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196篇
  免费   901篇
  国内免费   2635篇
测绘学   81篇
大气科学   56篇
地球物理   1028篇
地质学   5845篇
海洋学   192篇
天文学   67篇
综合类   117篇
自然地理   346篇
  2024年   27篇
  2023年   111篇
  2022年   222篇
  2021年   249篇
  2020年   233篇
  2019年   325篇
  2018年   317篇
  2017年   407篇
  2016年   365篇
  2015年   378篇
  2014年   391篇
  2013年   619篇
  2012年   444篇
  2011年   349篇
  2010年   311篇
  2009年   360篇
  2008年   331篇
  2007年   340篇
  2006年   347篇
  2005年   255篇
  2004年   269篇
  2003年   173篇
  2002年   114篇
  2001年   93篇
  2000年   115篇
  1999年   84篇
  1998年   63篇
  1997年   101篇
  1996年   57篇
  1995年   47篇
  1994年   35篇
  1993年   32篇
  1992年   30篇
  1991年   25篇
  1990年   19篇
  1989年   16篇
  1988年   16篇
  1987年   17篇
  1986年   9篇
  1985年   9篇
  1984年   10篇
  1983年   3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3篇
  1980年   4篇
  1979年   3篇
  1978年   1篇
  1977年   1篇
  187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73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81 毫秒
941.
在现有的日常地震演练过程中,与应急救援密切相关的地震余震信息产品较为缺乏,直接影响发震构造的判断以及影响场修正等关键环节。本文从计算机系统提供的均匀分布随机数出发,运用反函数法模拟生成余震序列,并进行系统检验,证实该方法产生的余震序列满足G-R频次关系。模拟生成的余震震级数据既有助于增强地震应急救援演练的现实性,也有助于丰富地震应急宣传产品,提升地震部门的履职能力。  相似文献   
942.
2017年4月12日,浙江省杭州市临安市发生4.2级地震,地震震中附近的潜川镇、河桥镇震感强烈,於潜镇、太阳镇、湍口镇等震感较为明显。在对震区地质构造、震源机制解资料分析的基础上,开展了烈度调查,并绘制了地震烈度图。本次地震震中烈度为Ⅴ度,面积22.6km2,烈度圈长轴方向北东向,与马金-乌镇断层走向一致。  相似文献   
943.
A combination of AMS14C dating and tephrochronology has been used to date late Holocene oceanographic events in a 335 cm marine record, covering about 4600 cal. yr with sedimentation rates exceeding 80 cm 1000 yr−1. The core site is located 50 km offshore on the northern Icelandic shelf. Tephra markers from Iceland serve to correlate the marine and terrestrial records. Especially notable is the presence of three geochemically correlated tephra markers from the Icelandic volcano Hekla (Hekla 4, Hekla 3 and Hekla 1104). Benthic and planktonic foraminiferal abundance and distribution as well as the petrography of the sand fraction of the muddy shelf sediments are used as palaeoceanographic proxies. The foraminiferal assemblages reflect a general cooling trend during the last 4600 yr. A marked drop in sea‐surface temperatures is registered at about 3000 cal. yr BP, corresponding to the level of the Hekla 3 tephra. There is faunal indication of temperature amelioration during the Medieval Warm Period and a cooling again during the Little Ice Age. Periods of ice rafting events are indicated by ice rafted debris (IRD) concentrations, e.g. at around 3000 cal. yr BP and during the Little Ice Age. The former event occurred just prior to the deposition of the Hekla 3 tephra marker, the largest Holocene Hekla eruption. A correlation with terrestrial climatic events in Iceland is presented. A standard marine reservoir correction of 400 14C yr appears to be reasonable, at least during periods with high influence of water masses from the Irminger Current on the northern Icelandic shelf. An increase to ca. 530 14C yr may have occurred, however, when water masses derived from the East Greenland Current were dominant in the area. Copyright © 2000 John Wiley & Sons, Ltd.  相似文献   
944.
李行  吕海涛  蒲仁海 《地质通报》2017,36(6):1010-1021
塔里木盆地塔中地区地震资料显示,寒武系、奥陶系、二叠系中发育大量辉绿岩岩脉,在塔中隆起断裂带附近采集了侵入到志留系与奥陶系中的辉绿岩脉样品(中1井、中16井岩心)。用LA-ICP-MS测定技术,测定了其中锆石的U-Pb年龄和微量元素。锆石U-Pb年龄显示,这些辉绿岩岩脉形成于早二叠世(273~296Ma);测得的700~930Ma(新元古代)、396~544Ma(古生代)年龄显示,盆地早期有构造岩浆活动;121.0±8.5Ma(早白垩世)锆石存在,显示其形成与盆地内部同期热液活动有关。  相似文献   
945.
