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408篇
  免费   3182篇
  国内免费   3239篇
测绘学   2751篇
大气科学   919篇
地球物理   2597篇
地质学   11810篇
海洋学   1207篇
天文学   395篇
综合类   1231篇
自然地理   919篇
  2024年   57篇
  2023年   197篇
  2022年   543篇
  2021年   687篇
  2020年   688篇
  2019年   664篇
  2018年   565篇
  2017年   777篇
  2016年   827篇
  2015年   826篇
  2014年   1180篇
  2013年   1099篇
  2012年   1080篇
  2011年   1126篇
  2010年   965篇
  2009年   1122篇
  2008年   1128篇
  2007年   1125篇
  2006年   1093篇
  2005年   959篇
  2004年   834篇
  2003年   658篇
  2002年   623篇
  2001年   508篇
  2000年   449篇
  1999年   414篇
  1998年   341篇
  1997年   263篇
  1996年   192篇
  1995年   192篇
  1994年   146篇
  1993年   127篇
  1992年   111篇
  1991年   67篇
  1990年   55篇
  1989年   34篇
  1988年   23篇
  1987年   20篇
  1986年   16篇
  1985年   11篇
  1984年   6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3篇
  1980年   4篇
  1979年   5篇
  1978年   6篇
  1977年   3篇
  1974年   1篇
  1972年   1篇
  1954年   5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个旧锡矿大马芦层间氧化矿床地质特征及找矿方向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个旧锡矿层间氧化矿床品位高、工业利用价值大,加强这类矿床地质特征的研究,对于矿山深部及外围的锡矿找矿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通过对个旧锡矿层间氧化矿床产出的地质特征、控矿因素的分析与研究,探讨了其矿床成因,并总结出:“背-突式”、“向-断-凹式”、“断-互式”及“断裂式”四种成,矿模式。按这些模式的找矿实践表明,找矿效果极佳。  相似文献   
992.
黔西北猫猫厂-榨子厂铅锌矿区地质特征及找矿方向   总被引:3,自引:3,他引:3  
猫猫厂铅锌矿系黔西北铅锌银矿集区主要矿床之一,产于NW向与NE向构造交切复合部位,赋矿地层主要为石炭系白云岩、白云质灰岩。通过对矿床地质特征的总结及与邻区典型矿床类比分析,认为深部找矿潜力大,应加大找矿力度。  相似文献   
993.
川藏公路然乌—鲁朗段工程地质条件极其复杂,导致大型地质灾害频繁发生。为了定量地分析各种影响因素对大型地质灾害的贡献,本文根据信息熵的理论和方法,提出了“地质灾害熵”的概念。通过详细分析川藏公路然乌—鲁朗段大型地质灾害资料,选择平均坡度、断层和节理、岩体结构、松散堆积物、水文地质条件、冰川作用和降雨等7个影响因素,分析它们对研究区某些大型地质灾害的影响程度,计算出了各影响因素的“地质灾害熵”。根据“地质灾害熵”计算得到了各影响因素的权重,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地质灾害影响因素的定量分析问题。  相似文献   
994.
本文利用钻孔水化学数据和地球化学模拟方法,分析了郑家泉泉域基岩裂隙含水层各钻孔之间的水力联系和地下水补迳排特征。研究表明泉域北部的基岩裂隙含水层为条带状分布,到南部逐渐混合,郑家泉水的补给源主要来自西部和北部。  相似文献   
995.
库车坳陷西段的逆冲推覆距离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库车坳陷西段地区发育有巨厚膏盐层,喜马拉雅山末期构造运动使天山造山带大幅度向南挤压,造成大量盐体在库车前陆褶皱冲断带前缘被逆冲推覆至地表,地层并发生强烈的褶皱和逆冲推覆,所以在计算该区域地层向南推覆的总距离时,不仅要考虑平衡剖面技术所恢复出地层横剖面上的缩短量,另外还要考虑由于膏盐层塑性流动所造成上盘推覆体向南的滑移距离,本文综合利用平衡剖面技术和物理模拟实验方法求取了该研究区域的地层缩短量(24.5km)及上盘推覆体向南的滑移距离(3.969~14.727km),从而计算出库车坳陷西段的逆冲推覆距离为18.5~39.227km。  相似文献   
996.
徐韵  陈星 《第四纪研究》2007,27(3):392-400
全新世暖湿气候背景下的代表性气候突变是发生在约8.2kaB.P. 和4.2kaB.P. 的气候突然变冷变干的事件。对于气候突变事件的出现,海洋环流被普遍认为是其中的关键环节。科学家们利用不同类型的气候模式进行过个例和机理模拟试验,但还未能对气候突变机理做出合理的解释。本研究使用一个中等复杂程度的地球系统模式EMIC ( Earth-system Models Intermediate Complexity) MPM-2,模拟研究了全新世气候背景下北大西洋区域,淡水强迫机制作用对温盐环流以及全球气候的可能影响、气候系统响应和恢复时间特征以及南北半球的差异。模拟结果表明海洋对北大西洋淡水通量异常的强度响应敏感,海洋环流对热量和盐份的输送与淡水通量异常强度之间的平衡决定了温盐环流能否对淡水强迫产生不可逆转变,当淡水通量异常达到某一阈值后可能引起海洋和气候平衡态的改变。同时还发现,在气候变化过程中,两次淡水通量异常对海洋和大气系统的强迫作用是不同的,首次淡水通量异常对气候平衡态的影响要远大于其后的淡水通量异常。模拟结果还表明,北大西洋海洋的异常状况可以通过海洋、大气等各圈层相互作用传递到不同圈层和空间区域,在南北半球出现不同的响应特征。上述模拟结果对于认识全新世气候变化特征、不同突变事件之间的关系及其对现代气候的可能影响具有启发意义。  相似文献   
997.
