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57篇
  免费   166篇
  国内免费   264篇
测绘学   58篇
大气科学   25篇
地球物理   58篇
地质学   727篇
海洋学   15篇
综合类   115篇
自然地理   189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12篇
  2022年   26篇
  2021年   30篇
  2020年   32篇
  2019年   50篇
  2018年   32篇
  2017年   39篇
  2016年   29篇
  2015年   50篇
  2014年   63篇
  2013年   50篇
  2012年   66篇
  2011年   87篇
  2010年   92篇
  2009年   43篇
  2008年   39篇
  2007年   37篇
  2006年   47篇
  2005年   42篇
  2004年   35篇
  2003年   41篇
  2002年   35篇
  2001年   30篇
  2000年   28篇
  1999年   27篇
  1998年   19篇
  1997年   18篇
  1996年   20篇
  1995年   7篇
  1994年   15篇
  1993年   12篇
  1992年   12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4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3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8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40 毫秒
961.
GEOLOGICAL AND GEOCHEMICAL STUDY ON THE GENESIS OF THE FANKOU Pb-Zn DEPOSIT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The super-large Pb-Zn deposit at Fankou is very complex in metallogenic mechanism.Syngenetic brine sedimentation,hot submarine spring eruption-accumulation,syngenetic sedimentation-vadose brine replacement had been supposed as the genetic models before.Under these models,syngenetic mineralization should be dominant in ore formation.However,a series of geological and geochemical properties investigated by authors of this paper are contrary to these models.Therefore,the authors here suggest that this deposit is a typical polygenetic compound ore deposit which share the properties of multistages of geotectonic evolution,multifactors of mineralization control,multisystem of material derivation of mineralization,multimodes of mineralization and multitypes of genesis.  相似文献   
962.
本区太古界的麻粒岩系和孔兹岩系经历两次变质作用;第一次结束于2400Ma左右,其PTt轨迹为顺时针,早期为角闪岩相,T=600~650℃,P>0.60~0.80GPa,接着近等压增温,峰期为麻粒岩相,T≈850℃,P=0.8~1.0GPa,相应深度30km左右,冷却阶段压力变化不大,这种轨迹仍代表陆壳因碰撞而增厚的造山带;第二次发生于1800~2000Ma,PTt轨迹亦为顺时针,但早期增温同时减压,峰期T≈770℃,P=0.60GPa,接着近等热减压,压力降至0.4GPa左右,然后大幅度降温,这种轨迹可能形成于晚期地壳松弛性拉张和减薄环境下。  相似文献   
963.
刺猬沟金矿床是中国东部人陆边缘较典型的低温热液金矿床。本文通过同位素、包裹体、原生晕及蚀变作用地球化学研究,得出该矿床成矿年龄为176Ma。成矿流体系深源(岩浆源)和浅源(大气降水)混合作用结果,前者提供了成矿元素(Au、Ag等)和矿化剂元素(C、S、Cl等)及部分水;后者是水的主要来源,且同时提供了Ca、Fc等阳离子。成矿流体的沉淀温度为221~305℃,沉淀深度为263~1063m。成矿流体盐度较低(<1Wt%NaCl当量),且CO_2包体很少。矿石Au/Ag比值平均为1左右。  相似文献   
964.
论熊耳山地区金矿床成矿系列和成矿模型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通过对隐爆角砾岩型、斑岩-角砾岩钼(金)型、破碎带蚀变岩型及石英脉型等不同类型金矿床的分析对比,宏观上归纳了这几种类型矿床组合规律及异同点。强调断裂构造在这种类型矿床的形成中起着重要控制作用,构造-岩浆活动为该地区金的活化、富集提供了极为重要的条件。并推断不同类型金矿床是同一地质作用的结果。建立了熊耳山成矿区矿床系列模式。  相似文献   
965.
