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51篇
  免费   78篇
  国内免费   155篇
测绘学   2篇
大气科学   2篇
地球物理   52篇
地质学   469篇
海洋学   7篇
综合类   33篇
自然地理   19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16篇
  2022年   17篇
  2021年   18篇
  2020年   14篇
  2019年   22篇
  2018年   16篇
  2017年   15篇
  2016年   19篇
  2015年   20篇
  2014年   26篇
  2013年   22篇
  2012年   21篇
  2011年   31篇
  2010年   31篇
  2009年   23篇
  2008年   20篇
  2007年   16篇
  2006年   26篇
  2005年   28篇
  2004年   12篇
  2003年   21篇
  2002年   21篇
  2001年   14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11篇
  1998年   14篇
  1997年   11篇
  1996年   8篇
  1995年   9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7篇
  1992年   12篇
  1991年   6篇
  1990年   5篇
  1989年   10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1年   2篇
  1979年   1篇
  1958年   1篇
  1949年   1篇
  1948年   1篇
  194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8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31.
黄土岩溶泉岩溶发育特征综合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肖军  赵景波 《中国沙漠》2006,26(2):180-183
为进一步查明黄土地下水岩溶作用的强弱与变化规律,我们于2004年6月到2005年6月对长安县杨万村黄土岩溶泉进行了每月2次的观测,实验结果显示:杨万村岩溶泉pH值变化在6.89~7.38之间,年均值为 7.12,具弱碱性特点;电导率变化在634.36~758.27 μs\5cm-1之间,年均值为 681.61 μs\5cm-1。从当年6月到次年6月,黄土岩溶泉pH值在总体上呈现降低—升高—降低的变化规律,电导率呈现降低—升高的变化规律,pH值波动性较大。岩溶泉水的pH值和电导率受降水量、水温和CO2含量高低控制。水温、降水量和CO2含量高的夏、秋季,pH值小、电导率大;水温、降水和CO2含量低的冬、春季,pH值大、电导率小。由岩溶泉水的pH值和电导率大小变化得知,夏、秋季该泉岩溶作用强,冬、春季岩溶作用弱。与镇安渔洞河灰岩岩溶泉相比,黄土岩溶泉流量稳定、pH值低、电导率高,且pH值、电导率日变化显著。存在差异的主要原因为两地岩溶水的补给方式不同,黄土岩溶泉水具有典型地下水的特征,以薄膜水缓慢补给为主,而渔洞河岩溶泉以管道和重力水快速补给为主。  相似文献   
132.
青藏高原北部不冻泉移动冰丘及灾害效应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不冻泉移动冰丘发育于青藏高原北部常年冻土区断裂破碎带,2001年仅在青藏公路东南侧形成1个小型冰丘,2002年在青藏公路西北侧形成低矮冰丘群,2004-2005年发展成为大型冰丘群,2006年移动冰丘的发育高度和分布范围进一步增大。不冻泉移动冰丘不仅穿刺青藏公路路基,破坏青藏公路桥涵结构,蚕食青藏公路路堤,影响青藏公路的交通安全;而且导致输油管道拱曲变形,诱发地面塌陷和地裂缝,产生显著的灾害效应。采用适当的工程措施,通过地下疏导或地表排放沿断裂破碎带上涌的地下泉水,能够有效减轻或防治不冻泉移动冰丘的灾害效应。  相似文献   
133.
山西岩溶泉域水污染现状、趋势与防治对策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时坚  王晶  刘德深  韩行瑞 《中国岩溶》2004,23(3):219-224
山西岩溶泉域环境脆弱,水煤资源共存,加上工业和生活“三废”的不合理排放,造成了岩溶泉域局部地段出现点状和面状污染,主要表现为岩溶水的总硬度、硫酸盐、溶解性总固体、铁和COD等污染物含量普遍增高,而且污染还有逐年加重的趋势。为了有效遏制泉域岩溶水的污染,提出了严格控制地表污染源、提高资源再生利用水平、减少污染物排放量,以及建立岩溶水水源地环境保护区等综合治理措施。   相似文献   
134.
甘肃北山“勒巴泉群”的解体及地质意义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勒巴泉群”分布于勒巴泉、盐池东、野马街一带。过去 ,“勒巴泉群”的研究是在史密斯地层学理论指导下 ,认为其时代属前震旦纪、志留纪。在非史密斯地层学理论指导下 ,对马鬃山区“勒巴泉群”进行了解体 ,建立了新的地层系统 ,主体由前长城—长城系及震旦—奥陶系组成 ,该地层系统揭示了北山造山带的大地构造演化过程 :北山自震旦纪 (最迟于晚震旦世 )开始古陆壳裂解 ,塔里木板块与华北板块分离。寒武—奥陶纪时期形成小洋盆、裂谷、弧后盆地、岛弧、海山与微陆块群并存的多期裂解与拼合的海陆相间的多岛洋造山格局  相似文献   
135.
神头泉域岩溶水的水化学特征显示,岩溶水样的总溶解固体质量浓度、Sr2 质量浓度及宏量组分质量浓度均由泉域北、西、南部向排泄区增大,与岩溶水的流动方向一致.根据c(Sr)/c(Ca)与总溶解固体质量浓度可将神头泉群划分为3个泉组,对应于3个不同的岩溶水子系统,岩溶水样的聚类分析结果与这一结论相符合.研究表明水文地球化学信息对地下水系统的水动力特征分析具有指示意义.  相似文献   
136.
华清4#泉水溶气体百分含量合计的强震远场前兆特征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华清4#泉水溶气体百分含量合计(QB)的取值范围为100±5.按4舍5入法取整数值,将其分为11个区段.以年为单位,统计QB落在每个区段内的频次.频率分布直方图显示,在QB取值区间内,分区段频率呈近似正态分布.将落入QB频率最高的区段称为轴,将轴在不同区段上位置的变化称为轴漂.研究表明,QB在不同区段上轴的漂移,反映了区域应力场的不同状态.轴落入99区段上,反映的是区域应力场的增强,与远场M≥7.0地震及伴生中强地震、鄂尔多斯块体周边后继中强地震有很好的相关性;轴落入98区段上,反映的是区域应力场的相对稳定;轴落入97区段上,反映的是巨大地震后,区域应力场的调整及中强地震活动格局的变化.文中还阐述了99区段轴值与地震对应关系的几个特征.  相似文献   
137.
《福建地震》2006,22(1):56-62
  相似文献   
138.
内蒙古北山地区阿民乌素一带公婆泉组变质火山岩主要由钠长阳起岩、斜长阳起岩和斜长阳起片岩组成.三者主量元素显示相对高钠w(Na2O)=0.32%~2.46%,低钾w(K2O)=0.08%~0.38%、钛w(TiO2)=0.93%~1.03%,略富镁 w(MgO)=9.61%~12.04%、钙 w(CaO)=9.96%~1...  相似文献   
139.
用水化学方法确定岩溶富水区——以山西延河泉域为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延河泉域含水层的水质分析资料,计算地下水中侵蚀性CO2的含量、矿物饱和指数(βi)与奥陶系灰岩(O2)顶面标高(H)的函数关系。通过作图与分析其关系曲线,对延河泉域含水层进行富水性分区,得到奥陶系顶面标高在350~600m间为强富水区.q=5.55~6.975L(s.m);标高在750-600m及350-200m间为中强富水区;标高存700m以上和600m以下为弱富水区,该结论经过勘探和抽水试验得到了验证。  相似文献   
14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