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73篇
  免费   510篇
  国内免费   885篇
测绘学   78篇
大气科学   427篇
地球物理   192篇
地质学   1975篇
海洋学   299篇
天文学   2篇
综合类   92篇
自然地理   103篇
  2024年   25篇
  2023年   80篇
  2022年   124篇
  2021年   106篇
  2020年   92篇
  2019年   105篇
  2018年   84篇
  2017年   75篇
  2016年   106篇
  2015年   97篇
  2014年   151篇
  2013年   113篇
  2012年   134篇
  2011年   128篇
  2010年   123篇
  2009年   121篇
  2008年   120篇
  2007年   131篇
  2006年   133篇
  2005年   106篇
  2004年   100篇
  2003年   97篇
  2002年   116篇
  2001年   96篇
  2000年   81篇
  1999年   80篇
  1998年   81篇
  1997年   72篇
  1996年   74篇
  1995年   53篇
  1994年   51篇
  1993年   34篇
  1992年   23篇
  1991年   15篇
  1990年   12篇
  1989年   16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2篇
  1983年   1篇
  1954年   1篇
  1945年   1篇
  1944年   1篇
  194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16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51.
加拿大地盾早元古前陆盆地及有关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152.
北祁连造山带陆块构造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刘寄陈 《地球科学》1991,16(6):635-642
  相似文献   
153.
闻昆娣 《华南地震》1991,11(3):19-24
本文利用1984年我国东部陆绥地区符-奉测线的深部探测资料,通过震相对比及正反演计算,给出该区介质的物理参数和地壳构造形态。并对界面起伏及深大断裂的展布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54.
大气环流模式中引入陆面过程的综合性分析表明:大气对下垫面特征是敏感的。  相似文献   
155.
黑河实验(HEIFE)──对干旱地区陆面过程的一些新认识   总被引:63,自引:2,他引:63  
胡隐樵  高由禧 《气象学报》1994,52(3):285-296
综合介绍“黑河地区地气相互作用野外观测实验研究(HEIFE)”的概况。系统分析干旱地区陆面过程的一些基本问题,它们是:(1)干旱地区地表面热量平衡的基本特征:干旱地区蒸发量很小,地表热量平衡中以感热为主.潜热可以忽略不计。(2)干旱地区陆面过程参数化问题:干旱地区能量和物质湍流输送的参数化必须考虑层结影响,否则将造成严重误差。(3)干旱地区一种特殊现象──绿洲与沙漠环境的相互作用:绿洲的“冷岛效应”和临近绿洲沙漠或戈壁的“逆湿现象”是这种相互作用的结果。这些研究结果将加深我们对干旱地区陆面过程的认识。  相似文献   
156.
天山两侧前陆冲断系构造样式与前陆盆地演化   总被引:77,自引:2,他引:77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刘和甫  梁慧社 《地球科学》1994,19(6):727-741
天山造山带呈W结构,由V形结构的南天山和北天山复合而成,两者具有不同的造山模式。南天山自震旦纪开始张裂,扩展为被动大陆边缘和洋盆,在志留-泥盆纪时俯冲,延续至石炭纪碰撞,旋回时限达400Ma以上,应属威尔逊旋回造山模式。北天山应自泥盆纪开始弧后扩张,形成泥盆-石炭纪边缘海小盆。在石炭纪晚期闭合,旋回时限约100Ma,应属于孤后造山模式,前陆褶皱-冲断带的变形主要分为两期:早期由于楔冲作用所产生的薄  相似文献   
157.
边缘陆块与边缘陆块型火山岩夏军,王成善,李秀华(成都理工学院,成都610059)关键词板块构造、边缘陆块、边缘陆块型火山岩、火山岩岩石学中国东部中生代火山岩十分发育,火山岩带呈北北东向延伸,与西太平洋俯冲消减带大致平行,长达数千公里,是中国东部重要的...  相似文献   
158.
扬子陆块北缘地壳的钕同位素组成及其构造意义   总被引:18,自引:2,他引:18  
本文报道了扬子陆块北缘主要地体的变质岩和沉积岩钕同位索组成。根据这些数据和陈江峰等已发表的皖南变质岩和沉积岩钕同位素数据可以初步获得一扬子陆块东段钕同位素地球化学图。该图表明,在晋宁运动期,扬子陆块的南北陆缘区均为构造岩浆活动带,南大别地体为北缘活动带之一部,佛子岭群是华北陆块南缘的复理石建造,其基底为较年青的火山.沉积建造.构造背景与弧后盆或弧前类似。大别山超高压片麻岩的原岩为具有非常古老(太古宙)物源区的沉积岩。  相似文献   
159.
龙门山前陆盆地充填序列   总被引:22,自引:1,他引:22  
文章以构造地层学和层序地层学相结合的综合地层学分析方法作为分析龙门山前陆盆地的基础,以不整合面和其对应面作粉割盆地充填序列的基本界面,并按不整合面的规模和性质,将龙门山前陆盆地充填序列分割为6个构造层序和14个层序,初步查明了龙门山前陆盆地充填序列和沉积体系三维空间配置模式及其在时间上的演变。建立了龙门山前陆盆地地层格架和充填模式。  相似文献   
160.
华南晚三叠世前陆盆地的成因地层格架及演化历史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详细研究盆地中各类沉积体系的沉积构成和演化过程的基础上,通过成因地层对比,建立了残留海湾—前陆盆地的成因地层格架。根据沉积体系的时空组合及其与相关等时性地层面的配置关系,划分出了3个构造沉积幕,每个构造沉积幕都是盆地基底荷载挠曲变形至弹性回跳过程的沉积响应。海平面升降变化和盆内软沉积物压实沉降虽然不能触发和主控盆地基底的构造挠曲旋回,但对各构造沉积幕的地层构型和持续时间有重要影响。盆地基底荷载挠曲变形与海平面升降或压实沉降过程以不同方式叠加,产生各种类型的构造沉积幕,与前陆盆地共生的还有后陆盆地和残留的弧后盆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