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867篇
  免费   602篇
  国内免费   1566篇
测绘学   49篇
大气科学   22篇
地球物理   248篇
地质学   4444篇
海洋学   32篇
天文学   1篇
综合类   198篇
自然地理   41篇
  2024年   24篇
  2023年   101篇
  2022年   144篇
  2021年   133篇
  2020年   128篇
  2019年   170篇
  2018年   160篇
  2017年   148篇
  2016年   182篇
  2015年   176篇
  2014年   254篇
  2013年   201篇
  2012年   244篇
  2011年   284篇
  2010年   185篇
  2009年   199篇
  2008年   176篇
  2007年   176篇
  2006年   174篇
  2005年   122篇
  2004年   133篇
  2003年   120篇
  2002年   109篇
  2001年   118篇
  2000年   89篇
  1999年   107篇
  1998年   109篇
  1997年   119篇
  1996年   96篇
  1995年   108篇
  1994年   88篇
  1993年   84篇
  1992年   68篇
  1991年   82篇
  1990年   73篇
  1989年   57篇
  1988年   15篇
  1987年   12篇
  1986年   5篇
  1985年   9篇
  1984年   9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4篇
  1980年   14篇
  1979年   5篇
  1978年   3篇
  1976年   4篇
  1972年   2篇
  1960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503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71.
汤平  李刚  徐卫军 《岩土力学》2005,26(Z2):21-24
水及开挖卸荷是影响节理裂隙岩质边坡稳定性的重要因素。分析研究了水对节理裂隙岩质边坡的力学及物理化学作用机理。应用弹塑性力学及断裂力学的相关理论,分析讨论了裂隙面的压剪起裂破坏机理;提出了由于开挖卸荷而引起裂纹扩展的作用机理。  相似文献   
972.
以湖北省209省道宣恩段东门关隧道进口段的典型碎裂结构路堑岩质边坡为例,针对该边坡工程地质、水文地质、岩体结构特征以及前期变形破坏迹象,判断出边坡的变形破坏模式。在此基础上,通过现行规范推荐的不平衡推力法,对边坡的稳定性进行评价,并进行了安全防护设计。在设计过程中,针对常规技术容易出现的冒顶剪出、桩间土挤出和锚索预应力损失衰减等问题,提出避开使用此类技术,而采用削坡、锚杆、格构以及挡墙等措施,试图为解决碎裂结构岩石路堑边坡的分析与防护难题提出一种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973.
基于模糊集重心理论的岩体分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苏永华  邹志鹏  赵明华 《岩土力学》2007,28(6):1118-1122
将模糊综合评判方法应用于岩体分类可造成评判信息丢失,影响评判结果的准确性和可信度。针对该缺陷,引入模糊集重心理论,克服了综合评判方法中某些因素由于权值较小而被“淹没”的现象。在此基础上,选取了岩石质量指标、单轴抗压强度、岩体完整性系数、岩石软化系数、最大地震烈度和地下水渗水量这6个对岩体质量及其稳定性影响比较大的因素,以正态分布作为其隶属函数,采用加权平均值法确定各因素权重值,建立了基于模糊集重心理论的岩体模糊分类方法。结合具体的工程实例,阐明了上述各因素模糊集重心的计算方法。利用基于模糊集重心的岩体模糊分类方法,研究了某一地下工程围岩的稳定性级别,并与模糊综合评判方法计算的结果和围岩的实际稳定情况进行了对比,验证了方法的准确性和适用性。  相似文献   
974.
铁路穿越盐矿采空区岩体稳定性有限元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贾华强  顾湘生  张玉军 《岩土力学》2007,28(11):2391-2395
沪汉蓉铁路通道下辛店镇至云梦间分别有3个主要线路预选方案,其中小取直方案和既有线改建方案的部分地段将位于大规模的盐溶空腔之上或近处的地表,盐溶空腔的时空效应有可能对线路其下地质体的稳定性产生不利的影响。为了正确地选择线路方案,应对所涉及的盐溶空腔区域的力学动态进行定量的研究。为此,笔者就小取直方案穿行的B52矿区、沿既有线改建方案穿行的B63矿区的典型剖面,对相应的岩体稳定性进行了二维及三维弹塑性有限元计算,得出了地层中的位移分布及塑性区,重点分析了盐溶空腔顶部地表及路堤的下沉,最后以铁道线路路堤的允许下沉值为控制指标,给出了可供决策的结论。  相似文献   
975.
