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507篇
  免费   2309篇
  国内免费   3244篇
测绘学   338篇
大气科学   1516篇
地球物理   1731篇
地质学   8151篇
海洋学   799篇
天文学   76篇
综合类   1203篇
自然地理   1246篇
  2024年   40篇
  2023年   126篇
  2022年   288篇
  2021年   349篇
  2020年   312篇
  2019年   402篇
  2018年   354篇
  2017年   393篇
  2016年   429篇
  2015年   493篇
  2014年   664篇
  2013年   585篇
  2012年   728篇
  2011年   767篇
  2010年   716篇
  2009年   737篇
  2008年   714篇
  2007年   777篇
  2006年   770篇
  2005年   636篇
  2004年   560篇
  2003年   498篇
  2002年   429篇
  2001年   490篇
  2000年   376篇
  1999年   424篇
  1998年   364篇
  1997年   305篇
  1996年   258篇
  1995年   202篇
  1994年   157篇
  1993年   172篇
  1992年   137篇
  1991年   89篇
  1990年   77篇
  1989年   55篇
  1988年   50篇
  1987年   31篇
  1986年   20篇
  1985年   23篇
  1984年   11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5篇
  1981年   6篇
  1980年   9篇
  1979年   4篇
  1978年   11篇
  1977年   13篇
  1976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81.
宁亮  钱永甫 《高原气象》2006,25(3):357-365
利用EOF方法,分析了NCEP/NCAR 1948—2002年再分析资料中月平均全球地面感热资料,揭示了北非和青藏高原感热的振荡特征。分析了振荡关键区的感热距平与我国东部51个测站1951—2000年汛期降水距平的相关关系,用SVD方法分析了关键区感热距平场与我国东部51个测站全年各月降水距平场的空间耦合和时滞关系及关键区感热异常对我国东部降水异常的影响。结果表明,北非和青藏高原两个区域的感热变化呈负相关,它们对我国华北、江淮和华南三个区域的汛期降水滞后影响明显。感热对我国降水的影响以年代际为主。  相似文献   
982.
夏季青藏高原TBB低频振荡及其与华中地区旱涝的关系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利用17年(1980—1994年和1997—1998年)逐候GMS TBB资料,对华中地区夏季旱涝年的TBB候距平场进行了合成分析,研究了夏季青藏高原TBB的低频(10~20天和30~60天)振荡及其同华中地区旱涝的关系。结果表明,青藏高原东南部(27°~30°N,90°~100°E)是低频振荡最为活跃的地区,青藏高原东南部和华中地区TBB存在正相关关系,其相关程度涝年比旱年更为显著。对华中地区旱涝而言,青藏高原东南部的30~60天振荡比10~20天振荡敏感性要强。华中地区涝(旱)年,青藏高原东南部存在较强(弱)的低频(30~60天)TBB负值中心,其影响方式有的自西向东传播,有的同华中地区低频(30~60天)TBB同时加强或减弱。青藏高原低频(30~60天)TBB的负值位相有利于对流云团的生成和发展。  相似文献   
983.
我国东部4-9月大尺度南北旱涝的特征及变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了我国东部4—9月逐月、逐季降水的跷跷板结构和气候特征,结果表明:不同时段跷跷板结构的位置和强度不同。当时间尺度加大时,南北旱涝特征更明显。定义并计算了1951—2003年我国的南北旱涝指数。对夏季和8月典型南北旱涝年进行差异的显著性t检验,表明南北旱涝年的划分是合理的。研究了1951—2003年我国南北旱涝特征的长期趋势和年代际变化;研究了南北旱涝指数与冷暖事件年的关系。结果表明,冷暖事件年对6月、6—7月以及夏季大尺度南北旱涝有影响,暖事件年有利于发生北旱南涝;而冷事件年则相反。结果还表明,冷暖事件仅是我国南北旱涝分布的一个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984.
南海夏季风对华南夏季降水年代际变化的影响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华南夏季降水和南海夏季风都具有准两年的变化特征。研究表明:20世纪70年代以后,华南夏季降水年代际变化主要表现在准两年尺度平均方差的变化上,当准两年方差大时,相应的华南夏季降水多,反之亦然。但是在1976年以前南海夏季风对华南夏季降水的影响并不大,这似乎与两者准两年变化关系的年代际变化有关。南海夏季风和华南夏季降水的准两年变化在1953-1976年是弱的反位相变化关系,相反地,这一时段它们的非准两年变化成分有很强的正相关;在1977-2000年这一阶段,南海夏季风和华南夏季降水的准两年变化具有很强的正相关,但是它们的非准两年变化成分的相关性则很差。分析结果还表明,20世纪70年代大气环流的年代际变异使得华南夏季降水准两年变化在最近20多年成为其年际时间演变的主导成分。  相似文献   
985.
