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376篇
  免费   945篇
  国内免费   1193篇
测绘学   1730篇
大气科学   814篇
地球物理   623篇
地质学   2315篇
海洋学   875篇
天文学   132篇
综合类   533篇
自然地理   492篇
  2024年   50篇
  2023年   227篇
  2022年   218篇
  2021年   286篇
  2020年   217篇
  2019年   274篇
  2018年   224篇
  2017年   202篇
  2016年   206篇
  2015年   263篇
  2014年   316篇
  2013年   369篇
  2012年   445篇
  2011年   418篇
  2010年   344篇
  2009年   354篇
  2008年   402篇
  2007年   347篇
  2006年   288篇
  2005年   297篇
  2004年   237篇
  2003年   185篇
  2002年   201篇
  2001年   152篇
  2000年   137篇
  1999年   118篇
  1998年   97篇
  1997年   95篇
  1996年   92篇
  1995年   81篇
  1994年   59篇
  1993年   49篇
  1992年   69篇
  1991年   67篇
  1990年   39篇
  1989年   40篇
  1988年   9篇
  1987年   4篇
  1986年   8篇
  1985年   5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5篇
  1977年   1篇
  1976年   1篇
  1974年   1篇
  1962年   1篇
  1957年   2篇
  1954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751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太平洋中部表层沉积物镁铝含量比的变化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张士三 《台湾海峡》1990,9(3):244-250
本文根据中、日调查资料,研究了太平洋中部表层沉积物镁铝含量比的变化,并探讨其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72.
对深圳福田、阳江、海南新竹红树林秋茄Kandelia candel及海口榕树Ficusm icrocarpa叶中类脂物进行萃取,分离出正构烷烃,通过气相色谱(GC)及色谱-质谱(GC MS)分析,测出了正构烷烃的碳数分布和相对含量.气相色谱-稳定同位素比质谱仪(GC-IRMS)测定了正构烷烃单体化合物的稳定同位素组成δ13C.秋茄叶和榕树叶正构烷烃的碳数分布均为C17C33,主要集中在C23-C31(>90%).化合物含量最高为C27的有深圳福田秋茄、海南新竹秋茄、海口榕树,而阳江秋茄为C25.单体化合物的稳定同位素δ13C深圳福田秋茄为-31.42‰-34.48‰,阳江秋茄为-31.69‰-33.62‰,海南新竹秋茄为-30.30‰-33.04‰,海口榕树为-29.92‰33.56‰;平均值分别为-32.95‰、32.67‰、31.67‰、-31.74‰.结果表明,秋茄和陆地植物榕树的光合作用都是通过C3途径,是典型C3植物.  相似文献   
73.
以苯酚和4—溴苯甲酸为原料,合成一种尚未见文献记载的新化合物——4—溴苯甲酸—2,3,4,5,6—五溴苯酯,用无水三氯化铝催化苯酚的全溴化。此产物可望在阻燃剂方面得到应用。  相似文献   
74.
1991年8月~lO月和1992年3月.分别在台湾西部沿海的香山养殖区采集牡蛎以及附近河川溶解态、悬浮态底泥样品进行金属元素的分析,发现牡蛎和溶解态、悬浮态中的铜锌比值一致,显示牡蛎内重金属的累积量和生长环境中金属含量有关,  相似文献   
75.
黄、东海海域水团发育对底质沉积物分布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通过对黄、东海海域底质沉积物中的细粒级粘土矿物组合特征和全粒级碳酸盐含量分析、对比上覆水团和悬浮体资料,探讨研究区水团发育消长对底质沉积物分布的影响作用。结果表明研究区可以划分为长江冲淡水影响的长江型物质沉积区;黄海水影响的黄河型物质沉积区和黑潮水以及东海次表层水影响的残留型物质沉积区。而水团发育消长可直接影响下伏底质的分布特征。黄河型物质沉积区与残留型物质沉积区的分界相应于黄海冷水向东南扩展与黑潮次中层混合水向陆架爬升互为消长的长期综合平衡位置,而黄海冷水向东南的扩展范围代表着黄河物质在陆架向东南扩展沉积的最大范围.  相似文献   
76.
阐述基于组件式GIS的开发方式,结合3维建模技术、数据库技术开发虚拟校园信息管理系统的基本思路,重点研究了3维模型的入库方法,以及基于GeoDatabase的数据库设计。以VirtualCampus系统开发为例,介绍了利用Visual C++与ArcEngine开发虚拟校园信息管理系统的方法。  相似文献   
77.
一、系统建设背景及工程概要介绍 1.系统建设背景 城市地理信息多元化应用对空间数据的需求,已从简单的电子地图生产扩展为多源数据的生产、管理、分发和服务四个方面。3S技术、海量数据交换、3维地理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为模拟城市形态提供了途径和方法,为城市规划、建设与运营管理提供了可持续发展的信息化服务,减少信息孤岛,大力提高城市空间信息共享,部门协同,提高城市整体信息化管理水平。苏州市规划局为了更好地满足城市规划、  相似文献   
78.
全面、现势的土地利用基础图件是一个国家摸清其土地资源家底,进行土地资源合理利用、规划和科学管理的基础和前提条件。本文从数据源、处理手段与采用的技术方法对土地利用基础图件更新的技术体系进行了研究,基于图件更新技术流程的三个主要环节对图件更新方法进行了系统分析和分类总结,继而提出了一套集RS/GIS/GPS技术于一体的图件更新技术方法与流程;同时依托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遥感数据处理平台CASM Im-ageInfo,将整个作业流程一体化,构建了适合我国具体国情的实用和可操作性强的土地利用基础图件更新软件系统,实现了土地利用基础图件的快速更新。  相似文献   
79.
现有的教育版数字摄影测量软件VirtuoZoNT3.6仅能处理扫描孔径大于0.1mm的影像,针对这一瓶颈问题,本文从数字影像的内定向公式入手,分析得到了影像扫描孔径与框标理论坐标之间的关系。通过修改参数文件可使教育版VirtuoZoNT具备处理扫描孔径小于0.1mm影像的能力,同时通过转换数据格式可使其处理其他不同类型的影像数据。  相似文献   
80.
主要通过黄河口悬浮物中有机碳和无机碳的含量,表征黄河调水调沙入海的泥沙在黄河口外近海的扩散范围。结果表明:黄河口入海前泥沙中的颗粒无机碳(PIC),颗粒有机碳(POC)具有稳定性,分别为(1.75×0.28)%和(0.51×0.08)%;在悬浮物含量约为30 mg/L时,黄河口临近海区悬浮物中的PIC、POC含量分别出现突跃性降低和升高趋势,叶绿素分析表明,POC含量的升高是由于浮游植物对颗粒有机碳贡献的结果,同时正构烷烃轻重比值ΣC20-/ΣC20+和碳优势指数(CPI)值也分别增加和降低;X衍射发现悬浮物浓度低于30 mg/L时,黄河泥沙在悬浮物中所占比例迅速下降,从而造成悬浮物中PIC突跃性下降;因此,黄河口近海悬浮物含量30 mg/L可以被认为是陆源和海源颗粒物对黄河口近海区悬浮物贡献的有效分界线。调水调沙入海的泥沙在黄河口外近海表层主要扩散到河口以南海域,而底层扩散范围主要集中在河口以北和河口以南海域,这些泥沙最终可能停留在莱州湾中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