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56篇
  免费   114篇
  国内免费   126篇
测绘学   8篇
大气科学   597篇
地球物理   27篇
地质学   10篇
海洋学   20篇
天文学   3篇
综合类   3篇
自然地理   28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7篇
  2022年   11篇
  2021年   17篇
  2020年   12篇
  2019年   13篇
  2018年   14篇
  2017年   14篇
  2016年   13篇
  2015年   25篇
  2014年   23篇
  2013年   33篇
  2012年   26篇
  2011年   47篇
  2010年   20篇
  2009年   43篇
  2008年   22篇
  2007年   35篇
  2006年   38篇
  2005年   32篇
  2004年   32篇
  2003年   34篇
  2002年   17篇
  2001年   28篇
  2000年   16篇
  1999年   15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10篇
  1996年   11篇
  1995年   17篇
  1994年   13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7篇
  1991年   8篇
  1990年   7篇
  1989年   4篇
  1987年   2篇
  1983年   1篇
  1979年   1篇
  1951年   1篇
  1943年   1篇
  1941年   2篇
  1937年   1篇
  1936年   4篇
  1935年   5篇
  193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9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
刘朝晖 《山东气象》1999,19(1):47-48
分析了新型晶体管回答器使用中出现问题的原因,并根据晶体管回答器的原理、特点及工作经验,提出了解决问题的方法  相似文献   
92.
台北高空气象要素年变化特征分析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王丽琼  张立凤 《气象科学》2001,21(2):193-199
本文利用1991-1995年台北高空气候资料年报表分析了该地区平流层下部的高度、温度和风的年变化特征,另外还分析了台北站对流层顶的高度、温度和风等气象要素,指出台北高空对流层顶的高度变化呈双峰双谷型,温度与之有反相关关系;台北平流层下部的高度变化则为一峰一谷型。  相似文献   
93.
本文提出了一种用数据模拟的方法,分析因探空仪慢转对高空气象探测记录造成影响的情况,并结合了一次实际探空记录进行了分析论证,得出在实践中用五九型探空仪,在其转速下低于3转/分时的情况下,所探测到的高空压、温、湿资料与转速保持在5~8转/分的情况下的资料,吻合程度较高.而转速保持在记录整理与否的临界点:2转/分时~500 hPa以上<2转/分,此时各要素的偏离程度已明显加大,对大气层结特征的反映,已失去指示性.  相似文献   
94.
提高探空气球探测高度的方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高空气象要素的收集和整理对研究大气中各种物理过程及天气预报服务是非常重要的。尽可能地获取最大垂直范围内的探测资料,就必须提高气球的飞升高度。在此对影响气球上升高度的因素做了具体分析,并提出相应的处理方法。  相似文献   
95.
GPS气象学研究及应用的进展与前景   总被引:17,自引:1,他引:16  
李国平  黄丁发 《气象科学》2005,25(6):651-661
概述了GPS气象学的形成、发展过程及其主要研究内容,对GPS气象学基本原理作了简单介绍。比较全面、系统地分析了国内外GPS技术在气象学研究及应用方面的现状及最新进展,展望了GPS气象学潜在的应用领域以及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96.
1961—2017年中国华东区域高空温度变化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中国华东六省一市13个探空站1961—2017年高空温度数据,对850 hPa、500 hPa、200 hPa高空温度的时间变化特征和空间变化特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961—2017年中国华东区域对流层中下层增温趋势明显,向上增温趋势减弱,对流层顶增温趋势有所增强。850 hPa、500 hPa温度的年代际变化均呈现出先降低后升高的趋势,而200 hPa温度的年代际变化则呈现持续升高的趋势。秋、冬季在各个层次上均为显著的增温趋势,冬季的增温趋势明显大于其他季节,500 hPa春季和200 hPa夏季有微弱的降温趋势。不同层次年平均气温的空间分布均有明显的南北差异,且随着高度的增加,南北平均温差先增大后减小。850 hPa、500 hPa年平均温度的空间变化趋势一定程度上呈现出华东沿海地区增温趋势大于内陆的特征,200 hPa则呈现华东南部的增温趋势大于北部的特征。850 hPa各季节呈现出中国华东沿海地区增温、内陆增温趋势不如沿海地区或内陆呈现降温趋势,500 hPa的春季和200 hPa的夏、秋季则呈现出中国华东南部地区增温、北部地区降温的趋势。  相似文献   
97.
