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063篇
  免费   1063篇
  国内免费   936篇
测绘学   161篇
大气科学   2911篇
地球物理   476篇
地质学   1485篇
海洋学   516篇
天文学   17篇
综合类   216篇
自然地理   1280篇
  2024年   48篇
  2023年   150篇
  2022年   194篇
  2021年   241篇
  2020年   189篇
  2019年   171篇
  2018年   161篇
  2017年   144篇
  2016年   160篇
  2015年   207篇
  2014年   378篇
  2013年   292篇
  2012年   383篇
  2011年   387篇
  2010年   425篇
  2009年   402篇
  2008年   397篇
  2007年   343篇
  2006年   328篇
  2005年   250篇
  2004年   203篇
  2003年   210篇
  2002年   192篇
  2001年   187篇
  2000年   131篇
  1999年   105篇
  1998年   123篇
  1997年   121篇
  1996年   108篇
  1995年   116篇
  1994年   87篇
  1993年   66篇
  1992年   59篇
  1991年   26篇
  1990年   42篇
  1989年   15篇
  1988年   6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2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2篇
  1980年   1篇
  1979年   1篇
  1972年   2篇
  1963年   1篇
  195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06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41.
天然气水合物与全球气候变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天然气水合物作为21世纪的重要能源已受到广泛认可和高度关注。与此同时,作为一个重要的气候致变因素,在地质历史时期中天然气水合物在自然条件下的突然分解释放甲烷气体可能造成全球气候变暖、地质灾害和生物灭绝等负面影响仍不容忽视。本文通过分析天然气水合物的稳定性与分解释放甲烷气体、天然气水合物对气候的反馈机制以及天然气水合物的分解在地质历史时期中对全球气候变化的可能影响,如新元古代“雪球”地球的终结、古新世一始新世极热事件和第四纪冰期后气候快速变暖等,对天然气水合物在全球气候变化过程中的作用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42.
通过数值试验对高原地表反射率变化的气候效应进行了敏感性研究,同时对观测的近40年中国区域气候变化趋势作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高原主体地表反射率增加是我国短期气候变化的重要控制因子之一,它能造成东亚夏季风和高原夏季风的显著减弱,使夏季我国东部季风区北方变暖,南方变冷,季风降水普遍减少。  相似文献   
43.
气候变化影响柠檬生长、产量和品质,本文利用云南省125个国家气象站1981—2018年,月平均气温、月平均降水量、月日照时数,进行基准年代下云南柠檬气候适宜性分区;采用RCP2.6、RCP4.5、RCP8.5气候情景模式,研究2021—2030年、2031—2040年、2041—2050年云南柠檬气候适宜区的变化,探讨未来气候变化背景下,云南柠檬气候适宜性变化,以期对柠檬产业布局、规划、引种提供科学的指导。结果表明:21世纪中叶,RCP2.6情景下柠檬最适宜种植区增加了3成左右,RCP4.5情景下柠檬最适宜种植区增加了5成左右,RCP8.5情景下柠檬最适宜种植区增加了9成左右。但由于受降水因子的限制,中度适宜区到2041—2050年开始缩减,总的可适宜种植区(高度适宜区+中度适宜区)基本趋于稳定,这将给柠檬在云南的种植发展提供广阔空间。  相似文献   
44.
王欢  马冰  贾凌霄  于洋  胡嘉修  王为 《中国地质》2021,48(6):1720-1733
在"碳中和"目标的驱动下,全球能源系统向清洁化、低碳化甚至无碳化发展已是大势所趋。针对向清洁能源转型的需求,采用了统计对比、分类汇总、综合分析等方法,分析研究了关键矿产在电池、电网、低碳发电和氢能等行业中的作用和需求。结合当前关键矿产产量的地理集中度高、项目开发周期长、资源质量下降等矿产供应和投资计划不能满足清洁能源转型的需求等问题,提出确保关键矿产多样性供应,推动价值链各环节的技术创新,扩大回收利用,增强供应链弹性和市场透明度,将更高的环境、社会和治理标准纳入主流程及加强生产者和消费者之间的国际合作等建议。  相似文献   
45.
罗会邦  陈蓉 《气象科学》1995,15(4):17-29
本文总结了“青藏高原大地形及西太平洋暖池势力强迫对东亚及全球气候变化的影响”专题五年来的主要研究工作。其中包括青世故高原东部大气热源的时间演变特征,夏半年高原热源异常对我国降水和北半球环流的影响;西沙海温变化特征及其与我南方降水的关系,北太平洋海温主因子特征及其与华南前汛期降水的变化。  相似文献   
46.
