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317篇
  免费   3936篇
  国内免费   4382篇
测绘学   1675篇
大气科学   2256篇
地球物理   2949篇
地质学   13864篇
海洋学   1404篇
天文学   161篇
综合类   2093篇
自然地理   3233篇
  2024年   169篇
  2023年   672篇
  2022年   781篇
  2021年   1024篇
  2020年   719篇
  2019年   909篇
  2018年   641篇
  2017年   674篇
  2016年   720篇
  2015年   858篇
  2014年   1514篇
  2013年   1224篇
  2012年   1499篇
  2011年   1490篇
  2010年   1296篇
  2009年   1362篇
  2008年   1397篇
  2007年   1108篇
  2006年   1077篇
  2005年   1114篇
  2004年   890篇
  2003年   869篇
  2002年   717篇
  2001年   616篇
  2000年   534篇
  1999年   542篇
  1998年   470篇
  1997年   400篇
  1996年   454篇
  1995年   419篇
  1994年   346篇
  1993年   246篇
  1992年   233篇
  1991年   161篇
  1990年   152篇
  1989年   116篇
  1988年   38篇
  1987年   30篇
  1986年   23篇
  1985年   15篇
  1984年   13篇
  1983年   14篇
  1982年   15篇
  1981年   10篇
  1980年   10篇
  1979年   6篇
  1976年   8篇
  1975年   5篇
  1974年   5篇
  1954年   5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1.
基于 SRP 概念模型的祁连山地区生态脆弱性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基于生态敏感性-生态恢复力-生态压力度(SRP)概念模型,从地形、气候、植被和社会经济 因子选取 8 个评价指标,利用遥感和 GIS 技术,采用主成分分析方法求取权重,对祁连山地区启动 水源涵养区生态环境保护和综合治理规划研究前后近 10 a 的生态脆弱性程度进行系统、定量地评 估,旨在揭示生态脆弱性的分布特征、时空演变及动因,为区域生态保护、资源利用和可持续发展 提供参考。结果表明:(1)从研究区生态脆弱性分布来看,祁连山地区主要以轻度和重度脆弱为 主,脆弱性程度从西北向东南地区逐渐减弱,西北地区植被覆盖度小,海拔高,生态环境较为恶劣 是导致脆弱性程度较高的原因;(2)祁连山地区 3 期生态脆弱程度呈逐渐下降趋势,综合指数分别 为 3.307、3.118 和 3.103;2005 年 生 态 脆 弱 性 较 高 ,极 度 脆 弱 面 积 为 28 610 km2,2010 年 下 降 为 11 723 km2,2015 年降低为 6 174 km2,极度脆弱面积逐渐减少;(3)从祁连山地区生态脆弱性演变动 因来看,8 个指标对生态脆弱性影响均较为显著,但在不同的时间影响程度各不相同,2005—2015 年 3 期数据中对生态脆弱性影响最大的均为植被指数,降水次之,地形因子影响最小。总体来看, 近年来祁连山地区生态脆弱性程度有所降低,但仍然需要加强保护力度,促进生态环境可持续 发展。  相似文献   
12.
13.
高速滑坡问题是当前工程地质和环境地质学界极为关注的问题。本文对诸如滑体高速滑动所对应的时空界限、滑体滑动过程所产生的热效应以及空气浮托力等高速滑坡产生机制问题进行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14.
本文主要通过我国南方一些金银矿床和锡—银多金属矿床中的银黝铜矿的化学成分标型特征分析对比,结合其光性、物理性质及与其它矿物连生组合特征,探讨了不同矿床(矿田)银黝铜矿的成因标型意义。并指出银黝铜矿可作为广西找银矿的标型矿物是具有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5.
16.
莱州湾南岸潍河下游地区咸水入侵灾害成因及特征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通过对莱州湾南岸咸水入侵较严重地潍河下游地区晚更新世以来沉积特征及现代自然环境条件变化的分析,探讨了沉积相对咸水入侵产生及空间范围特征的环境机理。晚更新世以来的三次海平面升降变化造成了潍河下游地区海陆沉积环境交替,形成了巨厚的海陆交互相沉积层。海进时期,大面积的滨海平原被淹没,在近海平原洼地滞留的海水经过蒸发、浓缩变为卤水,成为咸水入侵的物源;海退后陆源碎屑在滨海地区沉积形成了巨厚的古河道砂层。20世纪70年代末期以来,随着对地下淡水的过度开采,淡咸水水头压力差减小.卤水通过古河道砂层快速南侵。通过对潍河下游地区100余个地质钻孔水化学连续监测资料分析,阐明了咸水入侵的特征,有针对性地提出了咸水入侵的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17.
章申  孙景信 《地理研究》1990,9(2):58-66
本文论述了珠穆朗玛峯地区土壤中稀土元素的含量,以及它们在土壤中的分布模式,并发现土壤中稀土元素的含量水平在很大程度上受土壤母质的制约。  相似文献   
18.
1经济发展和工业用地价格状况 我国经济政策上的中部地区就主要包括山西、河南、湖北、湖南、江西、安徽等6省。中部6省土地面积为102.7万km^2,人口3.63亿,分别占全国的10.7%和28.1%。近年来,在国家政策的大力支持和自身努力下,中部地区城市经济都取得了长足的发展,经济发展同时也带动了土地价格的上涨,但工业用地的价格并没有相应上涨。  相似文献   
19.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