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33篇
  免费   285篇
  国内免费   739篇
测绘学   20篇
地球物理   34篇
地质学   2769篇
海洋学   39篇
综合类   83篇
自然地理   12篇
  2024年   11篇
  2023年   39篇
  2022年   32篇
  2021年   47篇
  2020年   41篇
  2019年   43篇
  2018年   32篇
  2017年   56篇
  2016年   45篇
  2015年   68篇
  2014年   67篇
  2013年   56篇
  2012年   66篇
  2011年   129篇
  2010年   71篇
  2009年   82篇
  2008年   57篇
  2007年   66篇
  2006年   90篇
  2005年   77篇
  2004年   87篇
  2003年   142篇
  2002年   200篇
  2001年   218篇
  2000年   139篇
  1999年   103篇
  1998年   97篇
  1997年   110篇
  1996年   108篇
  1995年   101篇
  1994年   101篇
  1993年   82篇
  1992年   99篇
  1991年   50篇
  1990年   64篇
  1989年   32篇
  1988年   10篇
  1987年   12篇
  1986年   6篇
  1985年   3篇
  1984年   3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2篇
  1978年   1篇
  1976年   1篇
  1975年   2篇
  1974年   2篇
  1972年   3篇
  194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95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冀北水泉沟-后沟偏碱性侵入杂岩体的成矿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斌 《地质与资源》2001,10(1):25-32
水泉沟-后沟偏碱性侵入杂岩体地处河北省崇礼-赤城地区,是我国唯一在碱性-偏碱性侵入杂岩体内发现许多具有工业意义金矿床的地区.偏碱性侵入杂岩体的展布受尚义-崇礼-赤城东西向深断裂控制,杂岩体主要由正长岩类、碱性正长岩类、二长岩类以及石英二长岩等岩石组成.综合岩石和矿床的常量元素、微量元素、稀土元素及铅同位素等特征,表明偏碱性侵入杂岩体是深部壳幔混合作用形成的;且金矿床的形成与偏碱性侵入杂岩体是密切相关的.成矿作用在偏碱性侵入杂岩体的东部与西部有所不同,西部多以石英脉、石英细脉、网脉型为主,围岩以正长岩、石英二长岩为主;东部则多为石英细网脉和破碎蚀变岩型,围岩主要是碱长正长岩、正长岩.金矿床受控于尚义-崇礼-赤城东西向深断裂的次一级东西向构造和南北向构造,赋矿部位主要在两组构造的交汇部位.  相似文献   
992.
南岭与中生代花岗岩类有关的成矿作用及其大地构造背景   总被引:72,自引:2,他引:70  
由于受到来自印支半岛的挤压,在华南内部发生了以碰撞-挤压-推覆-隆升为主的印支造山运动。南岭地区印支期花岗岩(240~205Ma)主要形成于碰撞及“后碰撞”(post-collision)的动力学环境,但没有造成大规模的金属成矿作用。南岭地区从燕山期进入后造山(post-orogeny)地球动力学环境。从花岗岩类的成矿学特征及其大陆动力学背景出发,尝试把燕山期划分为早、中,晚三期。南岭地区燕山早期(185~170Ma)出现了玄武质岩浆活动、双峰式岩浆活动、A型花岗岩及板内高钾钙碱性岩浆活动,反映了岩石圈的局部“伸展一裂解”和地幔物质的上涌,伴随Pb,Zn,Cu,Au成矿作用。燕山中期南岭地区岩石圈全面拉张一减薄,地幔上涌一玄武质岩浆底侵引发大规模的地壳熔融,导致大范围陆壳重熔型花岗岩的生成。该期的第一阶段(170~150Ma)以大规模花岗岩类侵位为主,第二阶段(150~140Ma)花岗岩类活动很少,却发生了W,Sn及其他稀有金属的大规模成矿作用。燕山晚期虽然是华南地区岩石圈全面发生裂解的时期,但由于受太平洋构造体系的影响,在南岭东端至东南沿海广大地区,燕山晚期(140~65Ma)出现了先挤压、后拉张的动力学背景,在100Ma前形成的钙碱性和橄榄安粗两个系列的岩浆活动,伴随Au,Ag,Pb—Zn,Cu,(Mo,Sn)等成矿作用。而在南岭地区,该时期花岗质火山-侵入杂岩及基性岩脉等广泛发育,有关的成矿作用以火山岩型U矿、斑岩型Sn矿,以及印支期花岗岩中的铀活化成矿作用为特征。  相似文献   
993.
