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76篇
  免费   32篇
  国内免费   26篇
测绘学   20篇
大气科学   22篇
地球物理   100篇
地质学   67篇
海洋学   16篇
综合类   16篇
自然地理   393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22篇
  2021年   15篇
  2020年   16篇
  2019年   16篇
  2018年   13篇
  2017年   29篇
  2016年   40篇
  2015年   25篇
  2014年   32篇
  2013年   46篇
  2012年   54篇
  2011年   49篇
  2010年   44篇
  2009年   42篇
  2008年   40篇
  2007年   41篇
  2006年   46篇
  2005年   9篇
  2004年   8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10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7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3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571.
鄱阳湖人工控制与湿地生态保护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熊小英  胡细英 《热带地理》2003,23(2):105-109
从考察鄱阳湖湿地生态特征入手,探讨鄱阳湖控制工程对湖区湿地生态环境的影响,认为只要水位运行调度得当,控湖工程不仅不会破坏湖区湿地生态环境,反而会使湖滩草洲及候鸟越冬环境得到稳定和改善.同时提出了保护鄱阳湖湿地的相关对策.  相似文献   
572.
气候变化尤其干湿变化对人类活动具有重要影响,高分辨率地重建过去的干湿变化是研究区域干湿变化的基础,同时也为未来气候变化提供依据。目前针对华北地区小冰期高分辨率的气候变化研究还较少,特别是干湿变化研究更少。本研究在3个AMS-14C测年的基础上,通过99个样品的孢粉、炭屑、粒度等指标高分辨率地重建了该地区小冰期以来的气候干湿变化特征及与人类活动强度的关系。结果表明:小冰期之前(约1340 A.D.)乔木花粉含量多在25%以上,指示流域植被以森林草地景观为主,沉积物颗粒较粗,沉积环境不稳定,气候较为湿润。小冰期期间(1340~1920 A.D.)乔木花粉多降低至15%以下,喜干的藜科、荨麻属和葎草属花粉含量明显增加,指示气候整体变干,但不同阶段变干程度又存在明显差异:小冰期早期(1340~1580 A.D.)孢粉组合中喜干的藜科花粉含量逐渐增加,湿生植物花粉含量减少,PCA axis 1得分值多在0~1之间,显示气候偏干。该时期与人类活动有关的炭屑浓度、农作物(禾本科≥35μm)花粉和磷(P)含量均最低,说明小冰期早期研究区人类活动强度相对较弱;小冰期中期(1580~1800 A.D.)喜干的藜科、荨麻属和葎草属花粉含量达到最高值,PCA axis 1得分值较小冰期早期更正偏,指示气候更为干旱。炭屑浓度、伴人植物、磷(P)含量和农作物(禾本科≥35μm)花粉均达最高值,指示人类活动强度明显增强;小冰期晚期(1800~1920 A.D.)湿生的禾本科和水生植物狐尾藻属等花粉含量达到最高值,PCA axis 1得分值负偏,指示气候变湿润。该阶段农作物(禾本科≥35μm)花粉、炭屑浓度和磷(P)含量较上一时期均略有降低,表明人类活动强度较小冰期中期略有降低。小冰期以后(1920年至今)喜湿的禾本科和水生植物狐尾藻属花粉含量减少,与小冰期晚期相比,气候向着干旱化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573.
The purpose of this study is to develop a simplified mathematical model to simulate suspended solids and total phosphorus concentrations in a wetland or detention pond. Field data collected from a wet detention pond during storms were used to demonstrate the application of this model. Favorable agreements between the model results and data were achieved. The ratio of average outlet method and summary of loads method were used to quantify the removal efficiency of pollutants, reflecting the efficiencies are very close. The results of this study can be used for nonpoint source pollution control, wastewater treatment or best management practices (BMPs) through the wetland.  相似文献   
574.
湿地水环境保护标准体系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本文在分析湿地水环境保护标准需求现状和存在问题的基础上,构建了湿地水环境保护标准体系,提出了湿地水环境保护标准的近期和远期目标以及保障措施。  相似文献   
575.
