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726篇
  免费   516篇
  国内免费   1112篇
测绘学   63篇
大气科学   41篇
地球物理   104篇
地质学   3698篇
海洋学   197篇
综合类   169篇
自然地理   82篇
  2024年   21篇
  2023年   69篇
  2022年   68篇
  2021年   88篇
  2020年   74篇
  2019年   78篇
  2018年   75篇
  2017年   92篇
  2016年   111篇
  2015年   130篇
  2014年   206篇
  2013年   183篇
  2012年   219篇
  2011年   207篇
  2010年   168篇
  2009年   150篇
  2008年   150篇
  2007年   134篇
  2006年   146篇
  2005年   90篇
  2004年   110篇
  2003年   99篇
  2002年   75篇
  2001年   69篇
  2000年   113篇
  1999年   107篇
  1998年   142篇
  1997年   150篇
  1996年   176篇
  1995年   153篇
  1994年   92篇
  1993年   99篇
  1992年   136篇
  1991年   146篇
  1990年   105篇
  1989年   62篇
  1988年   14篇
  1987年   6篇
  1986年   7篇
  1984年   3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2篇
  1980年   4篇
  1979年   2篇
  1976年   2篇
  1946年   4篇
  1943年   2篇
  1942年   1篇
  1941年   2篇
  194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35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永平铜矿产于中石炭统地层中,是一大型的海底火山热液沉积经后期构造、岩浆改造的块状硫化物矿床。矿区产出“层状矽卡岩”,其规模远大于岩浆侵入体,与围岩整合产出。本文的研究表明:“层状矽卡岩”并非侵入体与碳酸岩发生接触交代作用的产物,而是沉积—火山沉积经后期改造形成的。“层状矽卡岩”与矿体在空间上共存,时间上经历了相同的发展阶段,“层状矽卡岩”对矿化起了进一步富集的作用。  相似文献   
992.
试论层状铜矿的三种主要成因模式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华仁民 《地质论评》1995,41(2):112-120
层状铜矿是铜矿资源中仅次于斑岩铜矿的重要矿床类型,包含多种成因机制,历来有同生与后生之争。本文归纳了这类铜矿的3种成因模式,即“沉积-成岩”、“沉积-喷气”和“沉积-改造”模式,讨论了它们的不同特征和机制,以及三者之间的相互关系。文中对“沉积-改造”模式进行了重点讨论,并强调了这一成矿作用的意义。  相似文献   
993.
卢焕章  毕献武  王蝶  单强 《矿床地质》2016,35(5):933-952
斑岩铜矿是主要的铜资源,是矿床研究和勘查的重要目标。斑岩铜矿按其与板块构造的关系可分为2种:俯冲带斑岩铜矿和碰撞造山带斑岩铜矿,它们在成矿流体方面有很多区别,其中较大的差别是碰撞造山带斑岩铜矿的钾化蚀变带比俯冲带斑岩铜矿的钾化蚀变带强得多,且范围也相对较宽。文章简述了这2种斑岩矿床的主要地质特征,着重从流体包裹体、蚀变作用和稳定同位素研究来探讨斑铜矿床成矿流体的主要特征,包括成矿流体的成分、形成温度和压力,氢、氧、碳和硫稳定同位素组成。这两种类型的斑岩铜矿中主要发育5种包裹体:M熔体包裹体;Ⅰ液体包裹体;Ⅱ气体包裹体;Ⅲ含子矿物的多相包裹体和CO2_H2O包裹体。Ⅱ类和Ⅲ类包裹体常共存,且均一温度相似,表明成矿流体经历了不混溶和沸腾作用。在Ⅲ类含子矿物的包裹体中发现了含金属硫化物(黄铜矿、黄铁矿)和氧化物(赤铁矿、磁铁矿)子矿物。在斑岩金矿和碰撞造山带的斑岩铜矿中出现CO2_H2O包裹体,在斑岩的斑晶和一些早期石英脉的石英中可见到熔体包裹体以及熔体_流体包裹体,它们代表斑岩岩浆的样品,说明斑岩铜矿的形成经历了岩浆和热液阶段。最近的研究表明,斑岩铜矿的初始流体是中等盐度和密度的岩浆流体。这种流体在上升过程中因压力释放而发生沸腾,形成气体包裹体和含子矿物的高盐度包裹体。  相似文献   
994.
