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3篇
  免费   49篇
  国内免费   116篇
地球物理   54篇
地质学   245篇
综合类   7篇
自然地理   2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9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15篇
  2018年   8篇
  2017年   8篇
  2016年   17篇
  2015年   17篇
  2014年   9篇
  2013年   21篇
  2012年   9篇
  2011年   13篇
  2010年   12篇
  2009年   10篇
  2008年   15篇
  2007年   24篇
  2006年   16篇
  2005年   16篇
  2004年   13篇
  2003年   8篇
  2002年   12篇
  2001年   13篇
  2000年   18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3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1年   1篇
  1979年   3篇
  195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0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43 毫秒
71.
阿尔金断裂晚新生代左旋走滑位错的地质新证据   总被引:20,自引:5,他引:20  
通过对沿阿尔金断裂中段 (位于东经 88°至 92°)发育的晚第三纪走滑盆地沉积历史和走滑变形过程的野外观测以及对第四纪索尔库里盆地形成和演化过程的沉积环境复原的分析 ,提出了阿尔金断裂中段晚新生代左旋走滑位错的地质新证据。研究表明 ,晚第三纪走滑盆地经历了中新世晚期至上新世早期斜张走滑拉分和上新世晚期以来左旋错动的演化过程 ,沉积体沿断裂的错位分布特征指示至少发生了 80 km的左旋走滑位错。发育于阿尔金山链内部的索尔库里盆地起源于晚第三纪早期强烈的侵蚀作用 ,成为柴达木盆地快速沉积的主要物源区。该侵蚀盆地于中晚更新世闭合并演化成一个独立的沉积盆地。通过侵蚀盆地外流通道的复原指示阿尔金断裂自晚第三纪以来累积了 80~ 1 0 0 km的左旋位错。在此基础上 ,结合穿越断裂构造的 级区域水系形成的洪积裙宽度和主干河道沿断裂迹线的拐折长度 ,探讨了阿尔金断裂晚新生代左旋走滑位错量沿走向分布的特征 ,估算了左旋走滑速率  相似文献   
72.
How the Altyn Tagh fault(ATF) extends eastwards is one of the key questions in the study of the growth of the Qinghai–Tibetan Plateau. Detailed fieldwork at the easternmost part of the ATF shows that the ATF extends eastward and bypasses the Kuantan Mountain; it does not stop at the Kuantan Mountain, but connects with the northern Heishan fault in the east. The ATF does not enter the Alxa Block but extends eastward along the southern Alxa Block to the Jintanan Mountain. The Heishan fault is not a thrust fault but a sinistral strike-slip fault with a component of thrusting and is a part of the ATF. Further to the east, the Heishan fault may connect with the Jintananshan fault. A typical strike-slip duplex develops in the easternmost part of the ATF. The cut and deformed Quaternary sediments and displaced present gullies along the easternmost ATF indicate that it is an active fault. The local highest Mountain(i.e., the Kuantan Mountain) in the region forms in a restraining bend of the ATF due to the thrusting and uplifting. The northward growth of the Qinghai–Tibetan Plateau and the active deformation in South Mongolia are realized by sinistral strike-slipping on a series of NE–SW-trending faults and thrusting in restraining bends along the strike-slip faults with the northeastward motion of blocks between these faults.  相似文献   
73.
Since the ultra-high pressure metamorphic rocks with coesite and diamond indicators,which are formed under the condition of deep-subduction of continental crust,have been recognized[1―4],exsolution structures of the ultra-high pressure minerals such as pyroxene,olivine,garnet and sphene in the various kinds of rocks have attracted the great interests and attention of many researchers[5―18].Some exsolution structures,such as clinopyroxene+rutile+apatite[13]or quartz+rutile+apatite[15]exsolutio…  相似文献   
74.
阿尔金断裂和郯庐断裂是亚洲大陆上规模最大的2条晚中生代以来活动的走滑断裂带,前者可能同步错移并分隔曾经统一的古生代克拉通盆地和侏罗纪箕状断陷的原型盆地,后者中段向北错移了属于扬子板块的苏北-胶东地块,北段佳(木斯)-依(兰)断裂切错了松辽与泛三江-哈巴罗夫斯克盆地,敦(化)-密(山)断裂左行错移了鸡西-七台河盆地和虎林盆地。因此,塔里木西南盆地油气资源的勘探评价应与柴达木盆地对比进行,巴丹吉林、腾格里沙漠掩盖下的阿拉善地块可与北塔里木地块对应,在其侏罗系—白垩系陆相盆地沉积之下可能保存了古生代克拉通沉积,可作为有潜力的油气资源战略选区;南黄海中部隆起带是苏北盆地建湖隆起的东向延伸,其震旦系—三叠系海相碳酸盐岩油气藏为潜在的勘探目标区;郯庐断裂北段的构造复位研究,对拓宽东北地区油气资源潜力区和重新认识松辽盆地形成背景、成盆机制有重大的理论与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75.
