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274篇
  免费   813篇
  国内免费   712篇
测绘学   93篇
大气科学   371篇
地球物理   1150篇
地质学   2286篇
海洋学   286篇
天文学   41篇
综合类   159篇
自然地理   413篇
  2024年   19篇
  2023年   121篇
  2022年   135篇
  2021年   121篇
  2020年   94篇
  2019年   142篇
  2018年   90篇
  2017年   107篇
  2016年   89篇
  2015年   126篇
  2014年   179篇
  2013年   183篇
  2012年   192篇
  2011年   190篇
  2010年   186篇
  2009年   193篇
  2008年   205篇
  2007年   199篇
  2006年   167篇
  2005年   190篇
  2004年   203篇
  2003年   162篇
  2002年   162篇
  2001年   170篇
  2000年   136篇
  1999年   126篇
  1998年   115篇
  1997年   103篇
  1996年   96篇
  1995年   111篇
  1994年   90篇
  1993年   78篇
  1992年   77篇
  1991年   75篇
  1990年   49篇
  1989年   50篇
  1988年   6篇
  1986年   5篇
  1985年   3篇
  1984年   10篇
  1983年   5篇
  1982年   10篇
  1981年   4篇
  1978年   2篇
  1976年   3篇
  1975年   2篇
  1965年   4篇
  1948年   3篇
  1944年   1篇
  192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79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81.
最近2.6 Ma中国北方季风环流与西风环流演变的风尘沉积记录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系统的粒度测量和沉积动力学研究发现, 中国黄土由粗粒与细粒组分叠加组成, 粗粒组分主要是低空季风环流产生的粉尘沉积; 细粒组分代表主要由高空西风环流控制的背景粉尘. 不同剖面粗粒组分的变化一致表明, 低空季风环流在冰期加强, 在间冰期减弱; 细粒组分变化序列在纬向的分异特征显示, 冰期时西风环流加强、同时西风急流南移至约35°N, 间冰期西风环流减弱且急流北移至约37°N. 最近2.6 Ma洛川剖面粒度组分变化趋势表明, 西风环流对风尘沉积的贡献减小、强度减弱, 与此同步, 季风环流对风尘沉积的贡献增加、强度增大, 其中最显著的变化发生在1.2~0.9 Ma前, 可能指示了青藏高原隆升对中更新世中国北方大气环流转型的决定性作用.  相似文献   
82.
Crustal structure beneath the Songpan—Garze orogenic belt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The Benzilan-Tangke deepseismic sounding profile in the western Sichuan region passes through the Song-pan-Garze orogenic belt with trend of NNE.Based on the travel times and the related amplitudes of phases in the record sections,the 2-D P-wave crustal structure was ascertained in this paper.The velocity structure has quite strong lateral variation along the profile.The crust is divided into 5layers,where the first,second and third layer belong to the upper crust,the forth and fifth layer belong to the lower crust.The low velocity anomaly zone gener-ally exists in the central part of the upper crust on the profile,and it integrates into the overlying low velocity basement in the area to the north of Ma‘erkang.The crustal structure in the section can be divided into 4parts:in the south of Garze-litang fault,between Garze-Litang fault and Xianshuihe fault,between Xianshuihe fault and Longriba fault and in the north of Longriba fault,which are basically coincided with the regional tectonics division.The crustal thickness decreases from southwest to northeast along the profile,that is ,from62km in the region of the Jinshajiang River to 52km in the region of the Yellow River.The Moho discontinuity does not obviously change across the Xianshuihe fault basesd on the PmP phase analysis.The crustal average velocity along the profile is lower,about 6.30 km/s.The Benzilan-Tangke profile reveals that the crust in the study area is orogenic.The Xianshuihe fault belt is located in the central part of the profile,and the velocity is positive anomaly on the upper crust,and negative anomaly on the lower crust and upper mantle.It is considered as a deep tectonhic setting in favor of strong earthquake‘s accumulation and occurrence.  相似文献   
83.
地震荷载作用下温度和围压对冻土强度影响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6,自引:4,他引:6  
通过对重塑冻结兰州黄土的动三轴试验,较系统研究了地震荷载作用下冻土的动强度特性,并且定量研究了其在不同温度(-2℃、-5℃、-7℃)和围压(1MPa、3MPa、5MPa)条件下的变化规律.结果发现:冻结黄土的动抗剪强度随围压的增大、温度的降低、振次的减少而增大;动粘聚力Cd随振次的减小和温度的降低而增大;动内摩擦角吼随振次的增大和温度的降低而增大。  相似文献   
84.
