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73篇
  免费   510篇
  国内免费   885篇
测绘学   78篇
大气科学   427篇
地球物理   192篇
地质学   1975篇
海洋学   299篇
天文学   2篇
综合类   92篇
自然地理   103篇
  2024年   25篇
  2023年   80篇
  2022年   124篇
  2021年   106篇
  2020年   92篇
  2019年   105篇
  2018年   84篇
  2017年   75篇
  2016年   106篇
  2015年   97篇
  2014年   151篇
  2013年   113篇
  2012年   134篇
  2011年   128篇
  2010年   123篇
  2009年   121篇
  2008年   120篇
  2007年   131篇
  2006年   133篇
  2005年   106篇
  2004年   100篇
  2003年   97篇
  2002年   116篇
  2001年   96篇
  2000年   81篇
  1999年   80篇
  1998年   81篇
  1997年   72篇
  1996年   74篇
  1995年   53篇
  1994年   51篇
  1993年   34篇
  1992年   23篇
  1991年   15篇
  1990年   12篇
  1989年   16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2篇
  1983年   1篇
  1954年   1篇
  1945年   1篇
  1944年   1篇
  194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16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991.
In order to find out the distribution of strata, rock, paleontology and Carlin-type gold desposits in Southwestern Guizhou Province, the authors developed the 1:50 000 regional geological survey of Jingnan sheet, Bajie sheet and Pojiao sheet using the new methods of digital geological mapping, modern geological theory and test methods.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strata graphical units were clarified and divided, and that 18 informal mapping units were established according to rock associations as well as animal and plant fossils. Marine reptile fossils--Ichthyosaurid were first found in shelf facies of late Early Triassic at Northwestern Youjiang Basin. Marine reptile fossils--Nothosaurus were also found in platform-edge reefs facies of Middle Triassic. 11 new mineralization occurrences were discovered, including 9 gold mineralization occurrences, 1 molybdenum mineralization occurrence and 1 collophanite mineralization occurrence. This paper also delineated three metallogenic prospective areas and one target area. The research can provide useful information for geological and mineral investigations and researches in this area.  相似文献   
992.
The Asmari Formation deposited in the Zagros foreland basin during the OligoceneMiocene. Lithologically, the Asmari Formation consists of limestone, dolomitic limestone, dolomite, argillaceous limestone, some anhydrite(Kalhur Member) and sandstones(Ahwaz Member). This study is based on the analysis of core samples from four subsurface sections(wells Mn-68, Mn-281, Mn-292 and Mn-312) in the Marun Oilfield in the Dezful embayment subzone in order to infer their provenance and tectonic setting of the Ahwaz Sandstone Member. Petrographical data reveal that the Ahwaz Sandstone comprises 97.5% quartz, 1.6% feldspar, and 0.9% rock fragments and all samples are classified as quartz arenites. The provenance and tectonic setting of the Ahwaz Sandstone have been assessed using integrated petrographic and geochemical studies. Petrographic analysis reveals that mono- and poly-crystalline quartz grains from metamorphic and igneous rocks of a craton interior setting were the dominant sources. Chemically, major and trace element concentrations in the rocks of the Ahwaz Sandstone indicate deposition in a passive continental margin setting. As indicated by the CIW′ index(chemical index of weathering) of the Ahwaz Sandstone(average value of 82) their source area underwent "intense" recycling but "moderate to high" degree of chemical weathering. The petrography and geochemistry results are consistent with a tropical, humid climate and low-relief highlands.  相似文献   
993.
气候模式中关键陆面植被参量遥感估算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卫星遥感资料对于改善气候模式的强迫场,改进相关物理参数,提高数值模式模拟的准确性具有重要作用。目前,全球已经积累了多年的卫星遥感资料,并且已有多种陆面参量遥感产品。然而,卫星遥感资料在气候模式中的应用还非常有限。充分利用卫星遥感资料,对于提高气候模式模拟能力具有重要作用。选择植被覆盖度(Fractional Vegetation Cover,FVC)、叶面积指数(Leaf Area Index,LAI)和地表反照率(Albedo)3个关键陆面参量的遥感估算方法进行评述,并分析了陆面参量真实性检验的尺度转换问题,还以WRF(Weather Research and Forecasting model)为例,阐述了遥感估算的陆面参量应用于模式的表达方式。最后讨论了关键陆面参量遥感估算的不确定性和遥感参量应用于气候模式的尺度匹配等亟待解决的问题,并对这些问题的未来改进方向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994.