中国区域夏季再分析资料高空变量可信度的检验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利用全球探空资料(IGRA)对1989—2008年美国国家环境预报中心(NCEP)和大气研究中心(NCAR)再分析资料、NCEP和美国能源部(DOE)再分析资料、NCEP气候预测系统再分析资料(CFSR)、日本气象厅25年再分析资料(JRA-25)、欧洲数值预报中心再分析资料(ERA-Interim)和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NASA)现代回顾性再分析资料(MERRA)的高空变量在中国地区对流层中高层的可信度进行了初步的检验.分析结果表明:再分析资料对中高层位势高度和温度的夏季平均气候态具有较好的再现能力,其EOF的时空变化特征与观测吻合也较好;再分析资料的绝对湿度值较观测结果要偏大,其中MERRA与观测最为接近.再分析资料不能很好地反映经向风的夏季平均气候态及年际变化特征,EOF的时空模态和观测偏离也较大.总体而言,NCEP/NCAR、NCEP/DOE及NCEP/CFSR对这些变量的再现能力较JRA-25、ERA-Interim和MERRA弱.  相似文献   
98.
对高空探空报、测风报扩充报文相对时间定位编码进行比较,并进行解析。  相似文献   
99.
利用中国东部地区75个高空探测站1958-2005年逐日08:00和20:00资料和元数据信息,采用昼夜温度对比和二相线性回归方法,对不同等压面的温度序列进行均一性检测和订正。在此基础上,以最大缺测率30 %作为序列取舍标准,对49个探空站订正前后的年平均温度变化趋势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探空仪器变化和辐射订正方法改变是造成中国东部地区高空温度序列非均一性的主要原因,1966年前后和2000年前后是两个较为可靠的间断点,且1966年前后的非均一性更突出。非均一性最明显的等压面主要在100 hPa。1958-2005年,500 hPa以下等压面温度的上升趋势较订正前减弱,但200 hPa到50 hPa等压面温度的下降趋势也被削弱,削弱幅度为0.04-0.08 ℃/10 a。与1958-2005年相比,1979年以来东部地区对流层各层温度增温趋势明显,而平流层底层降温趋势也更加显著,该时段内订正前后温度变化趋势差异较小。  相似文献   
100.
使用GRAPES_SDM沙尘暴数值模式,对2011年4月28-30日中国北方强沙尘暴天气进行分析,讨论高空急流在此次过程中对沙尘传输的影响,得出以下结论:(1)GRAPES_SDM沙尘暴模式较好地模拟了此次沙尘暴过程的范围和强沙尘暴中心,整体模拟效果较好;(2)沙尘天气发生时间及移动路径与200 hPa高空急流的加强、移动发展有很好的对应关系;(3)高空强纬向风速的加强能够促使中低层形成垂直环流圈,其下沉支流使高空动量有效下传到近地面,进而在地面形成大风及扬沙和沙尘暴天气,强沙尘暴中心位于此垂直环流圈的下沉支;(4)等熵位涡与高空急流及地面沙尘浓度分布演变有很好的对应关系,等熵位涡位于高空急流北侧,地面沙尘浓度中心位于高空急流出口区、等熵位涡中心西南侧、等值线密集带;高层高值位涡区向下延伸的路径与高空急流北侧纬向风速等值线密集带有非常好的对应关系。本文还通过对高空急流轴线动力、热力结构垂直剖面的分析,探讨了高空急流对大范围沙尘天气影响的可能机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