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9篇
  免费   24篇
  国内免费   57篇
测绘学   10篇
地球物理   6篇
地质学   192篇
海洋学   1篇
综合类   8篇
自然地理   3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8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11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10篇
  2010年   10篇
  2009年   17篇
  2008年   9篇
  2007年   12篇
  2006年   20篇
  2005年   18篇
  2004年   11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8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9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4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2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61.
吴法通  李植庭 《地质与勘探》2003,39(Z2):331-334
文章以一个具体工程为事例,介绍了加筋土挡墙在填方高边坡工程中的设计与施工,得出了一些有参考价值的结论.  相似文献   
162.
软质岩路堑高边坡的加固与防护技术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针对京珠高速公路粤境北段软质岩路堑高边坡工程地质和水文地质条件,提出了锚固桩、预应力锚索桩、桩板墙、挡土墙及预应力锚索地梁等加固措施,以及结合加固边坡所采用的植被护坡技术。为保证合理组合的加固防护措施得到顺利实施,提出了分层稳定,逐级加固和坡脚预加固的施工方法。这些措施和方法对于软质岩路堑高边坡的稳定和安全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63.
依托实际工程简要介绍微震监测技术基本原理及微震监测系统的组成和现场监测点布设情况,运用微震监测系统对边坡开挖过程中的微震活动性进行实时监测,研究微震事件随着边坡开挖在时空上的分布规律,实现对边坡开挖过程的有效监控。并对土质边坡和土石过渡部位增加传统测斜监测,与微震监测数据相互补充分析,实现对边坡施工过程的全覆盖监测,可以对公路高边坡失稳进行有效预测,为边坡提前加固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64.
山区或丘陵地带建设煤矿工业广场时将面临高边坡问题,不合理的高边坡设计严重浪费土地资源,造成环境破坏和投资增加,也为基础设施带来巨大安全隐患。基于此,以陕西省子长市某煤矿工业广场高边坡为例,借助现场调查、理论分析和数值模拟等手段,综合考虑边坡抗冲刷性和整体稳定性,探讨不同数量、位置和宽度的宽平台对高边坡的应力、应变场和稳定性系数的影响规律,结合模型的开挖量,选取满足稳定性要求且开挖量最少的最优坡形。结果显示:陕北地区粉黄土高边坡最优单坡坡率为1∶0.75,坡高5~6 m;宽平台能改变潜在滑移面位置,当宽平台位于坡脚或坡顶时,潜在滑移面分布以宽平台位置为界,分布于宽平台以上或以下边坡;当宽平台连续分布且宽度较大时,高边坡可视为2个独立边坡来分析计算;高边坡最优坡形为:30 m高边坡单坡高5 m、坡率1∶0.75,窄平台宽度3 m,布置2个宽平台、位置③⑤、宽度10 m;50 m高边坡单坡高5 m、坡率1∶0.75,窄平台宽度3 m,布置4个宽平台、位置③⑤⑧⑨、宽度14 m。宽窄平台优化组合方式可为陕北地区粉黄土高边坡设计和防护工作提供理论依据和实际指导。   相似文献   
165.
岩体结构特征的准确表征对边坡稳定性评价具有重要影响。由于高陡边坡岩体结构的人工编录工作开展困难,结构几何信息往往获取不全面,导致边坡数值模型构建往往不理想。以江西德兴银山铜矿露天边坡为工程背景,采用无人机与运动恢复结构法(SfM)获取边坡岩体点云模型。基于点云数据建立结构面识别和解译算法,自动获取结构面产状、迹长、间距等几何信息。对比人工测量结果,无人机测量与结构面识别能够获取更符合实际的坡面与岩体结构模型。采用非均匀有理B样条(NURBS)曲面重构和“Rhino-Griddle-3DEC”联合建模方法,结合岩体结构统计模型构建离散裂隙网络DFN能够快速建立三维离散元数值模型,从而获得更好的数值模拟计算结果,满足岩质高边坡稳定性评价的需要。  相似文献   
166.
以某高边坡工程为实例,根据边坡的基本特征,分析局部滑塌的形成原因,对边坡潜在滑裂面进行综合分析确定,并对稳定性进行定性与定量评价。经边坡治理方案比选论证,最终采用分级刷坡卸载+桩板式抗滑挡土墙+锚索框架梁+截排水+绿化综合治理方案。治理思路充分考虑了桩与锚索的协同作用关系,设计分析了刷坡后潜在滑裂面的变化和剩余下滑力的综合确定,并对桩截面尺寸、桩距进行了优化。研究成果对类似高陡边坡治理有一定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167.
结合武当山风景区某护坡工程,介绍了一种预应力锚索与悬臂桩(墙)组合补强加固高边坡变形的设计方案。通过对边坡地层的补充勘察,对护坡桩结构内力的受力分析,找出了高边坡变形加剧和桩身局部裂缝的原因,设计采用了预应力锚索补强加固悬臂桩(墙)。经过长期监测,加固后3年来的桩顶最大位移累计30.1 mm,小于国家规定的规范要求。实践表明,桩锚支护补强设计安全可靠,其成功经验和体会对类似项目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68.
以西藏如美水电站近700 m开挖边坡为例,通过现场卸荷的详细调查,对复杂地质条件下的岩质高边坡大规模开挖离散元模拟的变形响应进行了研究,得出此类边坡在卸荷条件下开挖后的变形响应过程、基本规律及地质-力学模式。模拟结果表明:高边坡大规模开挖之后,边坡的变形与开挖部位具有较强的联系,开挖面上部往往变形较大;边坡主要以浅表部碎裂岩体及深部的“滑移-拉裂”地质-力学响应为主导模式;边坡变形与开挖之后岩石卸荷有必然联系。随着开挖的继续,随着开挖面越来越远,坡体下部变形逐渐衰减,变形主要向开挖面上部累积,最终趋于稳定的响应特征。  相似文献   
169.
王成虎  何满潮  郭啟良 《岩土力学》2007,28(Z1):581-585
如何准确地研究水电站高边坡的稳定性问题一直是水电工程地质学者专家的研究热点。在此提出工程地质原型分 析、离散元二维数值模拟和极限平衡法相结合的变形稳定性和强度稳定性的系统工程分析方法。以吉林台水电站坝址区高边坡BT20的稳定性问题为例,首先详细分析了该高边坡的工程地质特性,并利用工程地质定性分析法预测了该高边坡的最危险滑动面,然后利用离散元软件UDEC对高边坡的变形特征进行数值模拟分析,数值模拟结果与工程地质分析得到的结论十分吻合。确定了高边坡的危险滑动面就为后面的强度稳定性分析奠定了基础,采用Modified Sarma法计算了边坡在不同工况下的安全系数,敏感性分析结果表明地震作用和地下水位上升对边坡稳定性的威胁最大。  相似文献   
170.
软岩高边坡开挖变形规律的物理模拟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软岩边坡失稳破坏与卸荷应力引起的坡体变形、蠕变与降雨有关,正确确定其对坡体变形的影响是合理设置加固支挡结构的关键。通过地质力学模型试验,研究软岩高边坡在开挖及降雨时坡体的稳定性及变形变化规律,分析支挡结构对边坡变形的影响机理。试验结果表明,在开挖过程中及时地施加支挡结构,可以减小施工期间坡体的变形;同时,支挡结构可以有效地抑制坡体的蠕变变形,特别对坡体中下部的蠕变变形抑制效果更显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