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76篇
  免费   40篇
  国内免费   59篇
地球物理   25篇
地质学   198篇
海洋学   105篇
综合类   16篇
自然地理   3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14篇
  2015年   9篇
  2014年   14篇
  2013年   10篇
  2012年   13篇
  2011年   17篇
  2010年   13篇
  2009年   21篇
  2008年   23篇
  2007年   18篇
  2006年   16篇
  2005年   18篇
  2004年   11篇
  2003年   13篇
  2002年   17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10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9篇
  1997年   10篇
  1996年   12篇
  1995年   7篇
  1994年   10篇
  1993年   6篇
  1992年   11篇
  1991年   8篇
  1990年   6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4篇
  1987年   3篇
  1985年   4篇
  1984年   3篇
  1983年   3篇
  1982年   6篇
  1981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37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41.
李儒峰  门凤岐 《现代地质》1995,9(1):11-17,T001
本文记述了采自山东淄博地区晚石炭世太原组双壳类化石15属28种,讨论了化石组合特征.在研究双壳类动物群的基础上,划分了3个动物群落,即:Acanthopecten群落、Palacolima群落和Aitartella群落,并对各群落的生态特征进行了系统研究.  相似文献   
42.
新疆寒武纪三叶虫动物群可分为三个生物地理区:1.天山型动物群——博罗科努山区;2.华北型动物群——柯坪区;3.过渡型(库鲁克塔格型)动物群——库鲁克塔格区.库鲁克塔格寒武纪三叶虫动物群序列自下而上可分出13个化石带:下寒武统西大山组2个带;中寒武统莫合尔山组4个带;上寒武统突尔沙克塔格组7个带.  相似文献   
43.
南京直立人研究的新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许汉奎 《江苏地质》2001,25(2):82-86
简单地介绍了“南京直立人(猿人)综合研究专家组”近二年来的部份研究成果,如南京汤山葫芦洞内的地层可以分为4段;洞内的哺乳动物群可以分为时代不同的大洞动物群和小洞动物群;南京直立人的一号头骨与二号头骨层位不同,特征也不一;铀系测年也证明小洞的地层其年代在距今60万年-50万年间,大洞的地层年代在距今24万年-10万年间,大洞被堆石堆砾石层封闭的时间应在13万年-10万年间。从而补充和纠正了前人研究中的不足和错误。  相似文献   
44.
山西天镇晚白垩世——新恐龙动物君及其地层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程政武  庞其清 《地球学报》1996,17(Z1):135-139
新发现的山西天镇恐龙动物群是以巨龙类(titanosaurids)和甲龙类(ankylosaurids)为代表,含有鸭嘴龙类及兽脚类化石,其中一具何存较完整的巨龙类骨架(已获骨骼近70%)包括3个甲龙头骨及其头后骨骼.该动物君化石相当丰富,经与蒙古、印度、老挝、加拿大、美国和阿根廷等国晚白垩世恐龙动物君的比较我,实属晚白垩世较为罕见的一新恐龙动物群。由于天镇恐龙动物群的发现不仅将原划归始新世的灰泉堡组的时代归属晚白垩世,而且对白垩系划分和探讨恐龙的分类、演化、迁徒、动物地理区及其绝灭等方面的研究均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5.
吉林省四平南部1:5万半拉山门、石岭街、下二台子、叶赫站幅的吉林省境内区调,首次在经过修订的下二台群黄顶子组下部条带状硅质大理岩中,采获丰富的小壳化石,初步确定为3属6种,其中4新种。属于辽北地区新确立的清河镇动物群辐射演化而来的新的动物群。从而,为这套地层的划分对片、时代确定,提供了重要的古生物佐证。  相似文献   
46.
新疆乌什—阿克苏地区下寒武统玉尔吐斯组的小壳化石丰富,已描述了近50属90种,包括1个新属,15个新种。计有软舌螺类、似软舌螺类、单板类、腹足类、骨针类及分类位置未定的化石,还有节肢动物门的高肌虫类。按小壳化石在地层纵向出现的次序及其代表性,可将玉尔吐斯组小壳动物群的比石划分为3个带,即1.Anabarites trisulcatus带;2.Cambroclavus-Aurisella带;3.Adyshevitheca-Xinjiangella带。其中1带可与梅树村阶I.Anabarites-Protohertzina带对比;2—3带大致可与梅树村阶Ⅱ.Paragloborilus-Siphogonuchites带—Ⅲ.Sinosachites-Lapworthella带对比。因Aanbarites trisulcatus的发现,证实玉尔吐斯组的下界可与梅树阶的底界对比;玉尔吐斯组顶部发现的高肌虫有别于筇竹寺阶的高肌虫。前者与大量梅树村期小壳动物共生,可以认为梅树村期已经出现高肌虫的先遣分子。  相似文献   
47.