祁连山是研究青藏高原隆升与构造变形的关键部位,其中大通河河流阶地是祁连山地区早更新世以来构造隆升和气候变化的载体,厘定大通河河流阶地的形成时代及地质意义对于分析祁连山地区的区域构造和气候环境改变具有重要意义。通过ESR测年技术,并对大通河流域江仓区域的剖面样品实测,获取岩层形成时代数据,分别为(42±4) ka B.P.、(71±5) ka B.P.、(121±12) ka B.P.、(210±20) ka B.P.和(602±60) ka B.P.。根据测年结果,确认剖面为河流相沉积环境,形成时代对应中晚更新世酒泉砾岩和戈壁砾岩时期,表明大通河河流阶地在542~662 ka B.P.之前就已经形成,推测其可能是受到中新世白杨河组之后的盆山运动或早更新世祁连山的褶皱变形影响而形成的。利用测年数据计算抬升速率,从中更新世晚期到晚更新世中期,抬升速率加快,反映了大通河流域的构造运动和气候变化加强,祁连山江仓地区在此期间快速隆升,为青藏高原东北缘以面积和体积扩张的观点提供了新的依据。  相似文献   
946.
对南秦岭北大巴山地区广泛分布的一套基性岩墙群中的辉绿岩进行采样,并进行了锆石U-Pb年代学、全岩地球化学分析。结果显示,岩石形成年龄为435~433 Ma,为早志留世晚期岩浆活动产物。这些辉绿岩具低硅、高碱、高钛的碱性岩特征。岩石微量及稀土元素具板内玄武岩特征,轻稀土元素相对富集,轻重稀土元素分异明显,富集不相容元素Ba、Nb、Ta,而K、Y、Yb相对亏损;K及Rb的负异常表明岩石源区残留角闪石或金云母,部分熔融模拟结果显示岩石起源于尖晶石角闪石岩高程度部分熔融。综合地球化学特征及前人研究结果,认为北大巴山地区在早古生代处于大规模伸展裂陷背景下,岩石圈的拉张诱发了低熔点的交代岩石圈地幔熔融,进而形成了这条碱性岩浆带。  相似文献   
947.
中亚造山带西部西准噶尔地区红山花岗岩体内部发育多期似岩墙状安山质暗色条带,LA-ICP-MS锆石U-Pb同位素定年和岩石化学与同位素分析表明,它们具有不同的形成年龄、相同的源区和相似的形成过程。其中,具有不规则状或环状形态的暗色条带,其锆石U-Pb年龄为319.1±2.9 Ma和313.3±2.4 Ma,远大于红山岩体花岗岩锆石结晶年龄(305~301Ma),可能是红山岩体侵位过程中所捕掳的围岩;具有线性展布特征的安山质暗色条带,其锆石U-Pb年龄为295±2Ma,形成于红山岩体侵位之后,构成伸展岩墙群。红山岩体中的安山质暗色条带和线状岩墙群具有相似的岩石化学组成,富SiO_2(56.48%~63.09%)、MgO(3.56%~6.31%),具有高的Mg#值(51.74~62.40)及Na_2O/K_2O值(1.34~3.43);球粒陨石标准化稀土元素(REE)配分模式呈明显的右倾型,富集轻稀土元素(LREE)和大离子亲石元素(LILE)Rb、K、Ba、U、Sr,亏损高场强元素(HFSE)Th、Nb、Ce、P和重稀土元素,具较弱的负铕异常;其同位素组成特征为(~(87 )Sr/~(86 )Sr)i=0.703295~0.703620,(~(143) Nd/~(144) Nd)i=0.512612~0.512618,εNd(t)=6.91~7.62,(~(206) Pb/~(204) Pb)t为17.6883~17.9876,(~(207) Pb/~(204) Pb)t为15.5313~15.5686,(~(208)Pb/~(204)Pb)t为37.4460~38.0581。它们具有与赞岐岩类似的地球化学特征,总体表现出与弧岩浆作用相关的地球化学特征,可能具有共同的物质来源,为准噶尔洋板片俯冲消减后同一地幔源区在不同阶段的产物。其中,形成于弧岩浆作用时期的赞岐岩(319~313 Ma),构成与岛弧花岗岩类伴生的环状似岩墙状安山质暗色条带;形成于后造山伸展岩浆作用晚期的赞岐岩(~295Ma),构成与达拉布特左行走滑作用相关的陆内伸展岩墙群。安山质暗色条带(岛弧火山作用)、红山岩体(后造山伸展)和线状岩墙群(陆内伸展)记录了西准噶尔红山地区洋陆转换的全过程。  相似文献   
948.