地质微生物学及其发展方向   总被引:21,自引:3,他引:18  
地质微生物学是在20世纪末发展起来的新的地学分支,主要研究地质环境中的微生物活动过程及其形成的各种地质地球化学记录。通过对现代及地质历史上的各种地质环境,包括极高温,高压,极端酸性,碱性,高盐度,极高放射性,地球深部等环境中微生物的生存和演化,及其和地质环境的相互作用而形成的各种地球化学记录的研究,探讨微生物在过去、现在和将来对生命活动最重要的元素(C,H,O,N,S,Fe等)在全球或局部尺度上的循环作用,从而对微生物的风化作用、成矿作用、地质环境下的微生物生态链及其环境的研究提供重要的科学证据。微生物与矿物的相互作用、极端环境下的微生物和生态及分子地质微生物学是当前地质微生物学研究的重要方向。  相似文献   
994.
金顶铅锌矿床中碳沥青的分布特征及成矿作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野外地质调查表明,金顶铅锌矿床中碳沥青按产出类型可分为脉状、鳞片状、浸染状、眼球-囊状和胶结状;镜下则能见到粒间充填状碳沥青、裂缝状碳沥青、溶孔型和片状碳沥青。由于这些碳沥青产出的类型不同,其在矿床形成中的作用也不相同。对矿床的形成具有重大意义的是肉眼下能够见到的胶结状碳沥青、脉状碳沥青、部分鳞片状碳沥青,这些碳沥青对成矿元素起着活化、迁移的作用,也起着沉淀成矿的作用。眼球状-囊状碳沥青是后期充填的产物,对矿床的形成起一定的改造作用;浸染状碳沥青多属于原生沉积碳沥青,对矿床的形成仅起到一定的还原沉淀作用。  相似文献   
995.
马岩  陈宣华 《地质学报》2023,97(10):3475-3492
“十三五”以来,我国启动了国家重点研发计划深地资源勘查开采重点专项(DREAM),在“三稀”关键矿产成矿理论与勘查研究方面取得了重要进展。具体表现为:(1)通过对“三稀”矿产成矿系统深部结构、深部过程、矿产分布规律与矿体定位控制要素的整体研究,揭示了重要矿床的形成时代、成矿机制与成矿末端效应,实现重点矿集区“透明化”的勘查示范,通过增储实践,成效显著。(2)创建了“五元一体”稀土成矿与勘查模型,在赣南等地区新发现陆内浅变质岩风化壳离子吸附型稀土矿,形成了以浸出相和赣南钻为核心的勘查评价技术体系,实现绿色、经济、安全、高效勘查评价和稀土找矿重大突破,赣州稀土资源储量增长显著。(3)在喜马拉雅东段扎西康-错那洞矿集区,建立伟晶岩型铍矿、矽卡岩型铍钨矿、锡石硫化物型锡钨铍矿、独立萤石矿、脉状铅锌矿“五位一体”成矿新模型,新发现祥林、日纳等大型矿床,整体达超大型规模,开辟了特提斯喜马拉雅成矿带战略新区,取得铍-钨-锡等关键矿产找矿重大突破。(4)初步建立了“多旋回深循环内外生一体化”锂能源矿产成矿理论,创新“五层楼+地下室”锂矿勘查模型,“以锂找锂”探测技术助力深部找矿。将黏土型锂资源分为火山...  相似文献   
996.
桂北苗儿山-越城岭岩基是一个多时代复式岩体,出露有新元古代、加里东期、印支期和燕山期花岗岩,与花岗岩相关有多个加里东期和印支期的大型W矿床,如牛塘界钨(锡)、界牌钨铜、云头界钨钼矿床等,另外越城岭的戈洞坪地区还发现了燕山期铌钽成矿作用。豆乍山岩体位于苗儿山岩体中部,主要由二云母花岗岩组成,本次研究在豆乍山钻孔样品中发现富含Nb-Ta-W氧化物的(含电气石)白云母花岗岩,为进一步全面认识苗儿山-越城岭地区的多时代成矿信息,查明不同类型成矿过程,对钻孔内花岗岩及其成矿作用开展了详细的研究。钻孔样品主要包含二云母花岗岩和细粒的(含电气石)白云母花岗岩,其中细粒的(含电气石)白云母花岗岩穿插了主岩体。详细的矿物学工作显示(含电气石)白云母花岗岩中含有多样的稀有金属副矿物,其中白云母花岗岩中有铌铁矿族矿物、铌铁金红石、锡石等氧化物,而含电气石白云母花岗岩则包含了复杂的Nb-Ta-W的氧化物矿物集合体,主要为铌铁矿族矿物、钨铌铁矿、骑田岭矿和黑钨矿等;另外还在白云母花岗岩中发现一些富含白钨矿的电气石细脉。白云母花岗岩中岩浆锡石U-Pb定年结果为219±4 Ma,属于印支期成矿作用。结合岩相学观察结...  相似文献   
997.
