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58篇
  免费   304篇
  国内免费   125篇
测绘学   83篇
大气科学   388篇
地球物理   197篇
地质学   1086篇
海洋学   65篇
天文学   67篇
综合类   63篇
自然地理   238篇
  2024年   9篇
  2023年   45篇
  2022年   48篇
  2021年   63篇
  2020年   43篇
  2019年   62篇
  2018年   43篇
  2017年   35篇
  2016年   39篇
  2015年   58篇
  2014年   72篇
  2013年   53篇
  2012年   98篇
  2011年   55篇
  2010年   59篇
  2009年   92篇
  2008年   72篇
  2007年   81篇
  2006年   66篇
  2005年   50篇
  2004年   70篇
  2003年   94篇
  2002年   87篇
  2001年   83篇
  2000年   87篇
  1999年   67篇
  1998年   88篇
  1997年   107篇
  1996年   71篇
  1995年   60篇
  1994年   46篇
  1993年   36篇
  1992年   41篇
  1991年   37篇
  1990年   31篇
  1989年   26篇
  1988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0年   1篇
  1976年   1篇
  1964年   1篇
  1954年   1篇
  1948年   1篇
  1943年   1篇
  1936年   1篇
  1934年   2篇
  192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18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作为三峡水库诸多优化调度方式中的一种,洪水资源化利用对水库淤积的影响受到持续关注,开展针对场次洪水的相关研究有助于进一步深化对水库淤积科学问题的认识,有望为调度工作提供一定的技术支撑。通过2013年以来的历史水文资料分析与水沙运动数值模拟,探究了入库洪水的输沙过程以及洪水资源化利用对库区淤积与水库排沙的影响。结果表明:洪峰流量介于30000~55000 m3/s的中小洪水是近年三峡入库洪水的主要形式,随着入库洪峰流量的增加,洪水的地区组成逐渐趋向于金沙江下游、嘉陵江共同主导;常年回水区淤积、水库排沙是“消化”入库泥沙的两种主要途径,且以前者的作用为主;针对Ⅰ-3类入库洪水,坝前起调水位Z0的抬升或洪水资源化利用对水库淤积的影响主要在于造成了库区淤积的重分布,次要在于改变了水库的排沙作用,在Z0≤150 m条件下,洪水资源化利用对水库淤积的影响相对较小;针对典型洪水,当武隆洪峰流量Q’WL与入库洪峰流量Q’RK的比值小于1/5(即Q’WL/Q’RK<1...  相似文献   
992.
马斯京根法作为河道洪水预报的重要方法,参数和系数的率定是关键和难点,直接影响其预报精度。在详细阐述扩域搜索遗传算法基本思想和性能分析的基础上,以模拟结果与实测值的误差最小作为进化目标,直接搜索马斯京根法预报方程系数,获得河道上下游流量关系方程。对黄河下游夹河滩至高村的洪水过程进行研究,传统方法的平均绝对误差为240 m3/s,平均相对误差为0.13;遗传算法的平均绝对误差为95 m3/s,平均相对误差为0.05。结果表明:遗传算法精度明显高于传统方法。在实际应用中,对于河道洪水波的传播规律性变化较大的河道,应根据不同量级洪水来模拟洪水的传播规律,并对相应量级的洪水进行预报。  相似文献   
993.
赣南九龙脑岩体及洪水寨云英岩型钨矿年代学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通过赣南大余县九龙脑岩体及与之有密切成因关系的洪水寨云英岩型钨矿野外地质调查和系统的岩石化学、微量元素、稀土元素和成岩成矿时代研究,结合区域成岩成矿时代的最新研究成果,探讨了赣南地区钨矿的成岩成矿时代及构造环境。结果表明:九龙脑花岗岩体在化学成分上具有高Si、富碱、准铝质到弱过铝质、贫Ca、贫Mg、铁镁比值大、K2O/Na2O>1的特征;微量元素以富含Rb、K,亏损Ba、Sr等大离子亲石元素(LILE)和富含Th、U、Ce、Y、Sm、Nd、Ta、Hf,亏损Nb、P等高场强元素(HFSE)为主要特征,具强烈的Eu负异常(δEu=0.07~0.10)和较高的10 000Ga/Al特征比值(2.76~2.93),所有这些均显示铝质A型花岗岩的特征。利用锆石SHRIMP U-Pb法,获得九龙脑岩体的成岩年龄为(155.8±1.2)Ma(n=12,MSWD=0.6);利用辉钼矿Re-Os法,获得洪水寨云英岩型钨矿的成矿年龄为(156.3±1.3)Ma(n=7,MSWD=1.5),成岩成矿年龄基本一致。结合崇(义)-(大)余-(上)犹钨锡矿集区已有的年代学资料,指出本区的成岩成矿年龄主要集中在150~160 Ma,属于华南中生代第二次大规模成矿作用,形成于中生代岩石圈伸展时期的侏罗纪板内拉张环境的地球动力学背景。  相似文献   
994.