本文介绍了车载式GPS道路修测系统的基本原理和体系结构,详细讲述了该系统在“中国公路网GPS测绘工程”的应用。“中国公路网GPS测绘工程”是由多家部门共同参与的大型道路测绘项目,目的是解决现有公路网数据库现势性差的问题。文中结合“中国公路网GPS测绘工程”重点阐述了修测系统中几个关键技术的实现方法,最后给出了修测系统在该工程中的使用效果。  相似文献   
986.
康定温泉逸出气短期预测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康定温泉逸出气气体百分含量的观测始于1986年,期间先后经历了多次甘孜州及邻区5.0级以上地震。地震前康定温泉逸出气观测资料均有不同程度的短临异常。本文在系统整理和深入剖析两泉点自有观测以来的在甘孜州及邻区发生的5.0级以上地震震例资料的基础上,借助多次“攻关”成果,排除观测资料的各种干扰因素及仪器标定变更情况,总结各观测资料短临异常特征、中短期异常特征及中短期异常特征随时间变化规律,提出康定温泉逸出气短临异常指标。  相似文献   
987.
山西中部地区农村民居震害特征及抗震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收集整理山西中部地区历史地震灾害资料,总结了山西中部地区农村民居由地震引起的地基震害、建筑结构震害、建筑材料与施工震害三大特征,讨论了今后农村民居和村镇公共建筑的抗震对策。为将地震造成的民居震害损失降到最低程度,提出要实行总体规划,增强防震减灾意识,加强对农村民居抗震工作的指导的建议。  相似文献   
988.
Long-term changes in total ozone time series for Arosa, Belsk, Boulder and Sapporo stations are examined. For each station we analyze time series of the following statistical characteristics of the distribution of daily ozone data: seasonal mean, standard deviation, maximum and minimum of total daily ozone values for all seasons. The iterative statistical model is proposed to estimate trends and long-term changes in the statistical distribution of the daily total ozone data. The trends are calculated for the period 1980–2003. We observe lessening of negative trends in the seasonal means as compared to those calculated by WMO for 1980–2000. We discuss a possibility of a change of the distribution shape of ozone daily data using the Kolmogorov-Smirnov test and comparing trend values in the seasonal mean, standard deviation, maximum and minimum time series for the selected stations and seasons. The distribution shift toward lower values without a change in the distribution shape is suggested with the following exceptions: the spreading of the distribution toward lower values for Belsk during winter and no decisive result for Sapporo and Boulder in summer.  相似文献   
989.
闽台地区近震震级ML量规函数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林仙坎 《中国地震》2006,22(3):287-293
作者精心地挑选了发生在台湾地区的ML=4.0~5.0壳内地震215个,用福建台网记录到的这些地震的最大地动位移资料,利用多元回归分析方法,拟合出最大地动位移的衰减特征为logA=2.07 231.1/Δ(150km≤Δ≤650km)与之相应的量规函数的表达式为R(Δ)=3.45-231.1(1/Δ-0.01)(150km≤Δ≤650km)对于1999年9月~2005年8月发生在台湾地区地壳内的790个地震,分别利用相关部门在1997年制定的量规函数和上式所示量规函数,求出福建台网测定的平均震级及均方差。结果表明,据前者所得的平均均方差为0.20,而后者为0.18。如果在测定震级时,考虑到台基修正值,则后者为0.13;把测定的结果与台湾相关部门的测定结果进行比较,前者平均低了0.50左右,而后者高了0.08左右。  相似文献   
990.
利用中尺度数值模式MM5V3.6和6 h一次的全球再分析NCEP资料,对2003年3月1—2日发生在辽宁的暴雪过程进行了数值模拟试验,着重分析和讨论了这一过程中中尺度系统的发生、发展和结构演变特征。结果表明:MM5V3.6能够成功地模拟中尺度暴雪的各个要素,由于低空辐合,高空辐散,导致上升运动加强以及低层正涡度中心的产生和维持,由此产生的垂直方向上水汽凝结是此次暴雪的形成机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