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35篇
  免费   83篇
  国内免费   198篇
测绘学   4篇
大气科学   5篇
地球物理   16篇
地质学   458篇
海洋学   2篇
天文学   1篇
综合类   21篇
自然地理   9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11篇
  2022年   8篇
  2021年   21篇
  2020年   13篇
  2019年   11篇
  2018年   15篇
  2017年   18篇
  2016年   17篇
  2015年   15篇
  2014年   22篇
  2013年   21篇
  2012年   32篇
  2011年   25篇
  2010年   17篇
  2009年   17篇
  2008年   12篇
  2007年   19篇
  2006年   9篇
  2005年   17篇
  2004年   15篇
  2003年   14篇
  2002年   12篇
  2001年   14篇
  2000年   15篇
  1999年   17篇
  1998年   21篇
  1997年   14篇
  1996年   12篇
  1995年   7篇
  1994年   8篇
  1993年   7篇
  1992年   14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8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2篇
  1984年   1篇
  1982年   1篇
  1980年   1篇
  1961年   1篇
  1954年   1篇
  1948年   1篇
  194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1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前寒武纪的条带状铁建造(Banded Iron for-mations,简称BIFs)主要形成于太古宙及早元古代,是世界上规模最大、储量最多的铁矿资源类型,其以富硅质和富铁质的条纹或条带交替出现为特征。辽宁省鞍山-本溪(简称鞍本)地区铁矿即为此类型,该铁矿位于华北地台东北缘胶辽台隆的西北部,区内地层由老至新为太古宙鞍山  相似文献   
102.
刘宇  匡爱兵  张静 《矿物学报》2011,(Z1):373-375
西昆仑塔什库尔干-赞坎一带铁矿成矿带(现已被列入新疆"358整装勘查区")为西昆仑地区乃至全疆重要的沉积变质型铁矿成矿带。在解放初期至上世纪70年代,由于该区地处高原深山区,自然条件恶劣,交通极为不便,致使该区地质工作程度极低。近年来随着国土资源大调查等一系列地质调查和找矿工作的开展,在古元古界布伦阔勒群(Pt1B)底部和中部先后发现了一  相似文献   
103.
1成矿地质背景研究区处于华北断块中吕梁-太行断块之五台山块隆西部。区域地层从中太古界阜平岩群至新生界第四系均有出露,其中与沉积变质铁矿矿床成因有关的地层为上太古界五台群(刘志宏等,1997)。金岗库组(W1j):主要分布于原平以西,与下伏板峪口组呈整合接触。该组岩性主要为角闪  相似文献   
104.
新疆塔什库尔干地区磁铁矿床地质特征与找矿方向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新疆塔什库尔干地区的磁铁矿床是河南省地质调查院2003年在实施1/25万克克吐鲁克幅、塔什库尔干幅、莎车幅区域地质调查过程中发现的,也是迄今为止新疆南部最大的磁铁矿床。该矿床产出的大地构造位置独特,成矿地质条件良好,找矿潜力很大。本文根据最新找矿勘查资料,通过对矿区地质、矿体及矿石组构特征等方面的综合分析研究,认为新疆...  相似文献   
105.
吴苏  李旭平  孔凡梅 《地质论评》2013,59(5):823-831
西南天山昭苏县东德沟中异剥钙榴岩化斜长角闪岩中发现过铝质的假蓝宝石和富铝尖晶石,假蓝宝石的Al2O3含量在64.82% ~ 66.36%之间,富铝尖晶石的Al2O3含量在65.24%~ 68.54%之间.根据含假蓝宝石和尖晶石的矿物组合和矿物反应结构,利用Theriak-Domino软件,对岩石的变质条件进行模拟,结果表明形成假蓝宝石的峰期温压为700~780℃,0.65~0.75 GPa,达到了麻粒岩相的变质条件,峰期变质反应为:角闪石(Am)+尖晶石(Spl)+钙长石(An)=绿泥石(Chl)+透辉石(Di)+假蓝宝石(Spr),岩石在异剥钙榴岩化之前经历了一次高温富Al(熔)流体的交代进变质作用.含假蓝宝石麻粒岩相变质作用的出现为西南天山俯冲上板片岩石复杂的变质作用过程又增添了新的内容,具有重要的地质意义.  相似文献   
106.
