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76篇
  免费   32篇
  国内免费   26篇
测绘学   20篇
大气科学   22篇
地球物理   100篇
地质学   67篇
海洋学   16篇
综合类   16篇
自然地理   393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22篇
  2021年   15篇
  2020年   16篇
  2019年   16篇
  2018年   13篇
  2017年   29篇
  2016年   40篇
  2015年   25篇
  2014年   32篇
  2013年   46篇
  2012年   54篇
  2011年   49篇
  2010年   44篇
  2009年   42篇
  2008年   40篇
  2007年   41篇
  2006年   46篇
  2005年   9篇
  2004年   8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10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7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3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581.
北京野鸭湖湿地自然保护区冬季鸟类生境选择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高德  张静  洪剑明  张有强  陈卫 《湿地科学》2009,7(2):162-168
于2007年10月至2008年3月对北京野鸭湖湿地自然保护区进行了鸟类多样性调查,共记录到鸟类69种,隶属13目24科45属.优势种鸟类9种,常见种8种,稀有种52种,与湿地关系密切的游禽和涉禽占优势地位.利用高分辨率遥感图像,在"3S"技术的支持下,确定鸟类分布的模拟样方,以调查鸟类生境,共调查了16个可能影响保护区冬季鸟类栖息地分布的变量.通过独立两样本t检验与卡方检验的方法筛选出其中的10个主要变量,最后采用主成分分析的方法确定了5个影响鸟类生境选择的主要成分.结果表明,鸟类生境选择角度具有多向性的特点,景观因子、干扰因子和水因子是主要的影响因子.由于冰的隔离作用成为冬季鸟类自我保护的主要方式,水域的宽阔性对于冬季鸟类的生境选择具有重要意义.建议在对野鸭湖湿地自然保护区冬季鸟类采取保护措施时,必须重视水环境的恢复、各种人为干扰的消除以及系统保护的加强.  相似文献   
582.
杭州市湿地保护与管理模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杭州是著名的旅游城市,湿地保护对杭州建设国际旅游城市和东方休闲之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根据杭州市湿地资源的特点,从湿地保护工程、湿地管理和能力保障等方面提出了"643"保护与管理模式,较好地处理了保护与发展的关系,将湿地保护与管理融入地方经济建设之中,实现了在湿地资源得到良好保护的前提下,为建设杭州国际旅游城市和区域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服务的战略目标。  相似文献   
583.
湿地恢复的技术与方法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从湿地恢复的基本概念和应遵循的原则入手,阐述了湿地恢复的两种模式,即被动恢复模式和主动恢复模式。从确定湿地恢复的目标、明确恢复区域、制定恢复方案、监测恢复活动、评价是否成功、恢复的长期管理等方面阐述了湿地恢复的流程。最后从土壤基质的恢复、植被恢复、栖息地保护与生境改善、湿地生态水管理、富营养化治理、有害生物防控、火生态控制等方面介绍了常见的湿地恢复措施。  相似文献   
584.
在对湿地生态系统健康评价研究现状简要梳理的基础上,针对干旱区湖泊湿地生态系统健康评价研究较为薄弱的现状,选取新疆艾比湖湿地为研究靶区,运用压力—状态—响应(PSR)分析模型,结合层次分析的思想,尝试给出了针对研究靶区的生态系统健康评价指标体系。体系分为3个项目层,7个因素层,共35个指标,并给出了每一个指标的量化标准。指标体系较全面地涵盖了生物物理指标、生态学指标和社会经济指标等3大类指标。  相似文献   
585.
湿地水环境安全及其评价指标体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提出湿地水环境安全内涵的基础上,构建了湿地水环境安全评价指标体系,重点建立了河流型湿地、湖泊型湿地和库塘型湿地水环境安全评价指标体系。  相似文献   
586.
黑河流域中游位于我国候鸟三大迁徙途径西部路线的中段,境内湖泊、沼泽、滩涂星罗棋布,是候鸟在迁徙飞越干旱荒漠、草原的过程中获得丰富食物、水源和得到良好休整的重要驿站,这里水禽资源丰富,共分布有水禽49种,其中国家Ⅰ、Ⅱ级重点保护鸟类8种;列入中澳候鸟保护协定的13种;列入中日候鸟保护协定的32种。必须从保护湿地水禽的生存空间、加强疫源疫病监测、加强基础研究、恢复水禽栖息环境、提高保护能力等方面入手加强水禽资源的保护。  相似文献   
587.