皖南低丘茶园土壤动物群落结构研究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本文是1986年10月—1988年10月对皖南低丘茶园土壤动物群落结构调查和研究的结果。调查期间共获大、中、小型土壤动物9468个,分别隶属于6门13纲37类。其中线虫类、螨类和蚁类为优势类群;线蚓类、弹尾类、鞘翅类幼虫、双翅类幼虫、蜘蛛类为常见类群,两者共占全捕量的94.03%。中小型土壤动物平均密度为1—2万个/m~2,大型土壤动物密度为200—500个/m~2。30年树龄茶园土壤动物群落的组成和数量最丰富,多样性、均匀性和密度-类群指数最高,其变化规律一般是30年茶园>20年茶园>15年茶园;7年树龄茶园群落土壤动物个体数虽少,但组成并不贫乏,且分布均匀,故多样性与密度-类群指数较高。土壤结构较好的黄红壤茶园各项指数大于土层薄、排水不良的黄棕壤茶园。群落各项指数秋季均大于春季。  相似文献   
48.
总结了昆明地区关山动物群自1999年命名以来开展的研究工作和取得的新进展.简要叙述了关山动物群的研究概况、地层位置、生物群组合特征和关山动物群的研究意义.在关山动物群中首次发现了古虫动物门的Vetulicola gangtoucunensis Luo,Fu et Hu,吐卓虫Tuzoia sp.nov.,古蠕虫Palaeoscolex sp.nov.,腕足类Heliomedusa sp.nov.及三叶形虫、海绵动物新属种.指出关山动物群是一个由多门类软躯体后生动物化石组成的伯吉斯页岩型的动物群,时代介于澄江动物群与凯里动物群(或伯吉斯页岩动物群)之间,起到了承前启后的作用,在寒武纪生命大爆发和寒武纪早期生物演化的研究中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9.
Polychaete assemblages are described from replicate box‐core samples collected in summer 1983 at 18 stations on the continental shelf and upper slope (28–943 m) off the west coast of the South Island, New Zealand, south‐eastern Tasman Sea (c. 41–43°S, 169–172°E). Three main station groupings were identified by multivariate analysis: (1) inner shelf sandy stations characterised by Prionospio australiensis, Aricidea (Acesta) sp., Magelona cf. dakini, Paraprionospio aff. pinnata, Aglaophamus sp., Heteromastus filiformis, and Magelona sp.; (2) middle to outer shelf muddy stations characterised by Levinsenia cf. gracilis, Prionospio australiensis, Paraprionospio coora, Aglaophamus verrilli, and Auchenoplax mesos; and (3) upper slope sandy mud or mud stations characterised by Prionospio ehlersi. A combination of water depth and sediment clay content provided the best correlation with the biotic pattern. Spionidae was the most abundant family (49% of polychaete individuals), which may reflect the scope for opportunistic species in a shelf environment characterised by a high input of terrigenous sediment and episodic upwelling.  相似文献   
50.
新疆—甘肃北山北部地区指中蒙边界以南,红石山蛇绿混杂岩带以北地区,在1∶25万《红宝石幅》区调过程中,在该地区火山沉积地层中发现了丰富的腕足动物化石点几处,代表性属种有巨扭贝Megastrophia sp,大窗巅石燕Acrospirifer macrothyris Hall,小扭月贝(未定种)Stroph onella sp,疑问巅石燕Acrospirifer dubius Su,正形贝(未定种)Isorthis sp,刺无洞贝Nargunella sp.,模糊"威尔逊贝""Wilsoniella"obscusa Xu,科贝丹巅石燕杂色亚种Acrospirifer cobedanus varius Kaplun,北方中窦维尔贝Mesodouvillina borealis Su,标准神房贝Latonotoechia cf.latona(Barrande),广西始舒克贝Eoschuchertella guangxiensis Wanglet Rong。时代属早泥盆世中晚期。该腕足类化石的发现对于确定北山北部地区火山沉积地层的时代提供了古生物学证据,对恢复哈萨克斯坦板块南缘晚古生代地史演化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