中国大型走滑断裂的复位研究与油气资源战略选区预测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阿尔金断裂和郯庐断裂是亚洲大陆上规模最大的2条晚中生代以来活动的走滑断裂带,前者可能同步错移并分隔曾经统一的古生代克拉通盆地和侏罗纪箕状断陷的原型盆地,后者中段向北错移了属于扬子板块的苏北-胶东地块,北段佳(木斯)-依(兰)断裂切错了松辽与泛三江-哈巴罗夫斯克盆地,敦(化)-密(山)断裂左行错移了鸡西-七台河盆地和虎林盆地.因此,塔里木西南盆地油气资源的勘探评价应与柴达木盆地对比进行,巴丹吉林、腾格里沙漠掩盖下的阿拉善地块可与北塔里木地块对应,在其侏罗系-白垩系陆相盆地沉积之下可能保存了古生代克拉通沉积,可作为有潜力的油气资源战略选区;南黄海中部隆起带是苏北盆地建湖隆起的东向延伸,其震旦系-三叠系海相碳酸盐岩油气藏为潜在的勘探目标区;郯庐断裂北段的构造复位研究,对拓宽东北地区油气资源潜力区和重新认识松辽盆地形成背景、成盆机制有重大的理论与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76.
阿尔金山中段苏吾什杰岩体(群)地质特征   总被引:8,自引:3,他引:8  
校培喜 《西北地质》2003,36(3):14-23
分布于阿中地块中浅变质岩隆起带之上的苏吾什杰岩体(群),为一规模较大的复式岩体,不同岩石类型之间接触关系清楚,由早到晚其侵位顺序为辉长—辉绿岩→闪长岩→似斑状花岗闪长岩→细粒二长花岗岩→似斑状中粗粒二长花岗岩,总体显示成分演化的特点,亦具有结构演化;岩石地球化学资料研究证明,该岩体(群)花岗岩与同碰撞型花岗岩(S—COLG)相似,显示壳源和壳幔混合源花岗岩特点;依据同位素测年结果,确定其侵位时代为早古生代晚期,岩体形成与板块作用相关连。  相似文献   
77.
阿尔金山北缘花岗岩的形成时代及其构造环境探讨   总被引:29,自引:0,他引:29  
采用同位素稀释热电离质谱(IDTIMS)U Pb法单颗粒锆石测年技术,测得阿尔金山北缘阔什布拉克斑状花岗岩的结晶年龄为443±5Ma。花岗岩结晶年龄的确定,为讨论该地区早古生代构造岩浆演化提供了依据,也为该地区地层划分提供了重要的参考数据。  相似文献   
78.
合成孔径雷达差分干涉测量技术(D-InSAR)可监测地球表面的微量形变,包括地震、火山活动、冰川漂移、地面沉降、活动断裂及山体滑坡等引起的地表位移,是近年来发展起来并得到日益重视的新方法,与其他监测方法(如GPS监测等)相比,用D-InSAR进行地面微位移监测具有全天时、全天候、精度高、覆盖范围大且空间连续的巨大优势。采用D-InSAR技术对阿尔金东段构造变形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阿尔金断裂带是青藏高原东北缘地壳变形的重要分界线。界线以北地区变形均匀,而且变形量较小;以南地区变形强烈且不均匀,变形强度的总体趋势为西高东低,中间受北祁连断裂带西段的影响,在断裂带中出现约为1.0cm的变形低值。另外,南区存在N65°W和近NW两个方向的线性强变形带,前者与阿尔金走滑断裂带次一级的压扭面方向一致,后者与北祁连断裂带西段的展布方向一致。  相似文献   
79.
新生代阿尔金山脉隆升历史的裂变径迹证据   总被引:47,自引:5,他引:47       下载免费PDF全文
10个片麻岩和花岗岩的磷灰石裂变径迹年龄值位于35.6-13.6Ma之间,表明了阿尔金山脉的隆升开始于渐新世,并一直延续至中新世。山脉早期的隆升速度较低,后期可能存在一个快速的隆升时期;阿尔金山脉并非整体的均匀隆升,其内分布的NEE走向的断裂也局部控制了山体的隆升;如果山脉的隆升是阿尔金断裂左行走滑的结果,那以可推测阿尔金断裂大型左行走滑的起始时间应为渐新世。区域资料分析表明,青藏高原北缘在渐新世至中新世期间发生了大规模的、区域性的抬升。  相似文献   
80.
初论尾祁秦缝合系   总被引:26,自引:1,他引:26  
阿尔金断裂具有线性与弧形相叠加的几何学特征及强烈的时空不均一性,阿尔金断裂是一条同时具有逆冲、左行走滑和正滑复杂力学性质的巨型断裂系。走滑作用和正滑作用的主要时期分别为白垩纪-新生代和上新世一第四纪,逆冲作用则是晚古生代以来一直起主导作用的变形事件(大约305Ma以来)。阿尔金断裂的形成与其两侧地块的强烈不均一变形(阿尔金山腹地以收缩变形为主,祁连地块以逆冲扩展为主)有关,它经历了分段破裂、逐段连接和逐渐扩展的动力学过程,其形成与祁连地块中的上叠式逆冲序列和青藏高原隆升同步,随着自南而北逆冲扩展和青藏高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