基础设施的不均匀沉陷和纵向裂缝。目前坡向效应的研究主要围绕青藏铁路东-西两个坡面而开展的监测与模拟研究,但高原线性工程走向可能涉及不同的方向,其他走向坡面的水热差异状态研究不足。本研究在青藏高原花石峡冻土观测基地建设了一个具有八个坡向的监测实体(称:八棱台),在八个坡面和顶面近地表安装土壤温度、含水量传感器,监测研究坡向差异对坡面近地表水热状态的影响。结果表明:东-西相对坡面近地表温度差异最小,月平均温差为0.1~2.3℃,最大温差出现在5月;而南-北相对坡面近地表温度差异最大,月平均温差为1.3~7.7℃,最大温差出现在2月。其余两个相对坡面近地表温差介于东-西相对坡面和南-北相对坡面之间,其中东北-西南相对坡面温差小于西北-东南相对坡面。仅从近地表坡面温度差异来看,高海拔多年冻土区线性工程南-北走向热稳定性较好,其次是西北-东南向,坡向效应不显著而温度场对称性较好。同样八个坡面近地表土壤体积含水量总体差异为东北-西南相对坡面差异最小,融化期月平均体积含水量差最大为0.06 m3·m-3  相似文献   
722.
提高高海拔地区钻探效率的几点体会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徐小兵 《地质与勘探》2006,42(3):103-106
我国西部高海拔地区由于自然条件恶劣,交通不便,给地质调查,特别是钻探作业带来很大困难,分析云南德钦羊拉高海拔地区钻探工程施工特点,对提高高海拔地区钻探效率进行了浅析.  相似文献   
723.
青藏铁路多年冻土地区碎石护坡路基非线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研究碎石护坡对冻土区路基温度场的影响,以青藏铁路试验段现场观测的气候和地质资料为上边界条件,运用带相变瞬态温度场有限元数值解法,对不同厚度的碎石护坡路基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粒径为10 cm的碎石护坡对多年冻土区路基的稳定性有保护作用;碎石护坡对路基坡脚附近地温影响较大,采用碎石护坡对防止路基纵向裂缝的产生有一定的作用;实际应用中碎石层厚度不能太厚。  相似文献   
724.
"干更干、湿更湿"变化范式为理解气候干湿变化提供了一个简化模板。然而,这一范式仅能有效描述受海洋变化影响的全球平均结果。陆地上水资源变化的影响因素众多,存在很大的不确定性,地形复杂地区尤其如此,目前尚未找到高度概括其时空变异规律的方法。本研究总结了全球陆地,尤其是高海拔地区的水资源变化的研究进展,对比了全球气候模式和区域气候模式预估结果的差异,揭示了陆地水资源对变暖的响应机理,并分析了影响陆地水资源变化的主要地表和人类活动因素;提出陆面过程的精确描述以及地表水热状况及其非均匀性的高分辨率精细刻画和模拟,可以为气候系统提供更准确的下边界条件,进而提高地形复杂区域降水空间分布的模拟性能,为陆地尤其是高海拔山区的水资源及其变化研究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725.
利用地基GNSS观测资料,对高海拔地区对流层延迟的活动特性展开分析。结果发现,在高原地区,随海拔高度变化,研究区对流层延迟差异明显,Saastamoinen模型的精度优于Hopfield模型,且两种模型在高海拔地区的精度均低于低海拔地区,表明常规对流层延迟模型在高海拔地区的性能有所下降;高海拔地区的总延迟、湿延迟平均值分别占低海拔地区的67%与30%,表明在高海拔地区干延迟部分适应性变弱并且是影响模型精度的主要因素,需要进一步优化。  相似文献   
726.
某特高土石坝防渗土料场位于3500 m高海拔地区,为获取防渗土料压实工艺参数,开展了现场碾压试验研究。试验内容包括土料碾压参数选择、变含水率对土料碾压特性的影响以及不同碾压方式压实效果对比研究。试验研究表明,碾压遍数相同情况下,铺土厚度为35 cm时压实效果最优,综合土料压实度设计指标与经济性等方面考虑,确定了防渗土料碾压参数:铺土厚度为30~35 cm、碾压设备为26 t自行式振动碾压机、碾压遍数为10遍。试验发现,土料铺填厚度较薄时,碾压遍数越多,对其造成的扰动效应越大,压实效果反而越差。结合料场气候条件,发现从装土至碾压完毕,土料含水率损失为1.2%。通过改变土料含水率,探究了含水率对土料压实效果的影响,确定了本工程土料的可碾含水率区间范围。不同碾压方式对比试验研究表明,不同铺土厚度、碾压遍数下,振动平碾所获得的压实度均要高于振动凸块碾。  相似文献   
727.
本文以南方DL-2003A型号高精度数字水准仪为例,在海拔3 000 m以上区域进行了二等水准观测,通过与Leica DNA03型号高精度数字水准仪观测成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国产仪器在仪检指标方面达到DSZ05级别,在观测精度、性能稳定等方面与进口仪器相当,满足国家二等水准观测要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