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5篇
  免费   46篇
  国内免费   108篇
地球物理   48篇
地质学   222篇
综合类   7篇
自然地理   2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8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14篇
  2018年   8篇
  2017年   7篇
  2016年   15篇
  2015年   16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21篇
  2012年   9篇
  2011年   12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10篇
  2008年   14篇
  2007年   21篇
  2006年   16篇
  2005年   14篇
  2004年   10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11篇
  2001年   12篇
  2000年   17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79年   3篇
  195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7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阿尔金断裂新生代活动方式及其与柴达木盆地的耦合分析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肖安成  吴磊  李洪革  汪立群 《岩石学报》2013,29(8):2826-2836
位于青藏高原北缘的阿尔金左旋走滑断裂是世界上规模最大也是最重要的线性构造之一,其新生代以来的活动方式是限定高原生长机制的重要边界条件.本文在对阿尔金山中不同方向隆起构造进行分析的基础上,综合前人资料论证了阿尔金断裂在晚始新世-中中新世时以基底剪切为主,大规模地表走滑则发生在中中新世以后.对柴达木盆地内近东西向和北西向断裂系统的分布、形态、活动时间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发现它们是在不同时间、不同区域、不同控制条件下形成的两套断裂系统,与阿尔金断裂的两阶段活动方式存在很好的耦合关系.柴达木盆地西北侧的沉积和构造特征表明阿尔金山的隆升幅度和范围在中中新世达到最大,随后则逐渐减小,这种变化也与阿尔金断裂从基底剪切到地表走滑的转换非常吻合.  相似文献   
52.
阿尔金断裂东端破裂生长点的最新构造变形*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阿尔金断裂与祁连山北缘断裂的交汇部位是阿尔金断裂向东扩展的新破裂生长点,两断裂构造与新生的红柳峡断裂构成似三联点构造。破裂生长点附近的最新构造变形表现为:阿尔金断裂的旋转隆升和向北扩展;祁连山北缘断裂的逆冲推覆兼右旋走滑;红柳峡断裂的挤压拖曳弯曲,它们共同受制于青藏高原的强烈隆升和向外扩张作用。推测阿尔金断裂自西而东的破裂扩展就是似三联点构造逐一形成而又被切割贯通的过程。阿尔金断裂以蠕滑活动为主,2002年玉门地震与祁连山北缘逆冲断裂及其伴生的调节断层的活动相关。  相似文献   
53.
阿尔金山地区铜金矿化富集规律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阿尔金走滑断裂系不同级次构造控制阿尔金山地区铜、金成矿带、矿田及矿床的分布,区域上可以划分为阿尔金北缘金-铜-铁多金属成矿带和阿尔金铁-铜-金多金属成矿带。通过岩石铜、金含量数理统计和40Ar/39Ar热年代学研究结果,将其划分为两个主成矿期,年龄分别为502.3Ma士10.1Ma和207.6Ma±4.2Ma;构造应力场和矿化富集过程分为3期:前中生代——挤压期;中生代——伸展期和新生代——走滑期。相对低应力值区为矿化富集的有利部位。   相似文献   
54.
55.
CENOZOIC ALTYN TRANSFORM FAULT OF THE NORTHERN PART OF THE TIBETAN PLATEAUtheNationalNaturalScienceFoundationofChina (No .4 980 2 0 19)  相似文献   
56.
GRANITOIDS,VOLCANIC ROCKS AND CHERTS FROM NORTH ALTYN TAGH,NW CHINA: IMPLICATION FOR THE TECTONIC ENVIRONMENT DISCRIMINATIONtheNationalKeyProjectforBasicResearch (G19980 4 0 80 0 )andtheYoungGeologistsFoundationofthe MGMR(No.Qn979812 )  相似文献   
57.
阿尔金断裂带对青藏高原北部生长、隆升的制约   总被引:62,自引:3,他引:59  
大量的同位素年代学证据表明(古)阿尔金断裂带可能形成于三叠纪,后又经历了侏罗纪、白垩纪的强烈左旋走滑活动,自印度板块与欧亚大陆碰撞后阿尔金断裂再次活动。主要的走滑活动发生在:(1)245~220Ma;(2)180~140Ma;(3)120~100Ma;(4)90~80Ma;(5)60~45Ma;(6)渐新世至中新世;(7)上新世至更新世以及(8)全新世。沿阿尔金断裂带,伴随左旋走滑活动形成一系列的逆冲断裂和正断裂,反映走滑过程中伴随隆升作用的存在,并且形成自北向南包括祁连山、大雪山、党河南山、柴北缘山、祁漫塔格山和昆仑山,表明阿尔金断裂带制约着青藏高原北部的生长和隆升。阿尔金断裂带东、西两端的白垩纪和新生代火山活动是断裂走滑活动的响应。  相似文献   
58.