设置合理的冠层辐射传输参数有利于地表能量过程的真实表达,将对改善陆面过程模型模拟精度起到重要作用。基于2008年和2012年锦州农田生态系统的通量、气象及生物因子连续观测,分析了玉米农田叶面积指数、植被覆盖度、平均叶倾角、叶片反射率和透射率动态变化规律及各因子间的关系,对CoLM模型辐射传输参数进行优化,并对模型优化效果进行定量评价。结果表明:叶面积指数与植被覆盖度和平均叶倾角分别呈幂函数和二次函数关系;平均叶倾角的参数优化对模型模拟几乎没有影响;叶片反射率和透射率优化后,冠层反照率模拟精度明显提高;净辐射、感热模拟值对实测值解释能力分别提高0.6%和4.0%,Nash-Sutcliffes系数增大0.008和0.028,相对均方差(RRMSE)减小0.068和0.050;潜热模拟精度改善程度小于感热,地表热通量未表现出改善。  相似文献   
995.
黔东北印江合水和石阡乌谷溪的小溪组中发育良好的遗迹化石,经鉴定共计有5个属的遗迹化石:Palaeophycus isp.,Rusophycus isp.,Planolites isp.,Gordia isp.和Phycodes isp.。根据遗迹化石的组合特征,该组合属于Cruziana遗迹相。结合2个剖面的沉积构造和砂岩粒度分析结果,认为小溪组的沉积环境为相对安静的平均低潮线以下的临滨带。  相似文献   
996.
在分析南美北部前陆盆地重油成藏特征的基础上,总结各盆地重油成藏的主控因素,探讨其勘探前景。南美北部前陆盆地重油的烃源岩为上白垩统浅海相泥岩,储层为白垩系和第三系浅海-三角洲相砂岩。重油成藏具有平面上呈带状分布、生烃条件优越、主要储层单一、埋藏较浅、运移距离长、以非构造油藏为主和稠变作用强的特征。重油成藏在宏观上受烃源岩、构造背景和稠变作用的控制。各盆地的主控因素又稍有不同:EV盆地的成藏主控因素为运移通道和中新统砂岩的分布;LB盆地为渐新统砂岩和局部盖层的分布;POM盆地为上白垩统砂岩和区域性盖层的分布。研究认为,南美北部前陆盆地的重油成藏条件有利、资源丰富、勘探潜力巨大。对于未来的重油勘探,以LB盆地的勘探潜力最大,EV和POM盆地次之;以第三系为主要勘探层系;以前陆斜坡带深度范围为61~2 667m的构造-地层圈闭为主要勘探目标。  相似文献   
997.
颜茂都  张大文 《矿床地质》2014,33(5):945-963
中国钾盐资源匮乏,目前陆相钾盐资源已基本探明,但海相找钾还没有取得重大进展,然而,要想建立适合中国小陆块海相成钾理论框架,实现海相找钾突破,一个重要基础性工作是确定特定时段中国小陆块典型海相盆地的古地理纬度。而古地磁学是确定陆块的纬向运动,开展古地理重建的最有效手段。文章针对中国4类成钾潜力较高的典型海相盆地所属陆块——华北、华南、羌塘、兰坪-思茅陆块,通过收集、评价和筛选以往古地磁研究成果,总结了这些陆块在主要成盐成钾阶段的古纬度变迁历史,确定华北陆块(绥德)在中、晚奥陶世的古纬度为9.2°S~14.2°S,华南陆块(成都)在三叠纪的古纬度为10.6°N~23.1°N,羌塘陆块(雁石坪)在中、晚侏罗世的古纬度为14.6°N~27.5°N,兰坪-思茅盆地(江城)在白垩纪至古新世的古纬度为20.9°N~27.6°N。同时,为了更好地探讨兰坪-思茅盆地的成钾潜力,对与其相邻的已发现巨型钾盐矿床的印度支那块体开展了相应时段的古纬度研究,确定该陆块(万象)在白垩纪的古纬度约为21.1°N~21.3°N。最后,综合古纬度和其他地质证据,从大地构造背景上探讨了4个陆块的成盐、成钾条件。  相似文献   
998.
根据近年来全球地壳上地幔探测的成果,分析了洋陆转换、地壳和岩石圈加厚的作用过程。洋陆转换作用可分为以下五个演化阶段:① 同大洋扩张期的地壳增厚;② 海沟发生与早期俯冲;③ 俯冲带成熟与沟弧盆体系形成;④ 俯冲带汇聚和位移;⑤ 陆—岛碰撞和陆壳连接。同大洋扩张期的地壳增厚作用指发生在被动大陆边缘的地质作用。包括沉积作用,岩浆底侵作用,下地壳和岩石圈地幔压裂,形成海沟等。海沟形成后陆缘转变为主动大陆边缘,大地构造机制转换为板块俯冲作用。成熟期的洋—陆转换作用特征是海盆扩张和板块俯冲造成的洋壳缩短取得平衡。弧后盆地和弧后边缘海的打开,表明俯冲带进入完全成熟的阶段。洋脊俯冲之后过成熟期的洋—陆转换作用,其特征是海盆逐渐缩小而且板块俯冲带汇聚。这里既有密集的俯冲带又有短期打开的边缘海岭;俯冲带不断位移,既可后撤也可前冲;俯冲板块经常发生断裂和拆沉。过成熟期的板块俯冲结果是边缘海微板块的萎缩。经过陆—岛碰撞,岛弧地壳增厚,与大陆板块连为一体,成为大陆内部的一个构造单元,即显生宙的“古洋—陆转换带”。  相似文献   
999.
