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676篇
  免费   2232篇
  国内免费   3296篇
测绘学   620篇
大气科学   1083篇
地球物理   768篇
地质学   9996篇
海洋学   1061篇
天文学   245篇
综合类   824篇
自然地理   607篇
  2024年   154篇
  2023年   467篇
  2022年   511篇
  2021年   614篇
  2020年   504篇
  2019年   564篇
  2018年   433篇
  2017年   409篇
  2016年   450篇
  2015年   511篇
  2014年   707篇
  2013年   590篇
  2012年   612篇
  2011年   646篇
  2010年   574篇
  2009年   522篇
  2008年   498篇
  2007年   467篇
  2006年   439篇
  2005年   431篇
  2004年   383篇
  2003年   348篇
  2002年   414篇
  2001年   392篇
  2000年   352篇
  1999年   333篇
  1998年   327篇
  1997年   277篇
  1996年   276篇
  1995年   280篇
  1994年   270篇
  1993年   243篇
  1992年   299篇
  1991年   283篇
  1990年   242篇
  1989年   203篇
  1988年   67篇
  1987年   35篇
  1986年   20篇
  1985年   10篇
  1984年   6篇
  1983年   4篇
  1982年   8篇
  1981年   4篇
  1980年   5篇
  1978年   2篇
  1977年   2篇
  1976年   2篇
  1975年   2篇
  197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56 毫秒
181.
乐平统底界定义和点位的争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王成源 《地质论评》2002,48(3):234-241
有关乐平统底界定义和点位的争论涉及到有关建立界线层型的一些基本原则。本文作者确信,乐平统的底界不可能建立在小间断上或层序界面上;不能被证实的点断成种事件也不能用来建立界线层型;定义种在连续演化谱系中首现的点位是确定的不是任意的;必须考虑定义种的首现时期的居群特征,不能用定义种晚期的居群特征来确定GSSP的点位;定义种的定义不能任意改动,要保持分类的稳定。不能过高估计或只认为齿脊特征是区别晚二叠世舟刺分子的唯一标准。梅仕龙有关C. postbitteri和C. dukouensis两个种区别特征的争辩是无用的,因为本文作者所使用的区别这两个种的标准正是梅仕龙等(Mei et al, 1994)所提出的。现在没有必要为维护自己的界线定义或点位而修改有关种的定义。原来有关这两个种的定义和区别特征是科学的。本文作者鉴定的C. dukouensis (Wang, 2000a, p1. 2, figs. 1~8)是正确的,符合原来的定义。乐平统底界定义应当是严格的科学的。金玉玕等(Jin et al, 1994, 1998)从来没有提到更谈不上“反复讨论”了C. doukouensis的“首现”(梅仕龙,本期)。虽然提到(C. postbitteri的首现,但由于C. postbitteri的先驱种不清,这个定义是不科学的。乐平统底界的科学而严格的定义应是:在Clarkikina postbitteri—C. duk  相似文献   
182.
新疆十红滩砂岩型铀矿床基本特征及成因分析   总被引:29,自引:9,他引:29  
权志高  李占双 《地质论评》2002,48(4):430-436
新疆十红滩铀矿床是中国近年发现的层间氧化带型砂岩铀矿床。该矿床位于吐鲁番—哈密盆地西南部的艾丁湖斜坡带西侧,赋矿地层为中侏罗统西山窑组辫状河—曲流河相的含煤碎屑岩系;矿体严格受发育于河道砂体中的层间氧化带前锋线控制,矿体形态呈卷状或板状;含矿岩石主要为灰—深灰色疏松和次疏松细—粗粒长石石英砂岩,铀主要以吸附形式存在;全岩Pb同位素测定的主成矿年龄为24 Ma。研究认为:晚侏罗世后,持续干热气候条件下,层间氧化带的充分发育,高含氧水在富铀地层砂体中持续向前运移,在富还原剂地球化学障形成铀沉淀富集,是该铀矿床的成因。  相似文献   
183.
因子计量图的新思路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R型因子分析中,因子计量从所有原始变量中将某一特定因子的有关信息集中起来,可被用来解释某一特定地质作用形成的样品在不同空间的分布等问题,由已知典型地质体的元素含量等地球化学指标计算出来的因子计量系数矩阵作为模型,用这个模型可以计算未知地质体的因子计量,这种方法,不仅可以节省每次加入新样品或舍去部分样品时所有因子计量图都需要重新做的繁重的工作量,而且更重要的是这种图的地球化学意义明确,使我们能够用已知的典型地质现象去预测未知地质观象提供了一条新的途径。  相似文献   
184.
