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66篇
  免费   163篇
  国内免费   371篇
测绘学   21篇
地球物理   25篇
地质学   2078篇
海洋学   3篇
综合类   55篇
自然地理   18篇
  2024年   37篇
  2023年   89篇
  2022年   108篇
  2021年   93篇
  2020年   66篇
  2019年   78篇
  2018年   31篇
  2017年   66篇
  2016年   77篇
  2015年   48篇
  2014年   86篇
  2013年   62篇
  2012年   76篇
  2011年   86篇
  2010年   71篇
  2009年   61篇
  2008年   96篇
  2007年   78篇
  2006年   99篇
  2005年   96篇
  2004年   74篇
  2003年   54篇
  2002年   42篇
  2001年   42篇
  2000年   67篇
  1999年   43篇
  1998年   28篇
  1997年   30篇
  1996年   27篇
  1995年   26篇
  1994年   9篇
  1993年   11篇
  1992年   25篇
  1991年   71篇
  1990年   61篇
  1989年   28篇
  1988年   19篇
  1987年   12篇
  1986年   11篇
  1985年   9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2篇
  1980年   1篇
  194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2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61.
通过瞬变电磁测深方法在公婆泉地区寻找砂岩型铀矿中的应用,以视电阻率断面特征的定性分析,结合孔旁测深、正演拟合、反演计算,划出了4个大的地层界面。根据地层的隆起、凹陷特征分析了地下水的补、径、排条件。探讨了砂岩型铀矿成矿地质环境。  相似文献   
62.
通过对公婆泉盆地吐路一驼马滩地区瞬变电磁测深视电阻率断面特征的分析,结合孔旁测深正演拟合,反演计算等,以定性分析、定量解释方法对该区地层进行了四个大的地层界面推断划分。为该区的铀矿找矿地质环境的分析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63.
地下水系统与地下水系统分析足传统水义地质学与现代科学紧密结合的产物,它推动了水文地质学综合研究的发展。砂岩型铀矿是产于中新生代盆地内、具有一定水文地质结构的沉积岩中由外生地下水作为成矿溶液的矿床。本文从地下水系统的性质、基本结构和环境入手,在学习和应用国内外关于地下水系统研究成果的基础上,结合砂岩型铀矿及其形成条件的基本理论。认为砂岩型铀矿是地下水系统结构与环境综合作用的结果。是地下水系统的功能的表现。因此,在砂岩型铀成矿及勘查中加强地下水系统研究。既可以拓展地下水系统研究成果的实用领域。同时对指导砂岩型铀矿成矿机理的分析和勘查具重要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64.
阳山火山盆地位于赣杭带东段寿昌一梅城火山喷发亚带东端,足又叠置于寿昌一梅城大型火山盆地之上的次级继承式负向火山构造,为该区中生代火山活动进入第二亚旋回所形成的火山沉陷盆地。因铀矿品位特别高、埋藏浅、采易性能好而著名的下梓州(199)热液—淋积叠加型富铀矿床即产于阳山火山盆地的西缘。本文在分析区域铀成矿地质背景及盆地特征的基础上,详细论述了盆地铀成矿特征和成矿条件,进一步指明了该盆地的找矿前景。研究认为盆地西侧与199富铀矿床相毗邻的289铀矿化点及其外围是该盆地今后寻找富铀矿的最佳地段。  相似文献   
65.
本文在综合整理、研究江西省地球物理资料的基础上,对富大铀矿与区域地球物理场和深部地球物理构造的内在关系进行了探讨,提出了有利于形成富大铀矿的地球物理-地质构造环境模式,预测了江西省主要铀成矿带内富大铀矿远景区。  相似文献   
66.
