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171篇
  免费   3554篇
  国内免费   2180篇
测绘学   203篇
大气科学   104篇
地球物理   11438篇
地质学   6146篇
海洋学   159篇
天文学   113篇
综合类   1112篇
自然地理   630篇
  2024年   29篇
  2023年   156篇
  2022年   383篇
  2021年   530篇
  2020年   500篇
  2019年   595篇
  2018年   585篇
  2017年   585篇
  2016年   481篇
  2015年   680篇
  2014年   776篇
  2013年   782篇
  2012年   815篇
  2011年   867篇
  2010年   782篇
  2009年   1061篇
  2008年   753篇
  2007年   909篇
  2006年   891篇
  2005年   842篇
  2004年   796篇
  2003年   765篇
  2002年   616篇
  2001年   579篇
  2000年   555篇
  1999年   513篇
  1998年   491篇
  1997年   444篇
  1996年   434篇
  1995年   381篇
  1994年   354篇
  1993年   298篇
  1992年   227篇
  1991年   122篇
  1990年   97篇
  1989年   70篇
  1988年   59篇
  1987年   31篇
  1986年   20篇
  1985年   10篇
  1984年   9篇
  1983年   3篇
  1979年   20篇
  1978年   1篇
  1977年   1篇
  1954年   7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71.
欧亚地震带地震活动和中国大陆地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李献智  张国民 《地震地质》1994,16(4):300-304
欧亚地震带及其与中国大陆相邻地域的地震活动和中国大陆地震之间存在有多种相关关系,这些相关关系对预测中国大陆地震活动趋势有一定的作用  相似文献   
972.
龙门山逆断裂带中段的构造地貌学研究   总被引:39,自引:15,他引:39       下载免费PDF全文
赵小麟  陈社发 《地震地质》1994,16(4):422-428
龙门山逆断裂带中段由3条主要的逆断裂带组成,根据构造地貌学特征和地震活动性推测,其第四纪活动性自南西向北东方向递减,表现出明显的分段性。其中灌县-江油断裂控制了山地与平原或山地与丘陵区的分界以及第四系的厚度,根据这一特征可知该断裂的活动性自南向北,在大邑、灌县和彭县一带最强,绵竹次之,安县至江油最弱。断裂活动的分段性可能受龙门山北部南北向岷山隆起的控制。由于新构造活动分布在3条断裂上,所以区内以6级以下的中小地震活动为主  相似文献   
973.
《中国地震目录》补记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以国内各地宏观地震记载为线索,查阅同日徐家汇地震台地震记录,从中发掘出一批1905-1949年间现有目录中没有或无测震依据的中强地震,共60余次,丰富了现有地震目录,可供地震研究和工程建设时参考使用。  相似文献   
974.
描述了强震现场流动无线遥测地震台网观测系统的技术设计,系统构成,工作原理及应用。  相似文献   
975.
把用来分析地震波波形的时间线性度和空间线性度两种方法,应用到地磁资料分析当中,具体分析处理了1976年7月28日唐山Ms7.8地震和1989年10月19日大同Ms6.1地震前后地磁场资料,并对这两次地震前后地磁时空线性度变化情况进行了研究。所得结果表明:①较大地震前地磁场的时空线性度均可能呈现出较明显的下降异常变化,有些在震前回升,②各分量的时空线性度呈现异常的时间基本上同步,并与波速异常发展趋势基本相符。  相似文献   
976.
根据山西多年的倾斜形变观测资料,综合研究了大同-阳高6.1级地震前的中长期孕育过程、中短期前兆异常特征、震前微破裂所显示的固体潮畸变临震异常,以及震前山西地震带形变应力场状况。采用“实用化攻关”方法识别异常进行分析得出,震前山西大部分倾斜形变台站存在一定的异常变化的结论。  相似文献   
977.
本文对强震前震源系统的调制比r_m和调制比异常面积Sr_m随时间变化的起伏加剧现象进行回顾性研究,得到下列研究结果:(1)强震前近源区以及中强震前近源区大多出现调制比r_m的起伏加剧,并大多在起伏频次达三次时有大震或中强震发生。(2)大多数中、强地震前r_m异常面积Sr_m围绕震源区呈现由小至大、由大至小的过程,因此引入最小异常面积Sr_(min)和最大异常面积Sr_(max)之比γ作为中、短期预报指标,根据统计得到异常指标[γ]如下式某些震例在震前出现异常面积Sr_m起伏的加剧过程,初步认为是震源区周围调整单元调整能力较差导致的结果。(3)r_m、Sr_m起伏加剧开始时间与震级有关,震级愈大,起伏加剧出现愈早。根据半年步长逐月滑动得到的r_m-T图,起伏加剧开始至发震的时间与震级M的统计,得到如下关系(T以月计)M=4.29+0.11T(4)强震前场区异常一般呈现随机异常型、波动型和衰减型三种。若场区某统计区出现r_m的三次起伏加剧时,说明该统计区未来有强震发生。(5)由自治系统和非自治系统原理初步解释了震前震源区周围调整区调制比r_m及调制比异常面积Sr_m起伏现象的周期特征。  相似文献   
978.
中国人皮肤相对湿度的地理分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毛政旦 《气象》1994,20(8):12-16
根据Berglund等人(1983)公式:W=(esk-ea)/(essk-ea),利用大气温度,大气水汽压和皮肤温度的月平均值,计算皮肤相对湿度,并按皮肤相对湿度划分舒适带。结果表明,决定我国皮肤相对湿度地理分布的基本因素是纬度,海陆分布,地形和大气环流,季节不同,则各因素所起作用有差异。作者以皮肤相对湿度25%-45%表示舒适带,计算表明,我国气候舒适带有明显的地区差异和季节变化。  相似文献   
979.
论工业企业防震减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论述了我国工业企业防震减灾现状,提出工业企业防震减灾的目标和指导原则,以及部分工业企业的防震减灾措施和对策。  相似文献   
980.
本研究以非线性孕震系统在爆发前夕的外敏性为物理基础,对大气扰动下的岩体失稳突变问题进行了初步的探讨,给出了气─-地耦合的一般表示,并连续分析了云南近35年来大气压力场演化与场内近百次5级以上地震(内含19次6级,4次7级)的基本关系,系统地证明了绝大部分强震都是在其上覆大气涨落加剧及与邻区气压梯度增大时突然爆发的,这种自然共性的揭示,既是对理论的认证,也丰富了短临地震预报的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