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3篇
  免费   6篇
  国内免费   20篇
地球物理   4篇
地质学   67篇
海洋学   1篇
综合类   4篇
自然地理   3篇
  2023年   1篇
  2021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2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3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14篇
  1994年   6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1篇
  1985年   1篇
  1975年   1篇
  1922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7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09 毫秒
51.
赣东南含黄玉花岗质岩石的成因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讨论了出露于赣东南石城、寻乌等地燕山期含黄玉岩浆岩的主要岩石组合及其成矿关系.根据黄玉的结晶习性,提出有部分黄玉是在岩浆晚期至岩浆期后气相阶段结晶的.根据本区含黄玉岩石为强过铝质(ANKC=1.108~28.806),高 F/Cl 比(53~1000)和 Rb/Sr 比(41~176),高的 l_(Sr)(T)(0.7129~0.7308)和低的ε_(Nd)(T)(-5.93~-7.11)值,认为在成因上应属 S-型分异的,而非 A-型.  相似文献   
52.
华中高压变质带中的蓝晶石黄玉岩系指一套富含铝质矿物的岩石,其矿物组合为蓝晶石+钠云母士白云母,蓝晶石+黄玉士石英,蓝晶石+蓝刚玉士硬绿泥石,蓝品石+白云母+石英等.化学成分富铝而贫镁。原岩为一套铝质粘土岩—砂岩.形成的温压条件为P=1.0~2.0GPa,T=650~900℃.其成分与典型的白片岩有所不同。故称为“类白片岩”.白片岩类是地壳物质俯冲到地幔深度的指示剂,从而证明华中高压变质带是古陆内板块裂开、碰撞、俯冲的产物。  相似文献   
53.
54.
论岩浆成因的黄玉单矿物岩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沈敢富 《地质论评》1997,43(6):607-615
业已在自然界发现中深成相,超浅成相和良好封闭相的岩浆成因黄玉单矿物岩,拥有宏观,微观岩浆成因标志,得到有关富挥发分酸性岩体成岩,成矿实验成果的有力佐证,属一类新的岩浆岩。这类岩石的分类实践表明,它们宜归入岩浆成的云英岩类范畴。有理由预见,自然界存在有黄玉单矿物岩的火山类似物,尚待发现与研究。  相似文献   
55.
周凤英  朱金初 《矿物学报》1995,15(3):259-264
癞子岭黄玉云英岩矿物中流体-熔融包裹体研究揭示黄玉云英岩是岩浆-热液过渡阶段的结晶产物。而黄玉云英岩中岩浆作用与交代作用特征并存现象则是低温成岩熔体在结晶过程中共存的热液对已形成的矿物产生水岩反应的结果。  相似文献   
56.
熊小林  朱金初 《矿物学报》1995,15(4):451-456
本文根据前人关于云母和黄玉的F-OH交换实验成果,分别建立了云母和黄玉的F-OH交换平衡常数方程,并系统阐述了推导这些方程的热力学原理以利用它们来估算云母+黄玉平衡组合形成温度和共存流体组成的方法,最后讨论了这一方法的适用条件和存在问题。  相似文献   
57.
1宝石矿物性质(表1)2宝石中的包裹体2.1黄玉中的锰铝榴石在宝石中发现  相似文献   
58.
尖峰岭似伟晶岩内黄玉中的熔流包裹体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详细叙述了熔流包裹体以及与之密切共生的熔融包裹体和流体包裹在分布关系、组成相态及其比例、流体成分、硅酸盐溶体分子网络聚合结构以及各种包裹体在加热-淬火-冷冻过程中的热变化行为和均一化温度及其途径等各方面的特殊和异同点。认为这种熔流包裹体是在岩浆演化末期从岩浆(熔融体)与水(流体)的不混溶体系中以任意比例同时将其捕获所至,因而,它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际意义。  相似文献   
59.
WHAT IS YU The name Yü(jade)as used by Chinese denotes Nephrite,a speciesof the amphibole group.What I am going to discuss in the present paperis not the mineralogical character of the subject,but its relation with the  相似文献   
60.
采用常规宝石学仪器并结合电子探针、电子顺磁共振谱及紫外-可见光谱等测试方法,对软玉中不同深浅的黄玉与糖玉样品进行了系统分析,以探讨其致色原因及其差异。分析结果表明,黄玉的致色原因主要为O2-→Fe3+的电荷转移跃迁及Fe3+6A14T2(D)跃迁,糖玉则主要由Fe3+6A14E (D)、6A14T2(D)谱项跃迁与Mn3+的Jahn-Teller效应致色。黄玉中O2-→Fe3+的电荷转移跃迁导致可见光区的412~500 nm处吸收,是形成与控制黄玉颜色的重要因素;而糖玉因含有Mn3+致使黄绿色光被吸收而显示出黄绿色的补色。此外,Fe2+—Fe3+的荷移与Fe2+5T2)+Fe3+6A1)→Fe2+5E)+Fe3+6A1)跃迁也对糖玉和黄玉的致色具有贡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