东北四海龙湾玛珥湖沉积物纹层计年与137Cs、210Pb测年   总被引:15,自引:6,他引:15       下载免费PDF全文
对东北四海龙湾玛珥湖SHLF6孔纹层沉积物的137Cs放射性测量表明:137Cs比活度的最大值出现在55cm处,对应于1963年世界原子弹试爆高峰期。纹层计年表明0~6cm共有35个纹层层偶。从75cm到65cm,137Cs比活度从256±009dpm/g急剧增加到1868±017dpm/g,可能65cm对应于1954年。通过测量226Ra子核214Pb和214Bi(能量为295keV,352keV和609keV)放射的光子数获得226Ra比活度数据,然后求得过剩210Pb比活度(210Pbuns)。210Pbuns比活度随深度增加而呈指数衰减,其异常波动可能与人类活动以及沉积速率变化有关,例如55cm处210Pb比活度较高,与137Cs的峰值对应,这可能与1963年前后人工核实验的高峰有关,因为核试验不仅产生137Cs,而且可以产生208Pb和210Pb;45cm处210Pb比活度较低,而226Ra较高,可能与人类活动加剧,导致沉积速率增加有关。根据210PbunsCRS模式,SHLF6孔0~19cm的平均沉积速率为20mg/cm2·a,或约为011cm/a。210Pb测年数据与137Cs时标及纹层计年均有很好的一致性。四海龙湾玛珥湖发育的纹层为年纹层,可以建立高分辨率时间序列。  相似文献   
67.
鲁溪-仙人嶂辉绿岩脉于燕山晚期侵位于粤北贵东复式岩体东部,其主要元素显示拉斑玄武岩系列;富集大离子亲石元素,轻微富集LREE,亏损Zr和Hf,而Nb和Ta基本无亏损,Eu基本无异常,具有与板内玄武岩相似的微量元素地球化学特征。该辉绿岩具有较高的εNd(t)值(3.6~4.9)、(87Sr/86Sr)i值(0.70530~0.70641)和δ18O值(7.3‰~8.0‰)以及典型的Dupal异常铅等特征,在Sr-Nd,Pb-Sr,Pb-Nd和Pb-Pb相关图解上,数据点位于DMM和EM端元之间,Pb接近EM端员,Nd相对靠近DMM端员,Sr介于两者之间。上述特征表明,鲁溪-仙人嶂辉绿岩脉,是在燕山晚期地壳…  相似文献   
68.
Biomineralization of Uranium: A Simulated Experiment and Its Significance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A simulated experimental reduction of U^v1 and the synthesis of uraninite by a sulfate-reducing bacteria,Desulfovibrio desulfuricans DSM 642, are first reported. The simulated physicochemical experimental conditions were:35℃, pH=7.0-7.4, corresponding to the environments of formation of the sandstone-hosted interlayer oxidation-zone type uranium deposits in Xinjiang, NW China. Uraninite was formed on the surface of the host bacteria after a one-week‘s incubation. Therefore, sulfate-reducing bacteria, which existed extensively in Jurassic sandstone-producing environments,might have participated in the biomineralization of this uranium deposit. There is an important difference in the orderdisorder of the crystalline structure between the uraninite produced by Desulfovibrio desulfuricans and naturally occurring uraninite. Long time and slow precipitation and growth of uraninite in the geological environment might have resulted in larger uraninite crystals, with uraninite nanocrystals arranged in order, whereas the experimentally produced uraninite is composed of unordered uraninite nanocrystals which, in contrast, result from the short time span of formation and rapid precipitation and growth of uraninite. The discovery has important implications for understanding genetic significance in mineralogy, and also indicates that in-situ bioremediation of U-contaminated environments and use of biotechnology in the treatment of radioactive liquid waste is being contemplated.  相似文献   
69.
《铀矿地质》2005,21(3):i001-i002
李德连局长致辞1955 年 4 月 2 日, 领导全国铀矿地质勘查工作的管理机构———地质部第三局 (核工业地质局的前身) 在北京成立。核地质是核工业的开路先锋。50年来, 在几代中央领导集体的亲切关怀下, 在原二机部、原核工业部、原中国核工业总公司和现中核集团公司的正确领导下  相似文献   
70.
座落在江西省抚州地区的相山,方圆700多平方公里。核工业第一次创业时期,在这里担负铀矿地质勘查任务的二六一大队职工,用自己的智慧和汗水,竖起了一座巍峨的丰碑——相山工作区从一个航测异常点发展成为“世界少有,中国第一”的巨型铀矿田。然而,近年来,由于国家铀矿勘探工作重点转移,相山找矿曾一度沉寂,昔日沸腾辉煌的相山,也似乎失去了它应有的风采。今天,当发展铀矿地质的第二个春天到来的时候,在这片热土上奋斗了40多年的二六一人。重新燃起找铀的希望,他们正充满激情、充满信心地再向相山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