诺尔特地区位于我国重要的阿尔泰有色金属和贵金属成矿带北部山区,近年来在该区不断发现有铜金矿化点,显示该区具有较好的找矿潜力。小土尔根铜矿位于诺尔特Au—Pb—Zn(—W—Mo)成矿带北部,红山嘴大断裂的北侧,成矿条件有利。本文通过详细的野外地质考察,选取该矿不同矿体中矿石的金属硫化物进行矿物学特征研究,在此基础上测试其化学成分和S、Pb同位素组成,以探讨其成矿物质的来源和成因类型。电子探针分析表明:黄铁矿的Co/Ni比值集中分布于5.0~11.1,S/Se范围为2217~7388,指示其为与火山作用有关的潜火山热液成因;闪锌矿中S/(Zn+Fe)值高于理论值,显示了硫逸度较高的热液环境;黄铜矿的[n(Cu)+n(Fe)]/n(S)=0.98,推测其成矿温度约为200℃,这与金属硫化物阶段石英脉中所测流体包裹体的均一温度220~250℃基本一致,均表明其形成于中低温环境;方铅矿的Pb/S值低于理论值,同样指示了硫逸度较高的热液环境;闪锌矿等硫化物中,多种元素均有类质同像现象的发生。硫化物的δ~(34)S_(V-CDT)组成范围比较窄,变化范围为7.1‰~10.6‰,集中分布于7‰~9‰之间,具有较明显的塔式分布特征,主要为单一的岩浆硫。硫化物Pb同位素组成比较稳定,在铅同位素构造模式图以及△β—△γ图解中,均显示其为壳幔混合源。综合目前研究,笔者认为小土尔根铜矿可能是晚古生代早期(D_1—D_2)阿尔泰造山暂歇拉张期岩石圈伸展作用的产物。  相似文献   
995.
大宝山矿床是我国著名多金属矿床之一,其中铁、铜硫、钨钼等元素均达到大型规模。据记载,唐宋时期古人即在此开采。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矿产开采量的不断加剧,数百年的开采使得矿区内已探明的铁、铜硫、钨钼等多金属矿产资源储量日益枯竭。因此,矿山外围、深部找矿勘探增储工作显得非常迫切。然而,数百年的勘查与开采使得矿区积累了大量的地、物、化、遥数据,从而迫切的需要建立地学空间数据库,对多源空间数据进行科学有效地管理;为成矿信息的提取研究提供可能性。鉴于传统数据库不适应于高效的管理多源数据库,且GIS技术以其高效的数据管理及强大的空间数据处理能力,为多源数据集成找矿提供了一个科学的平台,在成矿信息提取及成矿预测评价中的应用越来越受到国内外学者的高度重视。本文运用ArcSDE Geodatabase和Oracle空间数据库技术,从概念设计、逻辑结构设计、物理设计3大方面系统介绍了大宝山地学空间数据库的设计过程;从图形库的建立、属性库的建立、图形库与属性库的关联3个方面介绍了空间数据库的建立过程,进而完成了大宝山铜矿成矿信息的空间数据库建库工作;完成对成矿数据进行科学有效地存储、查询、处理、运算及更新等操作,从而实现了基于GIS与SDM相结合的技术从数据库中对遥感热液蚀变、地质、物探、化探等有用成矿信息的提取;最终利用SKUA-GOCAD三维平台将多源数据进行三维可视化显示。研究成果可为生产矿山开展的外围、深部找矿勘探工作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996.