中原地区4 ka BP前后异常洪水事件的沉积证据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张俊娜  夏正楷 《地理学报》2011,66(5):685-697
国内外考古学和第四纪地质学研究的大量证据表明,4000 a BP前后是史前洪水频发的时期,这次史前洪水事件的性质、规模、起因以及它对人类文化演进的影响一直是国际学术界关心的问题。我国有关4000 a BP前后史前洪水的研究始于20 世纪90 年代,在随后的十几年间,先后在青海喇家遗址、河南新寨遗址、锉李遗址、孟县遗址、山东尹家城遗址等处发现了这次洪水事件的地质和考古遗迹。这些古洪水遗迹的发现,受到国内外学者的高度重视。中原地区是华夏文明的发祥地,尽管这一地区4000 a BP前后洪水事件的遗迹已有发现,但数量偏少,研究程度不够深入,远不能满足人们对古洪水、古气候研究的需求,也不能满足对华夏文明起源研究的需求。为此,在过去工作基础上,结合最新的考古发掘,我们近年来继续在中原地区开展4000 a BP古洪水的研究,相继发现了多处这次洪水事件的地质和考古记录,其中以河南西部的偃师二里头遗址、河南北部的焦作西金城遗址和山西南部的绛县周家庄遗址最具代表性。这三处遗址分别位于不同的地貌部位,研究表明,以上三处出现的史前洪水,都与当时比较湿润的气候环境有关,同时,受地貌条件的影响,它们又具有不同的洪水过程,对人类的影响也存在一定的差异。  相似文献   
995.
围填海溃堤洪水演进数值模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围填海工程建于软土地基上,海堤易产生不规则沉降甚至坍塌,而在高水位期间可能发生溃堤灾害。本文采用HLL逼近Riemann解格式计算界面通量和有限体积法离散控制方程建立了数学模型,对围填海工程溃堤洪水运动进行模拟研究。针对浙南某围填海工程,成功模拟了海塘不同位置发生溃堤时的洪水演进过程:溃堤初始时刻,围区内淹没面积和淹没水深增长迅速,其后洪水推进速度放缓,平均水深则经历下降、快速增长、缓慢增长3个阶段变化;并且南堤溃决事故下同时刻平均水深较东堤溃决时高0.3~0.5m,其洪水灾害性和风险性更高。进一步分析双溃口条件下淹没水深的空间分布及其变化规律可知,洪水完全淹没围填海区仅需要60min,溃堤4h后淹没水深可达1.7m,围区东、南部两股水流迅速交汇将会造成较大的人员伤亡,其他区域居民可有15min以上逃生时间。另外,糙率参数在±15%区间变化下,计算平均水深最大变幅为20%,淹没面积最大变幅为14%。研究成果对于减少溃堤突发事故损失,提高工程建设管理水平具有重要现实意义,可为今后围填海工程的安全设计和风险评估提供技术依据。  相似文献   
996.
在岩心观察、铸体薄片、扫描电镜资料分析的基础上,结合孔隙度、渗透率等物性资料,分析巴麦地区石炭系小海子组储层特征及控制因素.结果表明:该组的储集层岩石类型中,白云岩储层物性较灰岩好,而颗粒灰(云)岩物性也较非颗粒灰(云)岩好;储集空间类型以粒间溶孔、粒内溶孔和晶间溶孔为主;沉积相带、成岩作用及构造作用等是影响研究区储层物性的重要条件,其中高能的台地滩相储集岩是有利储层的发育地带,大气淡水暴露溶蚀作用和白云岩化作用改善了储集空间,构造破裂作用所产生的裂缝使储层物性得到进一步改善.该研究对认识巴麦地区小海子组储层特征及主控因素有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997.