本区泥石流危害严重,泥石流自然危险度指标级别主要为B级.泥石流沟密度大,泥石流暴发频繁,人为泥石流众多.泥石流沟多处于活跃期或发展期.泥石流的防治原则是全面防治、重点治理,生物措施和工程措施相结合,行政法令和宣传教育相结合.  相似文献   
966.
长江上游泥石流轻度危险区(属Ⅴ_a级区)分为15个小区,基本无危险区(Ⅴ_b级区)分为4个小区.全区跨6省,面积30.30万km ̄2.本区泥石流自然危险度级别以E级为主,经济发展程度级别多为5级(经济待发展区).区内泥石流活动微弱,危害轻,但有个别人为泥石流造成的重灾点.本区的重点防范对象是人为泥石流.  相似文献   
967.
可可托海3号伟晶岩脉中锂霞石和锂蒙脱石的发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所研究的锂霞石和锂蒙脱石为作者等首次在新疆可可托海3号伟晶岩脉中的叶钠长石-锂辉石带中发现。论文对这两个矿物的产状、形态、物姓、化学成分、X射线衍射谱、红外吸收谱、差热和热失重曲线、光吸收谱和矿物成因进行了详细研究。与国外样品比较,该锂霞石的特征是肉红色,晶体细小,锰含量较高,光吸收谱显示Mn ̄(3+)的宽吸收峰;锂蒙脱石的特征是桔红色,鳞片状,Al_2O_3含量较高和MgO含量较低,红外吸收谱上OH吸收峰为3634cm ̄(-1),差热曲线上的放热峰为928℃,光吸收谱上Mn ̄(3+)的宽吸收峰强度大。  相似文献   
968.
农用地整理潜力作为农用地整理项目选取和项目时序安排的基础,在新形势下的国土空间综合整治规划中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以济南市济阳区为研究对象,在济阳区耕地质量更新评价成果和2017年济阳区土地利用现状成果基础上,运用arcgis,spss等分析软件,运用统计分析方法分析济阳区数量潜力,运用产能核算方法分析其质量潜力,通过几何平均法对济阳区各乡镇(街道)潜力评价结果进行了分级。结果表明:济阳区平均新增耕地系数为0.28%,共划分为5个潜力区,以二级、三级为主。  相似文献   
969.
给出了物体作近圆椭圆轨道运动的近似运动学方程,并结合GRACE重力卫星的轨道参数,在没有考虑摄动效应的前提下,计算了双星的距离、相对速度以及双星连线的倾角,并讨论了这些量对K波段测距系统的影响。同时分析表明,2倍轨道频率的效应可望用于K波段测距和测速的在轨性能检验,这对于K波段研究具有一定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970.
本文以铜陵-安庆地区凤凰山铜矿和安庆铜矿为例,通过野外地质分析和计算模拟实验探讨了浅成岩体冷却过程中接触带上汇流扩容空间对矽卡岩矿体的控制.在风凰山矿田和安庆矿田,围绕新屋里岩体和月山岩体的接触带上矿体的分布极不均匀,形成大规模矽卡岩矿体的位置既与接触带本身的特征有关,也与构造变形有关.矿体的边界特征以及与矿体密切相关的角砾岩的特征表明水压致裂在赋矿扩容空间的形成过程中可能起重要的作用.矿体的围岩蚀变特征以及流体包裹体地球化学特征显示来自岩体和囤岩的流体的混合以及高压流体的减压沸腾可能是矿石沉淀的主要机制.新屋里岩体和月山岩体的同构造冷却过程力学变形-传热-流体流动耦合动力学计算模拟结果显示:所有矿体都位于汇流扩容空间内,且主矿体位于最大最强的汇流扩容带内,这表明力-热-流耦合作用形成的汇流扩客空间不仅控制了矿体的位置,也控制了矿体的规模.在铜陵-安庆地区开展深部找矿勘查,应该将重点放在大规模高强度的汇流扩容区,特别是还没有发现大规模矿体的汇流扩容区,凤凰山和安庆铜矿深部找矿已取得的成果证明了汇流扩容空间控矿模式对这一地区深部找矿勘查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