220 ka以来萨拉乌苏河流域地层磁化率与气候变化   总被引:6,自引:7,他引:6  
 萨拉乌苏河流域滴哨沟湾剖面磁化率变化结果表明:近220 ka来我国北方气候变化极不稳定,存在着不同尺度的频繁变化,特别是寒冷气候阶段变化尤为频繁,其中倒数第二次冰期存在5个气候旋回,末次冰期存在10个气候旋回。这些气候变化与深海氧同位素、极地冰芯反映的全球变化具有良好的对应关系,反映了该区气候变化与全球变化的一致性。控制本区气候变化的主要因素是全球冰量变化及太阳辐射影响的东亚季风变化。  相似文献   
47.
新疆博州地区近46年来的气候变化特征   总被引:23,自引:4,他引:23  
根据新疆博尔塔拉蒙古自治州(简称博州,下同)四个气象代表站点的气温及降水资料,利用线性趋势函数及t检验法分析了该地区近46年的气候变化。结果表明,博州年平均气温、平均最高气温、平均最低气温均呈上升趋势,而且平均最低气温上升的幅度远大于平均最高气温的上升幅度。年平均气温及年平均最低气温约在20世纪80年代中期出现了显著的均值突变,而年平均最高气温在80年代末出现突变;除春、夏季平均最高气温无明显变化趋势外,其它各季平均气温、平均最高气温、平均最低气温均呈上升趋势,其中均以冬季增幅最大,秋季次之;80年代冬夜升温最强劲,90年代则明显减弱;夏季的平均气温与平均最低气温均在70年代中期出现突变,比其它任何突变时间都早;暖温年多发生在80年代后,冷温年多发生在20世纪60年代、70年代。年降水量略呈上升趋势,少雨年多在60年代、70年代,多雨年多在近20年,除春季外,其余各季降水略有上升趋势。  相似文献   
48.
土壤颜色——一个可靠的气候变化代用指标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将研究剖面自上而下以2cm间隔采取的样品,烘干并研磨至小于45μm,此时,土壤的颜色将不再发生变化。将处理好的样品分别测土壤颜色指标亮度、红度和黄度,将测得的亮度、红度和黄度指标分MIS4、MIS3、MIS2和MIS14个阶段,通过与研究剖面的气候指标磁化率、粒度和CaCO_3在百年尺度、千年尺度上的对比分析,以及在万年尺度上与高纬格陵兰GRIP冰芯记录和反映全球冰量变化的SPECMAP曲线进行对比分析表明:土壤颜色指标作为气候变化的代用指标无论在百年尺度、千年尺度还是在万年尺度上均是可靠的,这种可靠性在末次冰期阶段表现得更为显著,这一结论是否适用于整个第四纪冰期间冰期旋回,尚需更多黄土剖面的研究事实来加以证明。  相似文献   
49.
Element geochemistry of lake sediments has been widely used to detect climate change because element composition and ratios can reflect the weathering degree in the source area. Given the dement composition of lake sediments from Gulug Co Lake, Hoh Xil, Qing- hai-Xizang Plateau, chemical index of alteration (CIA), index of composition variability (ICV) and other element ratios have been used to establish the weathering sequence of this area since 1820 AD. The weathering is so weak that the element composition change is more sensitive to climate change and autochthonous processes. From 1820 to 1984 AD, there were two drier periods with a wetter interval from 1870 to 1945 AD. After 1984 the weather showed a tendency of becoming wet.  相似文献   
50.
近40年来西藏高原气候变化特征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利用西藏高原近40年来的逐月气象数据,通过时间序列分析和非参数Mann—Kendall检验方法,对西藏高原日照时数、平均气温、小型蒸发皿蒸发量和降水量4个基本气象要素变化特征进行了较为全面的分析,揭示了近40年来西藏高原气候变化的主要特征.结果表明:(1)日照时数是西北部长,东南部短,且东南部呈一定的下降趋势,西北部呈一定的上升趋势;(2)年平均气温以0℃和5℃为界划分为3个区,研究区全年总体表现出升温趋势,藏西地区的气温变化趋势大于藏东地区;(3)蒸发量年变化很大,研究区整体呈下降趋势,空间上表现为从西部向东部逐渐减少的趋势,其中仅西部和东南部小部分地区呈现出上升趋势,其余地区都为下降趋势;(4)降水趋势变率空间分布上的基本规律是:其大小由东往西逐渐减小,藏中和藏东为上升趋势,藏西为下降趋势.另外,4个要素各月与各季节的变化趋势与年变化趋势间表现出很好的一致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