王超  刘良  张安达  杨文强  曹玉亭 《岩石学报》2008,24(12):2809-2819
阿尔金造山带南缘玉苏普阿勒克塔格岩体中的似斑状中粗粒黑云钾长花岗岩发育有岩浆成因的暗色包体,并且该花岗岩被花岗细晶岩呈脉状侵入。该岩体含有丰富的岩浆混合作用特征: 如暗色包体中的碱性长石斑晶、针状磷灰石、长石的环斑结构、石英/斜长石主晶和榍石眼斑等。暗色包体、寄主花岗岩和花岗细晶岩代表了岩浆混合演化过程中不同端元比例混合的产物。地球化学特征上,钾长花岗岩和暗色包体的主要氧化物含量在Harker图解中多呈线性变化。暗色包体主要为闪长质,MgO、K2O含量高,为钾玄岩系列,总体上高场强元素不亏损,显示了岩浆混合中的基性端元信息,可能为幔源熔体结晶分异或壳幔物质的混合产物。寄主花岗岩均为准铝质,富碱,为高钾钙碱性系列,亏损Nb、Ta、Sr、P、Ti等高场强元素,高K2O/Na2O,富集高不相容元素,Ga含量高,显示了A型花岗岩的特征,Th/U 和Nb/Ta比值分别介于为6.67~10.96、8.99~11.94,代表了下地壳源区。花岗细晶岩均为钠质、过铝质,TiO2、MgO含量低, Na2O和CaO含量高,具有混合岩浆侵位后分异的特征。岩相学和地球化学特征说明岩浆混合作用对于环斑结构花岗岩的形成起到重要作用。花岗细晶岩中环斑长石的斜长石外环与钾长石内核的厚度比大于钾长花岗岩中的环斑长石,指示混合岩浆在一定的减压条件下更有利于环斑结构的形成。玉苏普阿勒克塔格岩体中的钾玄质暗色包体、高钾钙碱性花岗岩和中钾钙碱性花岗细晶岩代表了岩浆演化不同阶段的产物,反映了一个幔源岩浆和下地壳不断相互作用,引起地壳连续伸展减薄的过程,指示阿尔金南缘在早古生代末期存在造山后伸展背景下的幔源岩浆底侵作用。同一岩体中两种不同时代岩性的环斑结构显示了该岩体形成历史中的一定时空演化关系,代表了伸展过程中不同阶段的产物。  相似文献   
59.
新生代阿尔金山脉隆升历史的裂变径迹证据   总被引:44,自引:5,他引:44       下载免费PDF全文
10个片麻岩和花岗岩的磷灰石裂变径迹年龄值位于35.6-13.6Ma之间,表明了阿尔金山脉的隆升开始于渐新世,并一直延续至中新世。山脉早期的隆升速度较低,后期可能存在一个快速的隆升时期;阿尔金山脉并非整体的均匀隆升,其内分布的NEE走向的断裂也局部控制了山体的隆升;如果山脉的隆升是阿尔金断裂左行走滑的结果,那以可推测阿尔金断裂大型左行走滑的起始时间应为渐新世。区域资料分析表明,青藏高原北缘在渐新世至中新世期间发生了大规模的、区域性的抬升。  相似文献   
60.
阿尔金北缘尧勒萨依片麻岩分布于尧勒萨依河中下游,主要岩性为黑云二长花岗片麻岩。为确定该地区侵入岩形成时代、成因和构造背景,本文对其进行了岩石学、锆石U-Pb年代学和地球化学研究。研究区花岗岩LA-ICP-MS锆石U-Pb测年显示,其形成年龄为927±3 Ma,时代为新元古代早期青白口纪。其具高硅(SiO_2=71%~73.96%)、富碱[(Na_2O+K_2O)=6.61%~8.00%]的特征,岩石里特曼指数σ=1.41~2.09,属钙碱性系列;铝过饱和指数(A/CNK)=1.01~1.25,为过铝质系列岩石;富集Rb、K、Th、U等大离子亲石元素,相对亏损Nb、Ti、P、Ta等高场强元素,具有典型的大陆碰撞型花岗岩特征;稀土总量高,其中轻稀土元素富集,轻、重稀土元素分馏较明显((La/Yb)_N=7.53~8.13),Eu负异常明显(δEu=0.40~0.68),总体呈"右倾海鸥型"稀土配分模式,具典型地壳重熔型花岗岩特征。根据原岩判别图,推测其为变质砂岩部分熔融的产物。结合区域资料,认为尧勒萨依片麻岩应该形成于同碰撞晚期的构造地质环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