西藏甲马铜多金属矿床远景预测   总被引:4,自引:5,他引:4  
近年研究表明,作为西藏境内少数几个大型矿床之一的甲马铜多金属矿床先后经历了燕山晚期海底喷流积积成矿作用和喜马拉雅期斑岩型成矿作用,相应形成矿区层状主矿休和斑岩型矿体。矿区地质特征、主成矿元素空间分布规律分析后认为:矿区东、西段各存在一个喷流中心,与之相关的层状矿体及深部脉状、网脉状矿体是今后找矿的重点靶区;喜马拉雅期斑岩成矿作用在区域及矿区内均有显示,具有不可忽视的成矿潜力。  相似文献   
185.
DGSC—203型液动射流冲击器在地热井的试验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介绍了新研制的DGSC-203石油钻井液动射液冲击器的性能参数及结构设计上的创新点,测试所获得的排量与压降之间的关系曲线可指导冲击器的使用。生产性试验证明该冲击器工作稳定,可大幅度提高硬地层钻井效率,克服钻柱振动,延长钻柱的使用寿命,具有良好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86.
张贤奎 《广东地质》2002,17(2):28-32
阐述了汕头市西港高架桥主桥(跨径138m)桥址地基土的工程地质特征(上部有30多米的淤泥);综综合论证、分析、计算,大桥基础型式彩用桩基础,桩基础持力层选用了第13层微风化花岗岩。汕头市第四纪覆盖层厚度一般为50-60m,在软土较厚、下伏基岩埋藏较深的地质条件下,兴建大跨径桥梁采用大桩径且以基岩为桩基持力层的桩基础是比较经济的。  相似文献   
187.
华南加里东期金矿床的基本特征   总被引:17,自引:1,他引:17  
文章分析了安徽月山矿田夕卡岩型矿床形成过程中水岩作用的类型和特征。估算和讨论了水岩作用过程中的质量-体积变化和动力学问题。结论认为:水岩作用对流体成矿系统中夕卡岩和蚀变矿化作用的发生、发展,成矿流体的形成,成矿物质的富集,矿床定位等具有重要意义;水岩作用的水岩比值(W/R)小于0.1;夕卡岩和矿化蚀变分带是开放体系一系列溶解沉淀波反应前锋发生水岩反应后矿物和元素组合的时空分离的结果。  相似文献   
188.
多年冻土地区L型挡土墙土压力(冻胀力)的分析与试验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为适应多年冻土区土体冻胀过程所产生的较大变形的特性, 缩短施工进程, 减少扰动时间, 在青藏铁路格拉段选择了一个试验工点进行了L型悬臂挡墙的初步验证性试验研究. 通过对L型挡墙的受力模式分析, 确定了对粗颗粒填料不考虑冻胀力的土压力设计控制值. 通过与现场实测土压力分布规律的对比, 探讨了土压力与冻胀力的关系.  相似文献   
189.
论三维等时线叠加反偏移中的有关问题   总被引:6,自引:2,他引:6  
利用几何射线理论和一种考虑了积分域边缘贡献的二维稳想法,研究了三维等时线叠加反偏移中的反偏移场,反偏移加权函及反偏移孔径。结果证明,在有限孔径条件下,反偏移场的结构比已发表的结果要复杂和多。即使在最简单的条件下,反偏移场也是由反偏移信号的反偏移噪声(孔径效应)叠加而成的。而且,反偏移场的结构强烈地依赖于反偏移孔径边缘的位置。为了消除孔径效应,应采用最佳反偏移孔径和针对有限孔径的加权函数。根据定义,最佳反偏移孔径为稳相点的第一和第二Fresnel区之和。在第一Fresnel区内,有限孔径和加权函数与文献中所给出的加权函数完全一致。而在第二Fresnel区内,有限孔径加权函数为常规的加权函数与一窗函数的乘积。在反偏移孔径的边缘上,有限孔径加权函恒取零值。  相似文献   
190.
对滇西上芒岗红色粘土型金矿的主元素,微量元素和稀土元素地球化学特征进行了详细的研究。结果表明,主元素Al2O3,Fe2O3和K2O在红色粘土剖面中共迁移同沉淀,SiO2的变化却与它们相反,这揭示了上芒岗红色粘土型金矿的红色粘土层除了残积带红土化程度高外,总体上SiO2含量高,去硅作用不完全,红土化程度低;与地层,矿化蚀变岩的对比分析结果表明,红色粘土是在加勐嘎组泥岩基础上经红土化作用形成的,红色粘土的微量元素表现为Au,Hg,As,Sb,Cu,Pb,Zn和Mo等元素的共生,在红土化好的残积带明显富集;红色粘土的大离子元素分布模式与矿化蚀变岩和嘎组的相似,红色粘土的稀土分布模式与矿化蚀变岩和地层的相似,表现为轻稀土富集的右倾型平缓曲线,稀土元素分蚀明显的地方金富集,以上分析揭示,此金矿的成矿物质主要来自矿化蚀变岩,红色粘土主要来源于勐嘎组和矿化蚀变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