王京  牛丽贤  苏永津 《地质论评》2016,62(S1):15-18
1999年以来,我国在基础地质调查和矿产资源评价方面,先后开展了新一轮国土资源大调查项目、全国危机矿山接替资源找矿专项、青藏专项、新疆358专项、找矿突破战略行动纲要(2011~2020年)、地质调查评价专项(2013~2020年)、整装勘查等工作。中央财政和省级地方财政在基础地质调查和矿产勘查投入上逐年增加。这些工程的实施和勘查投入的大幅增加,使得基础地质工作程度大幅提高,铜矿勘查取得了重大突破,发现和评价了一批具有重大影响的大型或特大型矿产地。本文对我国主要有色金属矿产在过去14年的找矿成果的系统梳理与找矿成果分析,期望为我国今后对主要有色金属的勘查工作的科学部署和实现进一步的找矿突破提供参考意见。  相似文献   
997.
青海省祁漫塔格-都兰成矿带是以铁铜多金属为主的成矿带,其矿产丰富但研究程度较低。双庆铁矿床是该成矿带上的典型矿床,目前尚未系统开展流体包裹体及稳定同位素地球化学研究。本文通过流体包裹体显微测温和稳定同位素分析测试研究表明,该矿床自含磁铁矿石英脉到石英硫化物阶段,流体性质略有改变。均一温度变化范围为213.7℃~327.8℃,盐度变化范围为0.53%~6.14%,密度变化范围为0.703~0.888g/cm3,属于中高温、低盐度、低密度流体; 从变化可知, 随着成矿作用继续进行,成矿均一温度与流体盐度有一定程度降低。磁铁矿的δ18OV-SMOW 变化范围为4.4‰~10.8‰,表明磁铁矿的成矿物质来源于幔源;热液硫化物的δ34SV-CDT 值分别为0.9‰和-0.1‰,平均值为0.4‰,具陨石硫特征,反映了火成硫和深源硫的来源特点;热液方解石的δ13CV-PDB 变化范围为-6.3‰~-5.2‰,表明其碳质来源于深源花岗岩浆,结合δ18OV-SMOW 的-33.8‰~-18.3‰变化范围,通过碳氧同位素研究结果推测其碳质可能主要来自花岗岩浆,后期受大气降水影响明显。石英中δD-δ18OH2O 结果表明,双庆铁矿床早期成矿流体以岩浆热液为主, 晚期有大量大气降水的加入, 即成矿流体为岩浆水与大气降水的混合流体。  相似文献   
998.
基性-超基性岩中赋存有铜镍硫化物矿床、豆荚状铬铁矿床等许多重要的矿床,基性-超基性岩成岩成矿方面的研究多采用镁铁比值,但以往利用该比值时未考虑岩石的SiO_2含量、地质构造及岩石蚀变等一些重要条件。文章结合国内外一些重要的铜镍矿床和铬铁矿矿床,考虑到上述的几个条件,讨论了镁铁比值在划分岩石类型方面的应用,通过计算给出了与前人不同的镁铁比值划分区间。  相似文献   
999.
位于西昆仑甜水海地块东段的大红柳滩赤铁矿是近几年发现的大型铁矿床,产于震旦纪甜水海岩群滨浅海相浅变质碎屑岩-碳酸盐岩中,赋矿岩性主要为含铁白云质大理岩、白云母石英片岩和硬绿泥石白云母石英片岩。通过矿体形态特征、矿物组合和矿石结构构造分析,认为该时期存在缺氧富铁洋盆或者深水盆地,矿床的形成经历了铁质沉积和变质改造两个阶段,属于新元古代沉积变质成因条带状硅铁建造矿床(BIF),找矿潜力巨大。该矿床是继塔什库尔干县一带发现了多个与火山岩建造密切相关的大型规模Algoma型BIF之后的重大找矿突破,也是西昆仑地区首次发现该类型矿床。深入开展该矿床的地质特征及勘探工作,能够指导西昆仑铁矿的下一步找矿方向,推进新疆地区条带状含铁建造(BIF)研究和西昆仑构造格局演化的认识。  相似文献   
1000.
老挝是我国近年来国外风险勘查重点支持的东南亚国家之一。通过路线地质调查、磁法剖面测量和槽探等勘查工作,在华潘省华芒县发现了一个优质富铁矿床,暂且称之为"华芒铁矿床"。本文着重从地层、构造、岩浆岩等三个方面与成矿的关系,阐述了华芒铁矿床地质特征及找矿标志,为后续找矿指明了方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