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346篇
  免费   401篇
  国内免费   1201篇
测绘学   57篇
大气科学   8篇
地球物理   108篇
地质学   3486篇
海洋学   33篇
天文学   3篇
综合类   199篇
自然地理   54篇
  2024年   12篇
  2023年   40篇
  2022年   64篇
  2021年   83篇
  2020年   51篇
  2019年   91篇
  2018年   68篇
  2017年   62篇
  2016年   70篇
  2015年   77篇
  2014年   133篇
  2013年   114篇
  2012年   123篇
  2011年   137篇
  2010年   87篇
  2009年   109篇
  2008年   80篇
  2007年   123篇
  2006年   106篇
  2005年   122篇
  2004年   120篇
  2003年   133篇
  2002年   149篇
  2001年   179篇
  2000年   115篇
  1999年   144篇
  1998年   133篇
  1997年   153篇
  1996年   168篇
  1995年   151篇
  1994年   175篇
  1993年   132篇
  1992年   119篇
  1991年   107篇
  1990年   82篇
  1989年   62篇
  1988年   23篇
  1987年   12篇
  1986年   7篇
  1985年   5篇
  1984年   2篇
  1982年   4篇
  1981年   2篇
  1980年   2篇
  1978年   3篇
  1976年   3篇
  1975年   2篇
  1972年   3篇
  1946年   1篇
  194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94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大同-集宁地区太古代变质杂岩由葛胡窑灰色片麻岩系和丰镇群孔兹岩系两部分组成。根据普遍的构造交切关系及构造样式的有规律性变化,将大同-集宁地区太古代变质杂岩划分成4个构造变形序列,D-1变形仅仅在灰色片麻岩系中有发育,D_(2-4)变形在两套岩系中均有发育,其中D_(2-3)变形是区域性控制构造。同时对葛胡窑灰色片麻岩系和丰镇群孔兹岩系中褶皱的产状类型,褶皱的几何形态以及线理进行了系统的分析对比。两套岩系之间,在上述各方面的特征存在着系统的差异。反映了两套岩系具有不同的构造物理环境和变形演化历史。进一步证实了两套岩系之间存在着不整合接触关系。  相似文献   
992.
试论彭山地区变质核杂岩构造及其成矿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相似文献   
993.
一个晚元古代的洋内岛弧地体──东秦岭丹凤群变质火山岩的地球化学证据韩松,贾秀勤(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北京100080)张宗清,孙勇(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研究所,北京100037)(西北大学地质系,西安710069)关键词丹凤群、变质火山岩、玄武岩...  相似文献   
994.
变质流体的缓冲作用及其理论意义赵国春(长春地质学院,长春130026)关键词变质流体,内部缓冲作用,外部缓冲作用有关变质流体的内部缓冲作用和外部缓冲作用的认识是近年来变质地质学研究领域取得的重要进展之一。人们早已意识到变质流体在变质作用过程中可能起着...  相似文献   
995.
江绍断裂两侧早元古代变质基底特征及形成的构造环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江绍断裂东侧出露的早元古代变质基底以一套遭受中压型角闪岩相区域热流变质作用改造的黑云斜长变粒岩、云母石英片岩为主,夹少量斜长角闪岩和大理岩,已遭受4期构造变形作用改造,从原岩建造和主要岩类地球化学特点推测它可能形成于大陆或大陆边缘类似于内硅铝盆地环境。江绍断裂西侧早元古代变质基底则以星子杂岩为代表,由变粒岩、浅粒岩、(十字一石榴)云母片岩和少量斜长角闪岩组成,已遭受中压型高绿片岩相一低角闪岩相区域热流变质作用改造,推测其形成于活动性较强大陆一大陆边缘环境。江绍断裂两侧早元古代变质基底在原岩建造、变质一变形作用等特征上存在明显差异,因此华夏地块和扬子地块在早元古代可能是两个地块。  相似文献   
996.
下地壳深成地质作用的研究内容既有变质的和变形的,也有岩石成分及其物性,还有地球化学和地球物理的.明了某一方面的变化和演化必须综合考虑其它富面.强调多学科的系统运用.研究手段从包裹体、地震波速、实验、超深钻到大陆地壳的出露剖面和近垂直地震反射剖面等的系统性和完整性使地学家对大陆下地壳深成地质作用认识向前迈进一大步.同时必须明确下地壳深成作用研究方法在许多方面是不同于常规的研究浅部地壳层次的方法,而且必须配之以精密的仪器、先进的技术和理论.  相似文献   
997.
该文认为,当前变质地质学研究中的几个重要前沿和热点是:1.变质作用P-T-t轨迹及其地球动力学研究;2.对高压、超高压变质地质体的研究;3.高温麻粒岩相变质地质体及其有关的花岗质岩浆的成因研究;4.变质流体的研究;5.流变学研究;6.高温高压实验研究。  相似文献   
998.
绿岩带金矿化的变质模式认为绝大多数原生金矿床与低盐分热液有关.这种热液以H2O—CO2为主,以还原硫的络合物形式迁移金.绿岩带脉金矿床代表一种深度连续的统一体,构成了一种相关成因群的“单一金”矿床.证明存在深的地壳或地幔流体源和地壳规模抽送系统.脉金矿是在中温条件下金呈胶体形式迁移,在有利的基质中沉淀形成.  相似文献   
999.
Brown  M 李三忠 《世界地质》1994,13(4):19-29
Barrow(1893)提出了三个重要观点:(l)关键性指示矿物的应用可确定变质带并推断区域变质作用的空间特征;(2)递增变质作用的概念;(3)热岩浆平流可能是区域变质作用的一个起因,这些都加深了对变质作用过程的理解。本文通过回顾我们对变质岩石PTt轨迹得出的造山带动态演化的认识,以及考虑到造山带内不同类型区域变质作用的可能起因,来进一步探讨这些论题。通过峰值温度和压力的相对时间关系,对区域变质岩石可区分出两种不同的基本造山带类型。以顺时针PT轨迹为特征的造山带在达到峰值温度前获得峰值压力,变质峰期一般滞后于带内早期变形,高于“正常”传导热流的附加热与超覆量有关。相反,以逆时针PT轨迹为特征的造山带在获得峰值压力前达到峰值温度,变质峰期一般先于带内早期变形或与之同时,高于“正常”传导热流的附加热与深成任人体的就位有关。用于确定PTt轨迹的手段有:变斑晶及反应结构中矿物包裹体序列的应用、温压计、流体包体的应用、诸如Gibbs方法的热力学方法、放射性同位素测年、裂变径迹研究和数字模拟。在合适的岩石中,我们可利用特定矿物共生组合来确定单条PTt轨迹,并且同—造山带内的一套PTt轨迹使我们能够解释变质作用动态演化过  相似文献   
1000.
萨勒巴斯推覆体中发育一套深层次变形构造组合和倒转递增变质带,其中糜棱岩、混合岩、混合花岗岩的成因关系对研究挤压造山背景下,地壳深层次变形作用和成岩作用具有特殊的意义。研究表明:在大型滑脱推覆系统中,存在糜棱岩—混合岩—混合花岗岩成岩系列;成岩过程为:韧性变形—剪切加热—部分熔融;控制成岩过程的主导因素为构造动力条件。这一成岩过程能导致稀土元素发生分异,出现重稀土元素有规律地亏损,变质作用pTt轨迹显示造山过程中逆冲推覆作用导致的地壳叠置加厚和剪切加热的典型热演化模式,变形、变质高峰期后,高角度逆冲作用导致变形岩石经历减压、降温的退变质作用,形成由南向北的倒转递增变质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