Knowledge of the long-term geomorphological dynamics of wetlands is limited, so currently there is an inadequate scientific basis for assessing anthropogenically induced changes and for developing conservation, remediation, and/or sustainable management guidelines for these fragile ecosystems. Along the upper Klip River, eastern South Africa, geomorphological and sedimentological investigations, geochronology, and remote sensing have been used to establish the late Quaternary dynamics of some internationally important floodplain wetlands, thus providing a reference condition against which to assess the extent of recent human impacts. Optically stimulated luminescence dating reveals that the wetlands have developed over at least the last 30 ky as a result of slow meander migration (< 0.2 m y− 1), irregular cutoff events, and infrequent avulsions (approximately one every 3–6 ky) that have occurred autogenically as a natural part of meander-belt development. Following European settlement in the Klip valley (late nineteenth century), however, modifications to local flora and fauna, as well as the initiation of local wetland drainage schemes, have had major impacts. In particular, proliferation of exotic willows and associated debris jams, and the artificial excavation of a 1.2-km-long channel section across the wetlands have initiated an ongoing avulsion that is characterised by failure (gradual abandonment) of the main channel and rapid incision of a headcutting channel. Compared to the pre-settlement condition, little change in lateral migration activity has occurred, but this avulsion provides a clear example of anthropogenically accelerated change, occurring only ~ 1 ky after the last natural avulsion and in a part of the wetlands where avulsions have not occurred previously. Subsequent human interventions have included installing weirs in an attempt to control the resulting erosion and promote reflooding, but ongoing maintenance has been required. In areas that were not glaciated during the Quaternary, many other floodplain wetlands may be of similar antiquity, but the Klip River illustrates their sensitivity to direct and indirect human impacts.  相似文献   
588.
向海湿地不同植被群落下土壤氮素的分布特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比分析向海湿地8种植被群落下表层和亚表层土壤氮形态和全氮含量差异,研究不同植被群落下土壤氮素分布特征。结果表明,各植被群落下表层和亚表层土壤全氮主要以有机氮的形态存在;沼柳群落下表层土壤全氮含量最高,三棱群落最低;而香蒲群落下亚表层土壤全氮含量最高,碱蓬群落最低;根系分布较深的植物群落下表层和亚表层土壤氮素一般高于根系分布较浅的植物群落;除辣蓼群落下土壤无机氮以硝态氮为主外,其它各群落下土壤无机氮均以铵态氮为主。相关分析表明,土壤全氮和有机氮含量与土壤有机质含量显著正相关,与土壤pH值呈现显著负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589.
盘锦湿地芦苇群落蒸发散模拟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根据2005年盘锦芦苇湿地监测站的小气候梯度监测数据和涡动通量观测数据,结合芦苇生理生态特性观测资料,采用波文比-能量平衡法、Penman-Monteith模型对盘锦湿地芦苇群落蒸发散进行模拟,并与涡动相关系统的实测资料进行比较。结果表明:Penman-Monteith模型更适合芦苇群落蒸发散的模拟,可为芦苇湿地蒸发散的计算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590.
崔旭  张兵  何明霞  夏文雪  王义东  赵勇 《湖泊科学》2021,33(6):1675-1686
生态补水是维持和改善白洋淀生态环境的重要途径.为研究生态补水对白洋淀水环境的影响,分别在补水前与补水后采集淀水、河水及地下水样品,分析区域地表水和地下水水化学特征.结果表明:(1)白洋淀补水前、后地表水与地下水的水化学组成中Na+为主要阳离子,补水后阴离子以HCO3-为主,淀区南部地表水电导率高;补水后地表水与地下水Ca2+、Mg2+和HCO3-浓度显著增加,水体电导率降低.(2)补水前地下水为Na-HCO3型水,地表水主要为Na-Cl·SO4及Na-Cl·HCO3类型;补水后地表水与浅层地下水向Ca·Mg-HCO3型演化,深层地下水水化学类型基本保持不变.(3)生态补水使白洋淀水位升高,淀区水面积增大,缓解了水资源短缺的问题;同时也使浅层地下水水化学组成发生改变,而深层地下水暂未受到影响.生态补水后,受稀释和混合作用的影响,水体Na+、Cl-和SO42-浓度显著下降,Ca2+、Mg2+及HCO3-浓度增加.在白洋淀生态补水中应"先治污,后补水",以减少补水过程中污染物向淀区的运移,还应注意区域地下水位上升过程中的阳离子交换及水岩相互作用,为合理调配生态补水及改善白洋淀生态环境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