西昆仑布伦阔勒群变质岩是西昆仑造山带的重要组成部分,但其成因一直存在争议.在塔什库尔干县的马尔洋地区,布伦阔勒群主要由石榴斜长角闪片麻岩和孔兹岩组成.根据地球化学特征,石榴斜长角闪片麻岩稀土元素配分曲线可以分为两种类型:一种稀土总量较高(∑REE=190.2×10-6 ~ 359.1×10-6),从轻稀土到重稀土逐渐亏损((La/Yb)N =4.28~5.79),与E-MORB类似;另一种稀土总量较低(∑REE=89.28×10-6~113.0×10-6),轻稀土亏损((La/Yb)N=0.59 ~0.84),重稀土曲线平坦((Gd/Yb)N =0.99 ~ 1.07),与N-MORB类似.微量元素蛛网图中石榴斜长角闪片麻岩具有Ba正异常,Sm、Cr、Zr、Hf和Ti的负异常,轻微的Nb、Ta的负异常,显示为岛弧拉斑玄武岩的特征.孔兹岩的原岩判别图解显示其原岩可能为岛弧环境沉积的页岩和硬砂岩.因此,推测塔什库尔干布伦阔勒群的石榴斜长角闪片麻岩和孔兹岩的原岩形成于岛弧环境.根据岩相学观察、矿物化学分析和温压计算,石榴斜长角闪片麻岩经历了三个变质阶段:M1为高压变质阶段,矿物组合为Grt+ Hbl(1)+ Pl1+ Qtz,变质温压条件为850~ 870℃/12.9 ~13.3kb;M2和M3为两期角闪岩相退变质阶段,矿物组合分别为Hbl2+ Pl2+Qtz和Hbl3+ Pl3+ Kfs+ Bt+ Qtz,变质温压条件分别为730 ~ 770℃/7.3~7.8kb和680 ~ 740℃/4.7 ~5.7kb.孔兹岩也经历了三个变质阶段,推测其早期M1阶段变质温压条件可能与石榴斜长角闪片麻岩的峰期变质阶段相同(850~870℃/12.9 ~ 13.3kb);峰期M2和峰期后M3阶段变质矿物组合分别为Grt2+ Pl2+ Bt2+ Sil+ Qtz和Grt3+ Pl3+ Bt3+Sil+ Mus+ Qtz,温压计算结果分别为800~830℃/7.9~9.2kb和670~700℃/5.1~5.6kb.孔兹岩的M1、M2和M3变质阶段对应于石榴斜长角闪片麻岩的M1、M2和M3变质阶段.上述温压计算结果形成顺时针的P-T轨迹,表现为峰期高压变质作用后叠加了由高角闪岩相-中压麻粒岩相到低角闪岩相的退变质作用,反映了西昆仑与碰撞相关的大地构造背景,这可能与海西期古特提斯洋的闭合有关,之后叠加了印支期构造抬升过程中的剪切作用.  相似文献   
107.
董策  周建波 《地球科学》2013,(Z1):21-30
孔兹岩系普遍发育在华北克拉通,中国东北孔兹岩系最早发现是在佳木斯地块麻山群.近期对兴安、额尔古纳地块孔兹岩系中斜长角闪岩的主量、微量、稀土元素进行了研究.斜长角闪岩的主量元素以Fe2O3(1.83%~12.37%)、MgO(4.28%~7.29%)、CaO(6.27%~10.29%)含量较高,K2O(0.56%~2.09%)、SiO2(47.06%~56.13%)含量较低为特征.微量元素Sr、Cr、Ni、Co等元素的含量较高,轻、重稀土元素分异不明显,(La/Yb)N=2~6,具有弱的负Eu异常,δEu=0.76~1.05.斜长角闪岩的原岩为玄武岩或安山质玄武岩,具有板内拉斑玄武岩的特征,因此研究区孔兹岩系形成于裂谷沉积环境.这与佳木斯地块麻山群孔兹岩系形成环境一致,表明东北地区各地块的变质基底均为孔兹岩系,其原岩均形成于裂谷沉积环境,并统一经历约500Ma泛非期变质事件.西伯利亚克拉通南缘Sayang-Baikal造山带和蒙古地体晚泛非期变质岩也经历约500Ma变质作用,因此,中亚造山带内各地块均经历约500Ma变质作用,中国东北各地块可能起源于西伯利亚克拉通南缘晚泛非期造山带的一部分.  相似文献   
108.
韩栋材  靳二举  陈显 《探矿工程》2013,40(2):44-46,50
绳索取心液动锤技术集绳索取心技术与液动潜孔锤技术优势于一体,可比普通绳索取心钻进提高纯钻速30%~150%,在坚硬、脆性、“打滑”地层中钻进效果更为明显。介绍了绳索取心液动潜孔锤钻进技术在利比里亚邦州邦山铁矿详查中的应用情况,并对其应用效果进行了分析讨论。  相似文献   
109.
通过综合分析区域地质、遥感、物化探等多源信息背景,结合乔普卡里莫磁铁矿床地质特征、磁异常特征、矿体形态特征、矿石结构构造、矿物组合分析,表明该区内含铁建造布伦阔勒岩群的形成时代为早古生代;铁矿床主要赋存于布伦阔勒岩群黑云石英片岩岩性段内,矿床成因类型为海相火山沉积型磁铁矿矿床,后期受到一定的区域变质作用的叠加改造。提出应加强该区基础地质成矿问题及成矿规律研究,对于指导该区域内同类型磁铁矿床的找矿工作都具有重要的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110.
冀西北石榴基性麻粒岩中辉石的演化及其地质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冀西北石榴基性麻粒岩中的辉石可分为三个世代。第一世代的单斜和斜方辉石包裹于石榴石变斑晶中, 它们形成的温压条件为 T=750~830℃, P=1.0~1.26GPa。第二世代的单斜和斜方辉石分布于基质中, 它们和斜长石常构成120°交角的稳定共生结构, 形成条件 T=780~860℃, P=0.83~0.92GPa。第三世代的辉石产于石榴石的冠状反应边内, 形成条件 T=720~750℃, P=0.554~0.679GPa。从第一世代单斜辉石到第三世代单斜辉石, 它们的Al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