流体包裹体研究对成矿流体动力学模式的制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池国祥 《岩石学报》2015,31(4):907-917
热液矿床的形成既包括地球化学过程也包括流体动力学过程,后者主要研究成矿流体的驱动力、流动方向、速度及持续时间。流体及金属的来源,金属在热液中的溶解度及溶解机制,以及矿石的沉淀机制等可以通过多种地球化学手段来研究,而流体动力学过程的确定相对比较困难。流体包裹体分析不仅可以为成矿地球化学过程,而且可为流体动力学过程提供制约,因为流体包裹体研究所得到的流体P-V-T-X性质与流体流动、热传导及质量迁移等控制方程直接相关。本文阐述流体包裹体与流体动力学研究的理论关系,流体包裹体研究对已有成矿流体动力学模式的贡献,以及未来的研究方向。从流体包裹体研究得出的流体压力状态为岩浆热液及造山型成矿系统的超压驱动模式提供了关键的证据。流体包裹体均一温度及其分布为沉积盆地成矿流体动力学模式提供了重要的制约。流体包裹体研究在揭示流体混合及流体相分离等重要成矿过程方面提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但它们在研究流体混合及多相流体流动的物理过程方面的潜力有待进一步开发。精心设计的流体包裹体研究有可能应用于古流体流动数值模型的调试。  相似文献   
998.
新疆阿尔泰造山带西南缘分布有多拉纳萨依、赛都、哲兰德等大中型金矿床,近年又发现沃多克等小型金矿.这些金矿主要赋存于糜棱岩化石英闪长岩中,岩石地球化学特征表明沃多克和多拉纳萨依金矿含矿石英闪长岩特征基本一致,属同一期岩浆活动的产物,而明显不同于两矿床之间的萨热乌增英云闪长岩.沃多克金矿含矿石英闪长岩和萨热乌增英云闪长岩LA-ICP-MS锆石U-Pb年龄分别为(299.4±4.1) Ma和(317.7±1.5) Ma.二者分别属于后造山和后碰撞花岗岩.沃多克含金石英闪长岩年龄限定了多拉纳萨依一带金矿形成时代不早于300 Ma,结合前人的研究成果分析,表明其主要成矿时期为290 Ma左右.萨热乌增等岩体的形成早于金矿形成时代,金的成矿作用与该期大规模花岗岩体的侵位无关.  相似文献   
999.
芬兰北部的金矿床数量众多,大多数金矿床(点)产出于古元古界中央拉普兰绿岩带(CLGB)和库萨莫—帕拉波加片岩带内,主要分为3种类型:造山型金矿、铁氧化物铜-金(IOCG型)矿床及砂金矿。其中造山型金矿绝大部分分布于中央拉普兰绿岩带中部及库萨默地区和帕拉波加地区,最常见的矿石矿物为黄铁矿、毒砂、黄铜矿和磁黄铁矿,其次为方铅矿、闪锌矿、黝铜矿等。围岩蚀变包括钠长石化、绢云母化、黑云母化、碳酸盐化及绿泥石化。造山型金矿床主要控制因素包括构造、岩性和造山期区域变质。IOCG型矿床主要分布在CLGB的西部克拉瑞地区,容矿围岩是钠长石-直闪石石棉型岩石,矿石中富含Fe-Cu-Au±Ag、Bi、Ba、Co、Mo、Sb、Se、Te、Th、U和轻稀土元素。围岩蚀变强烈,并且有明显的分带现象。IOCG型金矿床的形成受岩浆热液活动和构造的影响较大。砂金矿床包括古砂金矿床和现代砂金矿床,主要分布在CLGB东北部。芬兰北部金矿床的研究对北极圈及邻区的找矿勘查工作具有重要意义,也为中国胶东半岛、华北克拉通北缘、小秦岭和秦岭地区及新疆北部地区进一步金矿勘查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00.
在综述国际上为数不多的宽谱系岩墙群(WSDS)研究实例的基础上,以太行山板内造山带中的岩基后岩墙群为例,详细论证了WSDS的形成机制,并简要讨论其构造与成矿意义。研究认为,1WSDS是一类非常特殊的岩石组合,其岩石组成的多样性主要取决于岩浆起源,因而不同于已知的其他火成岩组合;2WSDS直接的构造指向是造山带岩石圈拆沉作用;3WSDS的产生必须有大规模流体活动的参与,因而是成矿作用的指示器;4岩浆系统是一种复杂性动力系统。在理想系统的框架下,由WSDS识别出的许多成因信息是相矛盾的。但是,在复杂系统的框架下,这些信息可以得到整合解释;5板内造山作用是一种特殊类型的造山作用,与板缘构造力没有直接的联系。WSDS同样适用于板内与板缘2种造山类型,具有普适性,都与岩石圈加厚拆沉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