节理岩体结构面产状的动态聚类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范雷  王亮清  唐辉明 《岩土力学》2007,28(11):2405-2408
节理岩体结构面的优势产状是进行Mnote-carlo模拟和岩体稳定性分析的基础。玫瑰花图、等密度图等传统的图形分析方法比较粗糙,其结果只是相对的优势组数划分,无法准确地给出结构面的优势产状,使得分组结果在实际中应用不便。为弥补上述不足,采用改进的动态聚类分析方法,构造空间直角坐标系,以结构面的单位法向量表示其产状,并根据球面上两点之间的球面距离对结构面产状进行分类判定。将该方法应用于三峡库区巴东新县城铜盆溪桥东头高切坡结构面优势产状分析中。结果表明,采用改进动态聚类分析方法结果可靠,分类合理,可以较准确地确定结构面的优势产状。  相似文献   
976.
岩体分级考虑因素的现状与趋势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臧秀平  阮含婷  李萍  方朋凯  张建 《岩土力学》2007,28(10):2245-2248
在对国内外岩体分级方法深入研究的基础上,对岩体分级方法中所考虑的岩体分级因素及对各因素的处理方法进行了系统的归纳和总结。从岩体分级方法的现状来看,虽然目前尚无统一的岩体分级标准,但在岩体分级中应根据岩石的强度、岩体的完整性、地下水条件、地应力状况等多方面因素,进行岩体综合分级上达成了共识,并且国内规范中的岩体分级标准有趋于统一和向国际标准接轨的趋势。  相似文献   
977.
岩体结构与岩体水力耦合计算模型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水力耦合作用是岩体中力学过程与渗流过程相互作用的物理过程。水力耦合机理的理解是水力耦合分析的关键问题,其耦合机理是由岩体结构特性决定的。在分析岩体水力耦合过程基础上,根据岩体的基本结构及代表性单元体(REV)是否存在提出了建立水力耦合模型的方法。当裂隙岩体中不存在代表性单元体(REV)时,提出了裂隙岩体多重介质流固耦合分析的全耦合数学模型,给出流固耦合模型数值方法求解的数学模型及有限元计算表达式。程序编制和验证工作正在进行中。  相似文献   
978.
动载下3条断续裂隙岩样的裂缝贯通机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张平  李宁  贺若兰  徐建光 《岩土力学》2006,27(9):1457-1464
采用含3条断续预制裂隙的类砂岩模型试样进行单轴动力加载试验,对不同裂隙空间位置条件下断续裂隙岩体中裂隙的贯通机制进行了研究。静、动荷载下的对比研究成果显示:不同空间位置的裂隙贯通方式存在较大差异,且对动载的响应不同;动载下分支裂纹扩展及贯通具有惯性效应,即动载下裂尖次生共面、次生倾斜裂纹起裂后易朝原起裂方向快速发展,动载下易在两预制裂隙内端部产生直接贯通。这与静载下岩桥处的贯通常通过分支裂纹拐折扩展、相连不同,这也是导致裂隙试样中低应变速率下强度增大(即速率效应)的主要原因。同时,试验结果也表明:含裂隙试样静、动荷载下裂隙间的多次贯通是导致其呈现出渐进破坏特征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979.
岩体动力失稳终止点、能量释放量解析解与图解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潘岳  王志强  吴敏应 《岩土力学》2006,27(11):1915-1921
以精确和近似突变模型方式,按Ⅱ体的步调,给出了岩体系统动力失稳弹性能释放量的解析解和图解;将地震、岩爆前后阶段岩体系统稳定性的定性认识提高到定量描述;严格确定了岩体系统弹性能瞬间释放终止点位置,为计算地震效率、研究释放的地震能量级、地震应力降、震后断层错距和围岩弹性应变恢复量提供了科学依据。系统失稳时具备对外界做功的本领,地震波能便是失稳的岩体系统以破坏性方式对环境做功。给出的弹性能释放量图解中蕴涵了丰富的信息量,为确定岩体动力失稳问题的数学模型是折迭突变模型给出有力佐证。  相似文献   
980.
根据弹性力学理论,建立了地表下沉预测分析的三维层状理论模型,并用于小官庄铁矿地下开采引起地表下沉的预测分析。在分析过程中,采用Matlab软件进行数值积分计算和图形绘制。通过工程实例计算分析,表明理论计算结果与矿山现场实测资料二者吻合较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