“嫦娥一号”卫星太阳高能粒子探测器的首次观测结果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嫦娥一号"卫星(CE-1)的太阳高能粒子探测器(HPD)是国际上首次在200公里极月轨道观测高能带电粒子的探测仪器.HPD的科学目标是探测月球轨道空间的高能带电粒子(质子、电子和重离子)成分、能谱、通量和随时间的演化特征.通过比较分析HPD的观测结果、ACE卫星的观测结果与CRèME86模型的模拟计算结果,表明在太阳活动低年空间环境相对宁静时期,当月球处于太阳风中时,月球附近具有和行星际空间相近的宇宙线粒子流量背景.卫星在轨运行中发现了多起0.1~2MeV的高能电子流爆发事件.文中总结了2007年11月26日至2008年2月5日HPD观测的41起高能电子流爆发事件,发现此类现象可以发生在从太阳风到磁尾的所有空间区域.在月球经历的不同空间区域中,高能电子流爆发事件可能存在不同的诱发机制.  相似文献   
998.
Based on long-term measurements at three gauging stations, Toudaoguai, Fugu and Hequ, and one meteorological station, this article discusses the features of discharge (Q) and sediment concentration (Cs) of a river reach of the Yellow River with a reservoir located in the Loess Plateau. The impacts of the local sub-watershed between Toudaoguai and Fugu gauging stations on sediment budget to the Yellow River have been analyzed. In addition, the deposition processes in the Tianqiao Reservoir have been investigated. Results show over 80% of the precipitation that falls in the local subwatershed is unable to contribute to the Yellow River runoff process. It is found that the annualmaximum sediment concentration is usually less than 30 kg/m^3 during flood seasons at Toudaoguai Gauging Station, but the sediment concentration varies dramatically at Fugu Gauging Station. About 35% of the sediment eroded in the sub-watersheds between Toudaoguai and Fugu gauging stationswas produced from the Huangfuchuan sub-watershed which has a drainage area accounting only for 10% of the drainage area between Toudaoguai and Fugu gauging stations. The Tianqiao Reservoir generally has deposition during the summer flood season, and scouring during the non-flood season.On average, over 85% of deposited sediment in the reservoir occurs in the 12 km long lower reservoir reach. The volume of annual deposition in the reservoir mainly depends on the volume of water from the local region between Hequ and Fugu gauging stations.  相似文献   
999.
应用全国范围内的678个气象站1951-1998年长系列逐月降水资料, 用线性回归方法研究降水量的变化趋势, 同时结合长江、黄河和松花江主要控制水文站同期的径流资料, 研究径流对气候变化的响应. 结果表明: 降水的年内变化表现出较大的区域特性, 最显著的变化特点是秋冬季 (8~12月) 东部地区降水量普遍减少, 1~3月江南地区降水有增加趋势. 气候的上述变化趋势对我国干旱的西北地区有利, 该区河流径流量有明显增加; 另一方面, 夏季降水的增加可能会导致洪水事件的濒发, 与此同时, 降水量的年内不均匀变化, 特别是在 8~12月长时间的降水减少趋势, 导致枯水期径流的减少, 从而加剧秋冬季水资源的供需矛盾. 长江、黄河和松花江主要控制水文站6个站1~4月径流基本上表现为增加趋势, 而6~12月大多表现为减少趋势, 只有黄河上游唐乃亥站6月, 长江下游大通站7月和松花江哈尔滨站8月径流为增加; 另外, 气候变暖使发源于青藏高原的长江(宜昌站3、 4月)和黄河上游(唐乃亥站4~6月)的春季的融雪过程提前, 融雪期径流增加.  相似文献   
1000.
使用蒙特卡罗方法中的MCNP程序,对不同能量不同材料的探测器的光电转换效率进行模拟研究。研究结果表明选用不同密度的薄金属片作为光电转换体,X光子的转换效率有明显变化,具有可观的应用开发前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