甘蒙北山地区下石炭统绿条山组 时代修正及其构造意义   总被引:9,自引:1,他引:8  
甘肃—内蒙古北山地区位于中亚造山带中段,其晚古生代洋盆最终闭合时间倍受关注且久有争议。早石炭世是该区洋陆转换的关键时期之一,下石炭统下部绿条山组与下伏的下、中泥盆统之间的角度不整合被认为是该区构造隆升的主要证据之一。但由于研究程度限制,绿条山组的时代尚有争议,一定程度上制约了该区构造演化的深入分析。北山北部甜水井北与碎石山剖面绿条山组火山岩的LA-ICP-MS锆石U-Pb年龄分别为296.8±3.5Ma与311.1±3.2Ma,产出晚石炭世巴什基尔期(Bashkirian)菊石Gastrioceras和Branneroceras,时代应修订为晚石炭世—早二叠世早期。研究区下泥盆统—上石炭统沉积充填及生物群落特征表明该区可能在晚石炭世由大陆边缘浅海演化至裂谷盆地,上石炭统与下、中泥盆统之间的角度不整合代表洋陆转化造成的长时间隆升剥蚀。  相似文献   
1000.
印支期龙门山造山楔推进作用与前陆型礁滩迁移过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鞍塘期龙门山前陆盆地是印支期造山楔加载于扬子地台西缘而形成的挠曲前陆盆地。根据地表露头、钻孔剖面和地震反射剖面资料,本文通过分析前陆盆地早期前陆缓坡型鲕粒滩-硅质海绵礁组合在时间和空间上的迁移规律,标定了卡尼期龙门山造山楔的推进速率。结果表明:卡尼期马鞍塘组是分布于底部不整合面之上的第一套地层单元,在垂向上前陆型鲕粒滩-硅质海绵礁组合显示为鲕粒灰岩滩-生物碎屑滩-硅质海绵礁灰岩-泥页岩的向上变细的沉积序列,记录了前缘隆起边缘碳酸盐缓坡和海绵礁的构建和淹没过程,反映了在相对海平面的持续上升中鲕粒滩-硅质海绵礁被淹没致死的过程。在横向上,盆地结构显示为西厚东薄,并向西倾斜的不对称盆地,由西向东依次分布了深水盆地、碳酸盐缓坡和海绵礁和浅水滨岸带等沉积物类型,显示了从龙门山造山楔向前陆一侧具有泥页岩向鲕粒滩-硅质海绵礁的变化特征。其中鲕粒滩-硅质海绵礁丘组合发育于15~30m深度的前陆同斜缓坡上,呈面向西的条带状展布,其走向线与龙门山冲断带的走向大致平行。并可将其划分为7个鲕粒滩-硅质海绵礁相带,表明卡尼期硅质海绵礁丘和滩沿底部不整合面向南东方向的前陆缓坡超覆,其超覆线和相带的走向与龙门山冲断带的走向平行,显示了7条硅质海绵礁丘和滩是随着相对海平上升过程而向南东方向的前陆缓坡超覆过程中逐次形成的。卡尼期硅质海绵礁迁移速率为18mm·yr-1,其与龙门山造山楔推进速率(15mm·yr-1)基本一致,表明印支期龙门山逆冲楔推进速率与前陆鲕粒滩-硅质海绵礁丘迁移速率具有明显的耦合关系。据此,本次提出了龙门山前陆盆地早期前陆型碳酸盐缓坡和硅质海绵礁的迁移模式,其形成的过程为:龙门山造山楔于卡尼期初始构造负载于扬子板块西缘,导致了前陆地区的挠曲沉降,形成了前陆盆地,驱动了相对海平面的持续上升,前陆盆地处于欠补偿状态,当相对海平面上升速率与硅质海绵礁生长速率相同时,在15~30m深度的前陆同斜缓坡上发育了鲕粒滩-硅质海绵礁丘组合,随着龙门山造山楔不断地的向前陆地区推进,前陆盆地内相对海平面持续上升,逐次在前陆缓坡上15~30m深度的的位置开启了新的硅质海绵礁群的生长窗,形成了本区卡尼期7条带状展布的鲕粒滩-硅质海绵礁丘组合。因此,硅质海绵礁的淹没过程和迁移过程是龙门山造山楔向扬子克拉通推进过程的沉积响应,显示了在卡尼期-诺利期松潘-甘孜残留洋盆的迅速闭合和逆冲楔构造负载向扬子板块推进的动力学过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