高抒 《第四纪研究》2007,27(5):750-755
以江苏中部海岸潮滩沉积为原型,提出了获取潮滩沉积记录中沉积层保存潜力信息的正演模拟方法。模拟结果显示,在沉积物供应恒定的条件下,随着潮滩的不断淤长,岸线淤进速率逐渐减小,潮滩滩面的沉积速率逐渐降低,而潮滩层序中的泥质沉积的厚度向海逐渐增厚。沉积层保存潜力的计算结果显示,潮滩上保存潜力在高潮位附近和潮下带的较低部位为最高,可达80 % 以上,潮间带下部存在着低值区,保存潜力低于20 % ,与前人在潮间带进行的现场观测结果相近。对研究方法经进一步细化(如考虑滩面坡度和粒度分布变化、波浪和风暴潮作用、潮沟摆动等因素),并与反演方法相结合,可望更好地解释沉积记录中的环境演化信息。  相似文献   
998.
海侵盛期以来珠江三角洲的形成演进受到原始地貌的控制,潮汐动力和河流作用被复杂的地貌单元分割和重塑.珠江三角洲中部平原依据其演进过程的空间位置和边界,相关的动力系统可以分成若干子平原,分别是番禺平原、顺德平原和大鳌平原.文章着重报道大鳌平原海侵盛期以来的形成演变机理的研究成果.基于收集的1700余个各类钻孔资料和本课题野外钻取的18个钻孔,进行了210个14C测年和沉积物粒度等相关分析,应用本课题开发的PRD-LTMM长周期'动力-沉积-形态'模型计算6000年以来的古珠江河口湾的流场、泥沙浓度场、冲淤厚度和岸线演变,以及对上述结果的地貌动力分析,揭示了大鳌子平原各主要沉积体的形成演变过程以及沉积动力机理.结果表明:1)大鳌子平原是外部海洋和河流等动力经过古磨刀门、古横门和五桂山所改造的复杂地貌动力环境下形成的; 2)大鳌子平原可以依据其沉积动力结构进一步分成至少3个主要的动力沉积单元,分别是古磨刀门大鳌沙涨潮三角洲、五桂山北麓边沿沉积体和磨刀门-古横门汇潮点沉积体; 3)3000~2500aB.P.的短暂高海面,导致古海湾纳潮量相应增大,出现大鳌沙第2次高沉积期.反映了局部小尺度动力结构与三角洲地形演进及海洋动力变化的密切互动关系.  相似文献   
999.
The mechanisms which control the formation and maintenance of pool–riffles are fundamental aspects of channel form and process. Most of the previous investigations on pool–riffle sequences have focused on alluvial rivers, and relatively few exist on the maintenance of these bedforms in boulder-bed channels. Here, we use a high-resolution two-dimensional flow model to investigate the interactions among large roughness elements, channel hydraulics, and the maintenance of a forced pool–riffle sequence in a boulder-bed stream. Model output indicates that at low discharge, a peak zone of shear stress and velocity occurs over the riffle. At or near bankfull discharge, the peak in velocity and shear stress is found at the pool head because of strong flow convergence created by large roughness elements. The strength of flow convergence is enhanced during model simulations of bankfull flow, resulting in a narrow, high velocity core that is translated through the pool head and pool center. The jet is strengthened by a backwater effect upstream of the constriction and the development of an eddy zone on the lee side of the boulder. The extent of flow convergence and divergence is quantified by identifying the effective width, defined here as the width which conveys 90% of the highest modeled velocities. At low flow, the ratio of effective width between the pool and riffle is roughly 1:1, indicating little flow convergence or divergence. At bankfull discharge, the ratio of effective width is approximately 1:3 between the pool and downstream riffle, illustrating the strong flow convergence at the pool head. The effective width tends to equalize again with a ratio of 1:1 between the pool and riffle during a modeled discharge of a five-year flood, as the large roughness elements above the pool become drowned out. Results suggest that forced pool–riffle sequences in boulder-bed streams are maintained by flows at or near bankfull discharge because of stage-dependent variability in depth-averaged velocity and tractive force.  相似文献   
1000.
库水位下降条件下和平广场滑坡稳定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晓娜 《地下水》2007,29(4):145-147
首先介绍了和平广场滑坡体的地质条件,然后用FLAC3D建立了三维计算模型,对现状条件下及三峡水库库水位下降时的地下水进行了计算,并对滑坡的稳定性进行了分析,得出了不同工况滑坡体应力场分布规律及塑性区分布范围.结果表明:在现状条件下,滑坡体总体上处于稳定状态,但在滑坡体后部及中前部基岩面较陡区域附近出现一定程度的塑性区;三峡水库的运营不会危及滑坡整体的稳定性,但在库水位下降的过程中,由于滑坡体前部基岩面较陡,地下水的渗透压力增大,导致下滑力增大,从而可能使其前缘局部地段产生破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