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72篇
  免费   333篇
  国内免费   242篇
测绘学   62篇
大气科学   237篇
地球物理   372篇
地质学   553篇
海洋学   115篇
天文学   7篇
综合类   64篇
自然地理   37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13篇
  2022年   23篇
  2021年   40篇
  2020年   36篇
  2019年   40篇
  2018年   40篇
  2017年   48篇
  2016年   29篇
  2015年   49篇
  2014年   74篇
  2013年   66篇
  2012年   96篇
  2011年   83篇
  2010年   40篇
  2009年   64篇
  2008年   49篇
  2007年   72篇
  2006年   67篇
  2005年   52篇
  2004年   49篇
  2003年   43篇
  2002年   36篇
  2001年   35篇
  2000年   31篇
  1999年   27篇
  1998年   33篇
  1997年   38篇
  1996年   29篇
  1995年   27篇
  1994年   25篇
  1993年   26篇
  1992年   12篇
  1991年   6篇
  1990年   12篇
  1989年   7篇
  1988年   6篇
  1987年   7篇
  1985年   3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4篇
  1954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4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A geomagnetic scattering theory for evaluation of earth structure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Summary. Structural features of the Earth's lower crust and upper mantle can be mapped by the analysis of temporal geomagnetic fluctuations using the electromagnetic scattering theory developed in this paper. Decomposing geomagnetic field fluctuations at the Earth's surface into an excitation part and a scattered part forms the basis of a power series development. The vertical field component is interpreted as a scattering of the excitation field. The horizontal gradient and geomagnetic depth sounding methods are special cases of the theory developed. The horizontal gradient sounding method has a tensorial aspect which has not been recognized before; it should be included to obtain correct penetration depth parameter evaluations from field data.  相似文献   
992.
西北某些地区地电结构的维性质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利用中国西北某些地区大地电磁测深资料,对测区内地电结构的维特征做了初步的研讨。研究表明,大地电磁测深惯常所使用的二维偏离度S比阻抗极化椭圆的椭率Sβ显得要有效些;而近年来所引进的维权因子则对地电结构的一、二、三维性质有了更为明确的描述;对于不同类型的地质构造单元是有不同的维性质特征的,利用多个维参数的综合维分析,则对于认识测点的地电结构特征和资料的分析解释都提供了若干有用的信息。  相似文献   
993.
994.
995.
机载激光遥感成像的激光回波波形数字化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首先介绍了机载遥感成像技术的基本原理,讨论了其关键组成部分的地面目标激光回波波形数字化电路的设计及其组成特点,叙述了该波形数字化电路的时序设计和数据存储结构,最后讨论了波形数字化结果的数据预处理方法及相关问题,得到了系统试验运行中获取的激光回波的有关预处理结果,它们将作为进一步生成地面三维图像和目标分类的数据源。  相似文献   
996.
于鹏  王家林等 《地震地质》2001,23(2):238-244
总结和分析了大地电磁场成像技术的研究现状,在Zhdanov等对偏移电磁场的研究和成像技术基础上,提出了改进的有限差分法大地电磁场偏移成像技术,使差分方程精度和成像分辨率有了明显的提高,将前人大地电磁场偏移的模型试验研究推进到适用于复杂地电阻模型和实际资料处理解释的阶段,并通过松辽盆地大地电磁测深资料的偏移成像处理和解释展示了该方法的有效性和实用性。  相似文献   
997.
刘春雷 《物探与化探》2001,25(6):460-463
通过分析大量的野外实测结果,发现衰减度参数测深曲线的异常峰值K点与某些地质界面相对应,具有较高的相关性,并得出了此点与界面埋深的经验关系。  相似文献   
998.
在石梅湾地区工程地质条件研究中, 应用现场地质调查、浅层高分辨地震探测和地质构造分析相结合的综合分析方法, 发现了饱水砂层、淤泥层与活动断袭等三类不利的场地条件, 做出了场地区划, 提出了进行场地选择和地基处理的具体建议。结果表明这种综合研究方法在较大区域的工程地质调查中比传统方法更加优越。  相似文献   
999.
胡明城 《测绘科学》2002,27(4):64-66
5 合成孔径雷达干涉测量(INSAR)的最新进展 合成孔径雷达干涉测量(Synthetic Aperture Radar Interferometry或Interferometric Synthetic Aperture Radar,缩写为INSAR)是利用由一甚短基线(几m到大约1km)获得的两个相位相干的雷达影像,将两影像配合起来,以产生干涉条纹,已知基线长和姿态,便可得出地形三维信息的技术.影像可由同一合成孔径雷达(SAR)两次在目标上空通过(复通过)获得,既可由同一平台上两根分开的天线获得,也可由在串翼式飞机上工作的两独立的雷达获得.  相似文献   
1000.
介绍了20世纪80年代以来日本开展人工地震探测研究的进展,以及在研究大地构造、地壳深部结构、地球动力学、深浅构造关系、大震震源区细结构等方面取得的重要成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