再论印度—亚洲大陆碰撞的启动时间   总被引:39,自引:6,他引:39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利用沉积响应来识别印度-亚洲大陆碰撞启动时间是最直接和有效的方法之一。西藏仲巴错江顶群被甄别为碰撞型三角洲沉积,曲下组可能代表了碰撞启动时期的建造,藏南定日的海相白垩-古近系沉积演化,锶和碳同位素变化也支持两大陆碰撞启动时间大约在K/T界线时期,对比喜马拉雅西段碰撞启动时间并考虑大印度北缘失掉的宽度,提出两大陆量可能的碰撞启动时间是65Ma左右。  相似文献   
85.
通过工程事故勘察及原因分析,提出了用石灰桩配合注浆法加固处理自重湿陷性黄土地基的方法。科学、经济、快捷的治理,使工程事故得到了及时有效控制。  相似文献   
86.
饱水黄土隧道变形规律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新松树湾隧道位于饱和的砂粘土中,土体的稳定性极差,施工难度较大。为此,在隧道施工期间,通过土工试验、隧道收敛和围岩内部位移的现场监测、隧道变形的三维有限元仿真计算等手段,对该隧道的变形规律进行了系统研究,获得了大量试验数据。研究成果对隧道的施工组织和支护参数的确定起到了重要作用,为此类隧道的施工积累了经验。  相似文献   
87.
气象记录信息是气象观 (探 )测活动的直接记录 ,它数量多、价值大、利用频繁。气象观 (探 )测活动是气象工作的基础 ,气象记录连续地、系统地记载了一定地域范围内的气象现象及其变化过程 ,为天气预报、气象信息、气候分析和气象科学研究提供原始依据。由于气象现代化进程的加快 ,利用电子计算机现代技术手段 ,对气象记录进行加工处理 ,使气象科技信息系统完整、准确 ,规范化、标准化、从而实现有效的利用。1 气象记录信息的特点  气象记录信息指气象业务人员利用各种方法和手段对大气现象进行观测、探测而获得的原始记录。经过初步加工…  相似文献   
88.
气象观测环境变化对气象记录准确性的影响情况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揭阳市气象台观测场现已处于闹市中心 ,周围的楼房已越建越接近围栏 ,并越建越高。已对观测场形成包围态势 ,严重破坏了观测环境 ,对气象观测记录的准确性、代表性、比较性造成严重的影响。为了了解环境变坏对记录的影响情况 ,特对揭阳市气象台 46年的部分气象要素观测资料作一次粗浅的分析。1 观测场外周围环境介绍  现在站在观测场向四周眺望 ,已见不到绿野。周围障碍物都是水泥楼房 ,障碍物最大仰角分别是 :方位 32 0~ 30°,仰角 36° ;30~ 1 5 0° ,仰角 2 9° ;1 5 0~ 2 2 5° ,仰角 32°;2 2 5~ 32 0°,仰角 5 1°。观测场外围…  相似文献   
89.
傅志伟 《气象》2003,29(5):1-2
AHDM“X”版地面气象记录月报表审核程序的建立、使用 ,无疑极大地减轻了气表预审、审核 (“预审、审核”以下简称“预核”)人员的工作量 ,同时也提高了报表的质量 ,深受广大地面测报业务人员的欢迎和肯定。而“AHDM 5 0版地面气象记录月报表审核程序”(以下简称“审核程序”)是在保持了前几版审核程序的功能、优点的基础上 ,再进行补充、完善的审核程序 ,其审核面更广、功能更强。然而 ,气表预核工作从某种意义上讲是一个“发现矛盾—分析原因—解决矛盾”的思维过程 ,所面对的数据面广量大、纷繁复杂。因此 ,如若试图让一个软件来替…  相似文献   
90.
如何正确预审日照记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刘万俊 《气象》2003,29(10):56-57
关于日照记录的预审 ,《地面气象观测》规定 :“1 复查逐日逐时日照时数有无错算、漏算日照迹线 ,合计是否对 ,尤其要注意上、下午感光迹线有无搞错 ,迹线辨认是否有误。2 对照该日云和天气现象记录 ,审查日照时数是否合理。 3 选若干张晴天、春秋分日附近、冬半年、夏半年来检查日照计的感光迹线是否正确。”在实际工作中 ,往往会出现一些常见错误 ,现分析如下。1 对于《地面气象观测》规定之第 1条 ,比较简单 ,只要稍加仔细即可。2 对于上述第 3条 ,也较为简单 ,因《观测》上已有明确规定 (参见图 1 ) :若天气晴朗 ,春、秋分时感光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