湿地保护保育措施设计是江西东江源国家湿地公园规划与建设的核心。对河流湿地进行保护和保育、修复和恢复,构建良好的河流廊道生态系统,恢复其生态功能和湿地生物多样性,营造优美的湿地景观,是把东江源国家湿地公园打造成"健康的湿地、洁净的水源、原生态的河流"的关键。通过设计河道保洁工程、河流湿地修复与恢复工程、生态河岸带建设工程、水生生物多样性恢复工程、湿地生态滤场构建、生态缓冲控制区6大工程14个项目,对东江源国家湿地公园的湿地进行科学、系统与有效的保护。  相似文献   
576.
本文以云南红河哈尼梯田湿地公园为例,对湿地公园规划理念、功能区划、景区布局、资源保护等方面进行了探讨,以期实现公园保护与开发利用相协调,实现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577.
滕州市湿地资源现状及保护管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山东省滕州市位于山东省南部,境内地形属鲁中南山区的西南麓延伸地带,地势从东北向西南倾斜,依次为低山、丘陵、平原、滨湖。现有湿地面积达1.69万hm^2,占全市面积的11.4%,其中:河流湿地0.22万hm^2,库塘湿地0.27万hm^2,滨湖湿地1.2万hm^2。湿地内生物多样性丰富。在调查分析湿地植物、动物资源现状及存在问题的基础上,提出了湿地资源保护管理对策。  相似文献   
578.
通过构建最优控制模型及实证调查的方法,分析洪湖湿地恢复过程的公众参与与政府政策的可取之处及亟需进一步解决的问题。系统地探讨了洪湖湿地永续发展的管理模式并为其他地区的湿地管理提出建议。通过理论构建和实证调查提出以公众参与为主、政府政策为辅的环境管理模式,阐述了以公众参与为主、政府政策为辅的环境政策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相似文献   
579.
艾比湖湿地自然保护区土壤保持生态功能及价值评价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针对艾比湖湿地保护区防风减沙、保持土壤的重要生态服务功能,利用两次实地土样采集、分析数据,以及精河、博乐、乌鲁木齐等相关区域问卷调查结果,综合运用生态经济研究中比较成熟的影子工程法、影子价格法、机会成本法和WTP法,结合研究区客观情况,辅以合理的修正系数,对其进行定量评价。评价结果为:研究区防风减沙、保土保肥的生态价值分别为2.303×108元/a和2.364×108元/a。其中,湿地生态系统在这两项价值中分别占64.26%和0.35%;林草地生态系统分别占35.74%和99.65%。可见,以艾比湖水体为核心的湿地,在研究区防风减沙服务中作用非常突出,它的消长对保护区防风减沙功能影响十分明显。综合得到,研究区减沙保土生态服务的总价值为4.667×108元/a。  相似文献   
580.
The suitability of using four bivalve molluscs (Sanguinolaria acuminata, Anadara granosa, Meretrix meretrix, and Pelecyora trigona) in biomonitoring of heavy metals (Cu, Pb, Cd, Zn, and Hg) collected from intertidal regions of the Sunderban mangrove wetland, northeastern part of the Bay of Bengal, were evaluated. Both speciesdependent variability and temporal variations were pronounced. A high degree of organ specificity was evident in the bivalves where gill and mantle exhibited higher metal accumulation due to ion exchange property of the mucous layer covering these organs while shells represent very poor accumulation. Elevated values of Zn and Cu reflect high potential for biomagnification through marine food chain. Metal concentrations in different body size groups of the bivalves do not follow uniform trend. Correlation coefficient between different metal couplings as tested statistically revealed significant coupling for Pb–Zn, Pb–Cu, Zn–Cu, and Hg–Cu. Concentrations of all the metals in specific organs (visceral mass, mantle and gill) of the bivalves exceeded the safe levels according to the international standards for metals compiled by Food and Agricultural Organization of the United Nations and would be of great risk for human consumption. It is concluded that the mussel and clam are suitable biomonitors to employ in programs designed to assess changes in metal pollution in the Sunderban mangrove wetland.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