在对青藏高原东南缘地区的理塘左旋走滑活动断裂带野外调查研究中,在其奔戈- 村戈段开挖了两个探槽LT1301和SLT1204。在对两个探槽上所揭示出的古地震事件进行详细划分的基础上,结合所获得的10个OSL年代样品和13个14C年代样品的测试年龄,对理塘断裂带北段的古地震事件发生时代进行了厘定。结果表明2个探槽共揭示出至少4次古地震事件,其中小规模的探槽LT1301仅揭示出1次古地震,可能为发生于公元1729年的历史地震,或是可能发生于距现在950a~1. 0ka之间的一次大地震,由于关键部位年代数据不足,上述两种可能性尚无法明确。较大的探槽SLT1204揭示出包含有探槽LT1301中古地震事件在内的古地震4次,最早的古地震事件I发生于9. 9ka之前,而事件II、III和IV则发生在公元1729年~4. 8kaBP之间,复发间隔为约1. 6ka。川西理塘断裂带北段的古地震研究结果表明,该断裂的大地震复发具有非线性特征,不符合特征地震模式,其中全新世晚期的大地震活动频率明显增大,表明它正处于丛集活动阶段。  相似文献   
949.
王占彬 《地质与勘探》2020,56(1):102-112
河北怀安朱家洼矿区位于华北板块北缘中段太古宙、元古宙、中生代金银铅锌铁硫铁矿成矿带,为火山热液型金多金属矿。为查明该区成矿规律,明确找矿方向,在区内开展了水系沉积物测量、土壤地球化学测量等工作。通过对元素分布、元素相关性、元素异常等特征研究表明,Au、Mo为本区主成矿元素;各元素异常平面分布具有分带性,高温元素W、Sn、Bi异常位于骆驼山火山机构中心,中低温元素Pb、Zn、As、Ag等异常分布于火山机构边部及周边围岩中,成矿元素Au、Mo异常主要位于火山机构西侧围岩中。异常查证发现金钼矿化体2条,金钼矿化受火山机构和北西向构造带控制。依据成矿地质条件、地球化学异常及查证成果认为,朱家洼矿区Au、Mo成矿潜力大,火山机构西侧围岩区是该区重点找矿地段。  相似文献   
950.
王佳营  李志丹  张祺  李超  谢瑜  李光耀  曾威  丁宁 《地质学报》2020,94(10):2946-2964
东秦岭地区碳酸岩型钼- 铀多金属矿床主要包括华阳川铀多金属矿、黄龙铺和黄水庵钼矿等。其中,华阳川矿床为近期取得勘查突破的一例以U、Nb、Pb为主并伴生稀土元素的超大型铀多金属矿床;黄龙铺钼矿为东秦岭钼矿带中成矿类型最为独特的大型钼矿床。为了精确获得东秦岭地区碳酸岩型钼- 铀多金属成矿时代,本研究采用辉钼矿Re- Os法和LA- ICP- MS独居石U- Pb法,分别对黄龙铺大石沟矿床的辉钼矿、秦岭沟矿床和华阳川矿床含矿碳酸岩脉中的独居石进行测定。结果表明,黄龙铺地区大石沟钼矿辉钼矿Re- Os等时线年龄为221. 3±8. 4Ma(MSWD=10. 9);秦岭沟钼矿碳酸岩中独居石LA- ICP- MS Tera- Wasserburg年龄为207±11Ma(MSWD=3. 7, n =38),华阳川铀多金属矿LA- ICP- MS独居石Tera- Wasserburg年龄为222. 5±6. 7Ma(MSWD=1. 8, n =37),表明该地区碳酸岩中的钼矿化和铀多金属矿化均形成于晚三叠世。综合分析认为,东秦岭地区发育于碳酸岩中的黄龙铺钼矿田、华阳川铀多金属矿是同一成矿系列的产物,碳酸岩型钼- 铀多金属的成矿金属可能来源于地幔,这类碳酸岩可能是秦岭地区印支期造山后伸展环境下的产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